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思想的战争

關燈
    不是篡改。

     如果凡人所行和孔子言論相違背,那也肯定是凡人哪個地方做的不到位,而不是孔子錯了,畢竟聖人的無所不知,自然是不會錯的。

     在這個邏輯下,今文經學自然要認為《六經》皆為孔子所作了。

     畢竟隻有《六經》為聖人言論,凡人才沒有篡改的資格。

     如此,聖人典籍的解釋權,也就是儒門的家法,自然就能世代傳承了。

     而掌握家法、師法的諸多今文經學的大儒家族,便可以世代不易。

     如果他們的想法當真實現,那麼這種家法道統甚至會比帝統更珍貴。

     即便他們彼此之間也有矛盾,那也隻是皮毛之争,不傷根本。

     可一旦古文經學得勢,他們的根基就會徹底崩盤。

     畢竟在孔子是素王,《六經》皆為孔子所作的情況下,他們各家對儒學典籍的解釋權是最權威的,在既有的學術框架裡誰也無法再推翻他們。

     但倘若鄭玄這一派的理念大行于世,那麼【孔子是素王】【《六經》皆為孔子所作】這兩點必然會被否定後,他們自然也就失去了萬世不易的根基。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甚至不承認當下《五經》有瑕疵。

     鄭玄等古文大儒認為如今《五經》是秦火殘餘,其傳述多有缺漏。

     可今文經學自前漢開始,就一直堅稱【漢初五經均為全本】。

     畢竟一旦《五經》有瑕疵,那就需要彌補。

     如此一來,就等于将儒家典籍的解釋權拱手相讓了。

     所以古今之争雖然源自《五經》,但如事情的關鍵卻已然不在古文經的真假上面了。

     鄭玄一派的古文大儒之所以如此堅持,便是認為當前的儒家經義實在太過僵化了,充斥着谶緯神異,已然脫離古之賢者本意。

     故此古文經學才會斥責今文經學為附會谶緯的妖妄,強調文字訓诂對于治經的重要性。

    堅持研究經文本身的涵義。

     比如鄭玄在講學時便從來不講“非常疑義可怪之論”及“陰陽災異”。

     在他們這一派人看來,後人亦可有不同于孔子的想法和觀點。

     也正是秉承着鄭玄的教誨,國淵才能說出這番大膽的言論。

     然而國淵此言一出,四下頓時一片嘩然,堂内堂外的士子都不禁面露驚色。

     但國淵卻沒有理會這些,辯經說到這裡他也知道自家落敗了。

     再糾纏下去,反而會丢了師門的臉面。

     于是隻見國淵先是朝邴原一禮,以示勝負,而後又開口道: “今日之敗,皆因我學識淺薄,非《三禮注》不行。

    我師座下,唯我最為蠢鈍粗鄙,日後定有其他師兄前來讨教!” 邴原聞言倒是也沒有意外,要是國淵輸了一場辯經就叛出師門他才奇怪。

     故此邴原亦未咄咄逼人,反而回之一禮,而後便退下休息。

     畢竟即便是他面對這種強度的辯經,此刻也已經感到相當疲憊了。

     不過待國淵與邴原這兩位主角退場之後,作為看客的魏哲反而留了下來。

     片刻之後,藏書閣内。

     隻見魏哲一臉好奇的找出引出這場紛争的《三禮注》抄本,一臉好奇的翻看着…… ----------------- 抱歉,遲到了,但這章真的好難寫! o(╥﹏╥)o算了不說了,睡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