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李世民的顾忌

關燈
    第742章李世民的顧忌 雖然李世民是在替侯君集辨解,但他心裡卻沉了下去,權萬紀說的嚴絲合縫,海棠回府對侯君集一說程蘊良的事情,隻要程蘊良一進宮,侯君集貪污公帑的事情就藏不住了。

     自身難保不說,和皇家聯姻的事情也會做罷! 在此情況下,侯君集挺而走險,半路截殺也是很正常的,侯府馬上就要和太子聯姻了,進一步海闊天空,退一步萬丈深淵,侯君集不可能坐視不理。

     而且他那麼巧剛好在刺殺完成,就出現在了現場,後來又親眼見證了那些刺客的‘閉嘴’,是十分可疑的 “皇上,臣也不知蜀郡王為什麼替侯君集隐瞞,可那天蜀郡王受傷回府後,十分憤怒,他親口對臣說過,那些刺客就是侯君集派去的,在現場的時候,侯君集自己也承認了這一點,還口出威脅之言。

    ” 李世民眼神一冷:“哦,侯君集說什麼了” “侯君集當時對蜀郡王說,他打了一輩子仗,老婆孩子都讓人殺光了,隻有海棠一根獨苗。

    誰要是敢打他女兒的主意,不管他是誰,不管他身份有多尊貴,背景有多深,他侯君集豁出老命,也要報複他” “臨走時,侯君集還威脅蜀郡王,說郡王運氣真是好,若是那些胡人在箭頭上抹上毒藥,由其是見血封喉的狼毒,恐怕就這會兒功夫,郡王就算不死,也得去掉一個臂膀。

    ” 權萬紀也清醒了下來,他知道,身為蜀郡王的人,剛剛說的那麼多都是對蜀郡王十分不利的,容易讓人懷疑自己的立場。

     所以此時一口咬死侯君集,也可以撇清自己心向太子的嫌疑。

    侯君集是太子的鐵杆,攻擊他就是攻擊太子,兩邊都攻了,自己的立場就容易讓皇上相信了。

     雖然暴露自己心向太子的可能性不大,但權萬紀卻甯可小心些。

     而且,攀扯出來的大人物越多,才更讓皇上忌憚,重重拿起,輕輕放下,他這個無足輕重的小人物才更容易脫身。

     果然,李世民聽到這裡,眉頭緊鎖,沉思起來。

     他和侯君集在一起并肩做戰十多年,侯君集對他一向忠心耿耿,鞍前馬後。

    在李家起兵後,侯君集毫不猶豫的站在了他這邊,成為他的前鋒大将,立下戰功無數。

     在玄武門的時候,侯君集也是自己最堅定的支持者,資曆比尉遲敬德還要老,忠誠更在李靖程知節之上。

     自己也是有感于侯君集為了自己,老婆叫人殺了,兒子也戰死了,隻有一個女兒,這才定下了兩家的親事,意味着隻要他在一天,侯家就和李家就不分彼此。

     侯君集就像一隻傷痕累累的孤狼,隻有海棠這一條血脈了。

     可想而知,他會将女兒看得有多重,若是自己的話也一樣,雖然自己有這麼多子女,可自己獨愛淑妃的女兒安康。

     不管誰動了安康,自己也會和對方拼命的。

     李恪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攻擊侯君集就算了,竟然去碰海棠,侯君集沒宰了他,就已經是看在自己的面子上了。

     難怪自己總覺得這次的刺殺案有些怪怪的,即然刺殺李恪,怎麼刺客連李恪都不認識,沖向了坐在馬車裡的人,而且一般這種刺客為了确保成功,都是無所不用其極。

     箭上抹毒藥是常規操作,沒抹才不正常。

     原來是這樣,一起看似普通的刺殺案後面還藏着這麼多的隐密内情。

    在程蘊良死後,李恪沒有了證據,自然也不敢再起釁,再加上侯君集那副不要命的架勢,估計也吓住了李恪。

     在這種情況下,李恪打海棠的主意沒有成功,再将内情說出來,無論是侯君集還是太子都得罪死了,滿朝文武都會不恥這種行為,思前想後之下,李恪選擇了暫時認慫,結束掉這次事件。

     而侯君集之所以沒有将事情做絕,也是不想影響到自己女兒的婚事,在幹掉程蘊良,李恪妥脅之後,也默契的不再節外生枝,所以自己這個皇帝就被蒙在鼓裡了。

     李世民氣憤的在房内走來走去,一是生氣,這麼大的事情,下面的人鬥成這個樣子,自己這個皇帝竟然不知道,那他們那天拉起軍隊幹起來,是不是也可以無視自己的存在。

     第二個是生氣李恪真是不知天高地厚,竟然一而二再而三的去挑釁侯君集這麼一個軍方重将。

    他真當侯君集是吃素的,亂世剛剛結束,這些人剛剛才從沙場上下來,他們的刀口上還滴着血呢? 他們真的瘋起來,連皇宮都敢攻打的,皇帝的腦袋在他們眼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