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分封制(五)

關燈
    第773章分封制五 漢武帝時期,若不是文景時期地方諸侯王的威脅,朝庭如何能在經過好幾代承平之後,依然可以保持強悍的戰鬥力,擁有那麼多久經戰場洗禮的将軍和士卒。

     可以說漢朝内部的七國之亂,不完全是壞處,它不亞于給漢朝練了一次兵,為接下來武帝時代的大面積暴兵和武力開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見,保持内部的适度的矛盾和竟争,是有利于一個國家保持血性和活力的。

     若是将那些原本打得下來卻守不住的土地都分封出去,他們必然會拼命的漢化,因為異族是很難被中原所接納的,世家大族們對這些是很清楚的。

     而他們隻要進行漢化,那最後的赢家一定是中原。

     這就是李言為了完成系統交予的特殊任務,費盡心思想出來的延續李唐王朝,制止五代十國亂局再現而想出來的辦法。

     即能完成任務,又能将整個中原王朝的格局順勢放大,西部和北部那些地方到後世工業時代都沒能完全實現朝庭直轄,就是因為流動太少,保持了不同的文化,不相兼容,以至于一直實現的都是自己治理的方式。

     真正隔礙融合的,其實不是地域,而是文化的不同。

     幾百上千年,各族之間打來打去,輪流占上風,在李言看來,都是無效的戰争,而隻有配合文化普及和融合的戰争,才是有意義的。

     而若是将大唐看成一個人,大唐内部的世家大族和功臣宿将們則是一些過剩的營養和肥肉,給這個軀體造成了極大的負擔,以至于非要通過内鬥的方式消化掉。

     現在李言因勢利異,将這些内患給引出去,則化腐朽為神奇,一舉兩得,在内部會制造麻煩的力量,封出去耕耘那些朝庭現階段無法征服的土地。

     時機合适的時候,不管是内制外,還是外制内。

     都能形成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因為大家都是炎黃子孫,信奉的都是中化文化,自然就是一家人。

     而文化的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的影響,比之地域的侵占和統治更為重要,它能讓生活在這片大地的所有民族,都有共同的信仰,信奉同一個朝庭,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之下。

     呃. 李世民一怔,眼神複雜的看向面容還不那麼成熟的兒子,沒想到自己的兒子還有這麼大的胸懷,眼界已不再局限于一家一姓,而是着眼整個民族的利益了。

     僅此一策,若是順利施行,後世不知多少生靈會因李言而受益,李世民和李言父子兩人都會是功德無量,大唐也會成為,甚至會超過大漢,成為第二個讓萬民受恩深重的朝代。

     李世民的眼神變得慢慢柔和起來,他知道,從今天起,自己再也不能用看孩子的眼光來看自己的太子。

     因為他有一種預感,若是沒有意外的話,自己這個太子未來的成就,可能會遠超自己,讓大唐真正的成為一個偉大的王朝,成為人類曆史上的一個皇冠。

     “承乾,那你覺得,這個封國該怎麼劃才能更有利于大唐的長遠未來呢?”李世民又開始詢問起具體的事項來。

     “父皇,殿内有我們大唐的地理全輿圖,我們還是參考地圖來商量一下吧?” 李言此時也沒有謙虛,隻要李世民能接受自己的意見,說不定就會開始做出規劃和打算了,所以自己必須要把自己意圖全面表達出來。

     封王這樣的事情,會引起朝臣們的巨大反響,一旦做出來非常容易,但若想更改,就千難萬難了,稍不順利,就要訴諸武力,所以最好在一開始就考慮的更加周詳一些。

     李世民和李言來到禦書房内的地圖前面。

     展示在兩人面前的是一幅一面牆高的全輿圖,在這幾個月内,李言以錦衣衛探察還有查看曆史古籍的理由,給李世民劃出了一個大概的囊括北部西伯利亞和西部中亞的部份地圖。

     東邊和南邊則是直到海邊,一些列島,不過現在大唐主要的威脅還隻是北部和西部,東邊和南邊的大海是天然的屏障,千年之内,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這份輿圖出來之後,立馬就成為了大唐最高的機密,李世民将其放在了承慶殿的内書房,除了自己,也隻有房玄齡等少數幾個重臣才得幸開擴了眼界。

     幾人有喜有憂,喜的是終于可以對‘整個世界’有所了解,大唐周邊的所有地理和勢力都能做到心中有數,憂的是,整幅圖一出來,原本大家心目中已經是天下的大唐,居然僅僅隻占了東南邊的一個角落。

     大唐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