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 皇权和军权的隐秘较量

關燈
    第743章皇權和軍權的隐秘較量 李世民得知消息後,連夜趕往侯府去制止,要知道一個帝王都等不到第二天,入睡後又爬起來緊急出宮去處理的事情,能是什麼雞毛蒜皮的小事嗎? 匆忙之下,還不忘叫上了在宮外的房玄齡。

     那麼着急就是為了不陷入騎虎難下的尴尬局面,李世民連查都不去查,直接當衆宣布,那一百萬就是撫恤飛虎軍遺屬的,就連房玄齡也馬上為這件事做了背書。

     除了被李恪拿到的銀票本就是皇上給的之外,房玄齡也知道此事根本就不能查。

     房玄齡考慮的是侯君集不但是奏王府軍方勢力的核心,玄武門九功臣之一,剛剛平定了襄陽丁節亂匪,功勳卓着,而且現在還是朝中的右衛大将軍,掌京畿之地一半的禁衛軍兵權。

     私下又編練着飛虎軍,女兒和太子的親事也定了下來。

     此時暴出他貪污百萬公帑,這讓朝庭如何向天下人交待,侯君集代表了一大批軍方勢力,未置可否。

    但馬上要展開的定襄會戰,侯君集不是帶兵沖在前線,就要坐守京城,穩住後方。

     現在根本就沒有時間讓李世民再去從容的調整布署了,若動侯君集,要多大的代價啊! 可突厥卻不會因為大唐内部調整而停下腳步,現在兩方都知道,一場決定兩國命運的大戰馬上就要展開,勝則執掌這天下沉浮,敗則成為階下囚亡國奴。

     現在就是一場巨大暴風雨的前夜,大家都在厲兵秣馬,為接下來始無前例的驚世一擊積蓄實力,誰都停不下來。

     做為宰輔核心的左仆射,房玄齡知道,李世民為了對付突厥,對内部的文武百官和世家豪族們做出了巨大的讓步,就是為了統一所有的意見,一緻對外。

     先搞定突厥,創造一個和平的環境,然後再從容治理内部。

     這是國策,絕不能因為一些貪腐的事情影響到大局,所以侯君集貪讀的事兒根本就不能查。

     李世民也不想查,這一點房玄齡知道,李世民知道,侯君集更知道。

     不然侯君集怎麼敢用這種事情設下陷阱,誘惑李恪上鈎,他是瞧準了李恪年輕幼稚,性格沖動又貪功心切,又沒有那份眼力和閱勵,看不到這件事情背後皇權和軍權的隐密較量和博弈。

     更看不到大唐目前岌岌可危的處境和大勢,這才一頭紮進了這無底深淵,這個虧是吃定了. 其實侯君集這麼做也擔了很大的風險,他是在透支自己和皇上的交情,更是利用了李世民對朝堂的布局和接下來的定襄會戰來逼皇上放棄李恪,支持太子。

     李世民做為一個亂世中殺出來的帝王,眼界能力手腕都是上上之選,看清了這背後的玄妙,所以隻能當機立斷,選擇犧牲李恪,革去李恪親王爵位,将其一腳踢出了争儲的逐鹿場。

     對貪污的事情視而不見,安撫了侯君集,并且在定襄會戰之前快速的讓太子和海棠成了親,給了侯君集一個定心丸。

    穩住了侯君集就是穩住了整個軍方派系,為未來戰勝突厥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對于魏征,則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隻是訓斥一番了事。

    李世民知道侯君集的目标是李恪,而魏征隻是适逢其會,是不是重懲魏征,侯大将軍根本就不在乎。

     後面的事情也證明了,李恪一出局,大家都安心了。

     可事情都過去了,好死不死的,程蘊良又冒了出來。

    說到這裡,李世民還要暗暗感謝侯君集,若不是侯君集當機立斷,程蘊良一入宮,就會掀起一場官場的地震,到時候自己就真的難辦了? 說不定再掀風波,大家把突厥的事情放到一邊,先開始内鬥了,這是李世民最不想看到的一幕。

     何況,侯君集并沒有将事情鬧大,隻是解決了程蘊良,沒有把李恪怎麼樣,這就是顧全大局。

     而程蘊良和李恪卻不知道,目前還遠沒有到收拾這些将領們的時候,外面有突厥在北方虎視耽耽,内部有世家大族待機而動,大唐還站在懸崖邊兒上,沒有真正的安定下來。

     這些将領們,由其是像侯君集這樣忠于自己的将領們,對自己和大唐還很重要。

     就是要收拾他們,怎麼着也要等到定襄會戰過後,大唐徹底穩定下來後,周邊沒有威脅到大唐的軍事力量後。

    那時候不用他們,自己也會動手開始削減諸将兵權。

     将歸于朝,兵散于野的。

     可惜,程蘊良隻看小節,不顧大局,不到三十歲的實權正四品高官,襄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