第779章 请旨
關燈
小
中
大
第779章請旨
岑文本瞳孔一縮,眼神詫異,心裡更是忌憚了,剛剛自己将太子推到火爐上架起來,是摸準了太子的性格,一方面是想讓皇上和其他大臣們看看太子軟弱沒有擔擋的一面;
最後再将這個差使推到太子頭上,将太子送出長安城,一旦脫離了皇上和長孫家族的庇護,那變數就多了,就算蜀王魏王不出手,這麼難的差使,太子自己也會露出屁股的。
一個仁厚懦弱的太子不可怕,可這樣的太子也知道培養自己,那早晚有一天能成長起來,勝過蜀王。
這更堅定了岑文本心中,此次借機除去太子的想法. 李世民想了想,現在太子的能耐和出色隻有自己才知道,其他人是不會把太子當成太子的威脅。
當然,除了自己那幾個成年的兒子。
太子說的也有道理,天資再好的人,若是一直保護着不加勵煉,不經風霜,最後也有可能廢掉的。
自古以來,天命在身的人,自有上天護佑,李世民自己就多次從必死的戰場上活了下來,所以他更相信天命所歸,自己的太子若有天命,那他這輩子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卻會是曲折充滿坎坷的。
這才是上天對于一個明君聖主該有的配置和待遇,無論是秦始皇還是自己,不都是這樣一路荊棘走過來的嗎? 苦難鑄就輝煌! 這話是一點兒也不錯,李世民現禦敵治國理政的智慧都是那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戰争曆煉出來的,所以他更知道,那些對手和磨難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轉頭看看眉頭緊蹙的長孫無忌,最後沉思良久,默默點了點頭:“太子在武德九年,就勇于擔當,親自赴羅藝軍營為質,為朝庭分化瓦解敵人立下了汗馬功勞。
” “此時,以弱冠之年,又要為大唐擔當重要使命。
” “是以,朕決定,若是太子此行順利來往則罷,若是太子有所閃失,太子妃已有孕在身,若誕下男嬰,朕即刻立為皇太孫,以繼太子的儲君之位。
” 說完,看着殿内的幾位重臣,神情嚴肅的問道:“你們有什麼意見嗎?” 唔. 幾位衆臣面面相觑,大家一時之間,都沒想到李世民會有這種提議,都在飛速的思量着得失。
魏征似有不虞之情,房玄齡則是不置可否,岑文本是明顯的不贊同,心裡一沉。
不過礙于太子還在場,而且馬上就要冒險前去北方,一時不好說。
長孫無忌則是大喜的說道:“陛下的意見甚是妥當,若如此,則太子此行必然安全,臣完全贊同。
” 随後張玄素也是附議:“臣也贊同.” 想到李世民還年輕,這樣的想法也隻是為了避免在太子出行期間,其他皇子起了不詭的心思,借刀殺人。
于是房玄齡也拱了拱手:“皇上英明,老臣也無異議。
” 見大多數臣子們都是贊同,魏征也點頭同意。
最後大家的目光都看着岑文本,由其是長孫無忌更是一臉的質疑,岑文本隻好硬着頭皮道:“臣也贊同皇上的意見。
” 雖是如此,岑文本想的卻是,夜長夢多,太了妃也隻是剛剛有孕,還不知道能不能順利生産,就是生下來也未必是男是女,就是最後生個男丁也未必會被立為太孫。
就算被立為太孫,離真正成長起來,還得十多年。
而這麼多年,在蜀王,魏王,還有其他的王爺們圍攻之下,能不能撐到皇上傳位那一天,還不好說呢? 此時最要緊的是安撫好太子,将其送去北邊,然後借突厥人之手,将之除去,蜀王真正的障礙還是太子,而非那個還沒出生的娃娃。
“即然這樣,那就這麼定了,由太子前去與突利會盟。
” 見此事确定了下來,李世民下了決斷:“玄素,朕派你前往朔州前線,提前與突利接洽,安排好會盟之事。
” 兩方結盟,事關重大,涉及到的細節都是千頭萬緒,需要提前商議,最後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言,隻是在雙方談好條件,敲定一切後,出面走個形勢,表達個态度,具體細節肯定是不用自己去談的。
“文本,你去拟旨,朕即位這麼久,還沒到過東都,朕決定派太子,替朕前往東都視察,然後再去一趟晉陽,順利替朕巡視一下北方諸鎮,慰問一下邊地的将士們。
” “太子與盟突利,關乎兩邊的安全,此次借着出巡,秘密前去,切勿洩露消息,以免對太子和突利等人不利。
” “是,皇上!”張玄素與岑文本連忙應了下來。
一個仁厚懦弱的太子不可怕,可這樣的太子也知道培養自己,那早晚有一天能成長起來,勝過蜀王。
這更堅定了岑文本心中,此次借機除去太子的想法. 李世民想了想,現在太子的能耐和出色隻有自己才知道,其他人是不會把太子當成太子的威脅。
當然,除了自己那幾個成年的兒子。
太子說的也有道理,天資再好的人,若是一直保護着不加勵煉,不經風霜,最後也有可能廢掉的。
自古以來,天命在身的人,自有上天護佑,李世民自己就多次從必死的戰場上活了下來,所以他更相信天命所歸,自己的太子若有天命,那他這輩子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卻會是曲折充滿坎坷的。
這才是上天對于一個明君聖主該有的配置和待遇,無論是秦始皇還是自己,不都是這樣一路荊棘走過來的嗎? 苦難鑄就輝煌! 這話是一點兒也不錯,李世民現禦敵治國理政的智慧都是那一場場艱苦卓絕的戰争曆煉出來的,所以他更知道,那些對手和磨難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是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
李世民轉頭看看眉頭緊蹙的長孫無忌,最後沉思良久,默默點了點頭:“太子在武德九年,就勇于擔當,親自赴羅藝軍營為質,為朝庭分化瓦解敵人立下了汗馬功勞。
” “此時,以弱冠之年,又要為大唐擔當重要使命。
” “是以,朕決定,若是太子此行順利來往則罷,若是太子有所閃失,太子妃已有孕在身,若誕下男嬰,朕即刻立為皇太孫,以繼太子的儲君之位。
” 說完,看着殿内的幾位重臣,神情嚴肅的問道:“你們有什麼意見嗎?” 唔. 幾位衆臣面面相觑,大家一時之間,都沒想到李世民會有這種提議,都在飛速的思量着得失。
魏征似有不虞之情,房玄齡則是不置可否,岑文本是明顯的不贊同,心裡一沉。
不過礙于太子還在場,而且馬上就要冒險前去北方,一時不好說。
長孫無忌則是大喜的說道:“陛下的意見甚是妥當,若如此,則太子此行必然安全,臣完全贊同。
” 随後張玄素也是附議:“臣也贊同.” 想到李世民還年輕,這樣的想法也隻是為了避免在太子出行期間,其他皇子起了不詭的心思,借刀殺人。
于是房玄齡也拱了拱手:“皇上英明,老臣也無異議。
” 見大多數臣子們都是贊同,魏征也點頭同意。
最後大家的目光都看着岑文本,由其是長孫無忌更是一臉的質疑,岑文本隻好硬着頭皮道:“臣也贊同皇上的意見。
” 雖是如此,岑文本想的卻是,夜長夢多,太了妃也隻是剛剛有孕,還不知道能不能順利生産,就是生下來也未必是男是女,就是最後生個男丁也未必會被立為太孫。
就算被立為太孫,離真正成長起來,還得十多年。
而這麼多年,在蜀王,魏王,還有其他的王爺們圍攻之下,能不能撐到皇上傳位那一天,還不好說呢? 此時最要緊的是安撫好太子,将其送去北邊,然後借突厥人之手,将之除去,蜀王真正的障礙還是太子,而非那個還沒出生的娃娃。
“即然這樣,那就這麼定了,由太子前去與突利會盟。
” 見此事确定了下來,李世民下了決斷:“玄素,朕派你前往朔州前線,提前與突利接洽,安排好會盟之事。
” 兩方結盟,事關重大,涉及到的細節都是千頭萬緒,需要提前商議,最後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言,隻是在雙方談好條件,敲定一切後,出面走個形勢,表達個态度,具體細節肯定是不用自己去談的。
“文本,你去拟旨,朕即位這麼久,還沒到過東都,朕決定派太子,替朕前往東都視察,然後再去一趟晉陽,順利替朕巡視一下北方諸鎮,慰問一下邊地的将士們。
” “太子與盟突利,關乎兩邊的安全,此次借着出巡,秘密前去,切勿洩露消息,以免對太子和突利等人不利。
” “是,皇上!”張玄素與岑文本連忙應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