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2章 分封制(四)
關燈
小
中
大
第772章分封制四
李言點了點頭,王朝延續是個大難題,李世民雄才大略、英明睿智,對這個時代的了解遠甚自己,威望又高,手上有一幫子亂世跟着走過來的功臣勳将。
這些都是可堪使用的力量,可以說,在李世民的貞觀時代,随着戰勝北方突厥,李世民的威望空前高漲,李氏的皇權一度達到了最強大的時候,可随着時間的流逝。
新的天子的繼位,這種優勢會慢慢縮小。
若是李世民能理解配合自己的想法,提前布局,或者等到自己上位後,真的能輕松點兒,早日完成任務。
“父皇,其實依照現在的客觀條件,我們大唐能打下來,并能控制住的疆域,幾乎已經達到了最大程度,若是再增加,就會出現負擔過重,甚至反過來拖累中樞的情況。
” 李言盡量用直白的話解釋道:“兒臣的意思是,周朝是完全分封,秦朝是完全的郡縣,而漢朝是兩者相結合,咱們呢?結合周秦漢三個朝代的特色,采取類似于漢朝的制度,分封和郡縣合并使用,大分封小郡縣。
” “何為大分封,小郡縣,你說的詳細點?”李世民眼神一閃,急迫的問道。
“就是以目前我們大唐能直接有效控制的最大疆域為基本盤,實行歸朝庭直管的郡縣制,同時在地廣人稀的遙遠疆域實行分封制。
” “而分封制又分為李姓王和異姓王,李姓王在朝庭直管區域的外圍,異性王則在更加遙遠的邊疆地帶。
” 李世民眼光一亮,呼吸一窒,問道:“你是說,在我們大唐已經掌握的中原故有的領土上,依然施行郡縣制不變,然後再打下的北部或者西域之地做為間接管理,分封給諸王?” “不錯。
” 李言斷然道:“這樣的話,即能保證中原内部不生亂,同時還能繼續擴大疆域,哪怕那些地方是有名無實的大唐疆域,可至少有個名義,有了這個名義,以後條件合适的時候。
” “我們後世子孫就可效仿景帝消藩,将這些地方真正的納入到朝庭的管轄中來。
” “這樣的話,好處是極大的。
” “其一,就是我們大唐可以利用開國時的強悍軍力國力繼續開疆拓土,給子孫後代打下更加廣闊的生存天地;” “其二,可以持繼性的打擊周邊的異族,消弱他們的實力,或趕走驅逐,或融合吞噬,讓他們無法威脅到大唐,徹底消弭外患;” “其三,此舉可以将朝中那些世家和追随父皇的驕兵悍将的注意力吸引到對外擴張上,我們李氏就可以獲得更加強有力的支持,江山更加牢不可破;” “其四,父皇可以用這些打下的領土實行分封制,将李氏宗親,皇族諸王,甚至那些世家大族,朝中驕兵悍将,有挑選的分封出去,一來拱衛大唐,二來又可以将這些不穩定的因素給合理的請出大唐。
” “這些打江山時的力量,在治理江山時,就會成為國家的不穩定因素,他們的存在,也會阻礙朝庭新鮮血液的循環。
” “一般這些力量都會在天下安定後,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 “所謂太平都是将軍定,不許将軍見太平,就是這個道理。
南北朝幾百年亂世,王朝林立,這些大族和将軍們都不是省油的沒,長期的戰争,讓他們稍微有點見識的,都知道這個規律了。
” “所以大家心裡對于父皇在天下安定之後,會怎麼對待這些功臣宿将,心裡都是有所擔憂的,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引起皇權和軍權的隐隐對恃,皇家和世家們的互相防範,于江山穩定不利。
” “若說世家大族是江山未來的隐患,而功臣宿将就是迫在眼前的燃眉之急。
” “若是父皇能在大唐實行分封制,哪怕是封到那些偏遠地帶,可也是分封了一個獨立王國不是?” “甯為雞首,不為牛後,哪怕是像高昌那樣的小國之主,不也比在長安城中當一個有名無權的國公要強不是嗎?” “而那些世家大族,也未必不羨慕這樣的結局,他們明知道天下大平後會和皇權展開無窮無盡的撕殺和博弈,但為了自身的發展卻不得不為之,可若是有了一個光明正大獨立建國的機會。
” “他們還會堅定的在朝庭上和皇權内耗争鋒嗎?” “不是每個世家大族都是野心膨脹的,隻要有一部分接受封國,那就能分化他們的力量。
” “剩下那些不走的,和父皇死扛到底的世家,父皇就可以炮制出各種案子,像楊廣那樣毫不
這些都是可堪使用的力量,可以說,在李世民的貞觀時代,随着戰勝北方突厥,李世民的威望空前高漲,李氏的皇權一度達到了最強大的時候,可随着時間的流逝。
新的天子的繼位,這種優勢會慢慢縮小。
若是李世民能理解配合自己的想法,提前布局,或者等到自己上位後,真的能輕松點兒,早日完成任務。
“父皇,其實依照現在的客觀條件,我們大唐能打下來,并能控制住的疆域,幾乎已經達到了最大程度,若是再增加,就會出現負擔過重,甚至反過來拖累中樞的情況。
” 李言盡量用直白的話解釋道:“兒臣的意思是,周朝是完全分封,秦朝是完全的郡縣,而漢朝是兩者相結合,咱們呢?結合周秦漢三個朝代的特色,采取類似于漢朝的制度,分封和郡縣合并使用,大分封小郡縣。
” “何為大分封,小郡縣,你說的詳細點?”李世民眼神一閃,急迫的問道。
“就是以目前我們大唐能直接有效控制的最大疆域為基本盤,實行歸朝庭直管的郡縣制,同時在地廣人稀的遙遠疆域實行分封制。
” “而分封制又分為李姓王和異姓王,李姓王在朝庭直管區域的外圍,異性王則在更加遙遠的邊疆地帶。
” 李世民眼光一亮,呼吸一窒,問道:“你是說,在我們大唐已經掌握的中原故有的領土上,依然施行郡縣制不變,然後再打下的北部或者西域之地做為間接管理,分封給諸王?” “不錯。
” 李言斷然道:“這樣的話,即能保證中原内部不生亂,同時還能繼續擴大疆域,哪怕那些地方是有名無實的大唐疆域,可至少有個名義,有了這個名義,以後條件合适的時候。
” “我們後世子孫就可效仿景帝消藩,将這些地方真正的納入到朝庭的管轄中來。
” “這樣的話,好處是極大的。
” “其一,就是我們大唐可以利用開國時的強悍軍力國力繼續開疆拓土,給子孫後代打下更加廣闊的生存天地;” “其二,可以持繼性的打擊周邊的異族,消弱他們的實力,或趕走驅逐,或融合吞噬,讓他們無法威脅到大唐,徹底消弭外患;” “其三,此舉可以将朝中那些世家和追随父皇的驕兵悍将的注意力吸引到對外擴張上,我們李氏就可以獲得更加強有力的支持,江山更加牢不可破;” “其四,父皇可以用這些打下的領土實行分封制,将李氏宗親,皇族諸王,甚至那些世家大族,朝中驕兵悍将,有挑選的分封出去,一來拱衛大唐,二來又可以将這些不穩定的因素給合理的請出大唐。
” “這些打江山時的力量,在治理江山時,就會成為國家的不穩定因素,他們的存在,也會阻礙朝庭新鮮血液的循環。
” “一般這些力量都會在天下安定後,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 “所謂太平都是将軍定,不許将軍見太平,就是這個道理。
南北朝幾百年亂世,王朝林立,這些大族和将軍們都不是省油的沒,長期的戰争,讓他們稍微有點見識的,都知道這個規律了。
” “所以大家心裡對于父皇在天下安定之後,會怎麼對待這些功臣宿将,心裡都是有所擔憂的,在這種情況下,必然引起皇權和軍權的隐隐對恃,皇家和世家們的互相防範,于江山穩定不利。
” “若說世家大族是江山未來的隐患,而功臣宿将就是迫在眼前的燃眉之急。
” “若是父皇能在大唐實行分封制,哪怕是封到那些偏遠地帶,可也是分封了一個獨立王國不是?” “甯為雞首,不為牛後,哪怕是像高昌那樣的小國之主,不也比在長安城中當一個有名無權的國公要強不是嗎?” “而那些世家大族,也未必不羨慕這樣的結局,他們明知道天下大平後會和皇權展開無窮無盡的撕殺和博弈,但為了自身的發展卻不得不為之,可若是有了一個光明正大獨立建國的機會。
” “他們還會堅定的在朝庭上和皇權内耗争鋒嗎?” “不是每個世家大族都是野心膨脹的,隻要有一部分接受封國,那就能分化他們的力量。
” “剩下那些不走的,和父皇死扛到底的世家,父皇就可以炮制出各種案子,像楊廣那樣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