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龙腾一代中央处理器

關燈
    處理器型号:龍騰一代中央處理器 制程工藝:14nm 性能參數:采用16+8+2+2的核心設計方案,也就是數據處理核心*16,圖形處理核心*8、集成緩存單元*2、存儲單元*2。

     顯示輸出參數:最大輸出分辨率×8640@165Hz(僅龍騰1.0接口支持) 顯示接口參數:HDMI2.3、DP1.5、Type-C(USB6,200Gbps)、龍騰1.0 功耗參數:10W(最低)、80W(最大) 封裝大小:45*57mm(最小)、52*63mm(最大) 封裝接口:LT100 作為一款立志脫離西方控制而自主研發設計的芯片,龍騰一代中央處理器在設計初期,其實是開展過了多次全體研發大會讨論的。

     其中原因則是不少人都建議暫時隻往一個方向去研發,比如先研發CPU,等後面技術成熟了,再往GPU、内存、閃存等方向去研發,這樣比較穩妥一點。

     當然,也有不少人不認可這個說法,因為他們覺得就算研發出了其中一種的芯片技術,在沒有研發出其他芯片技術之前,别人依然還可以其他方面來制約,所以這個未能達到脫離控制的目标。

     最終,在經過多輪的讨論下,他們選擇了集成方案,也就是不再進行傳統的(CPU、GPU、内存、儲存)區分設計。

     而采用這個方案之後,這也意味着他們需要同時進行CPU、GPU、内存以及儲存相關芯片的研發,研發的難度暴增了數倍。

     所以,為了不影響進度,整個研發團隊被分成了多個項目組,而各個項目組在開展自己的研發任務時,也在招收着全國各地的人才。

     雖然難度提升了非常多,但好在幸運之神是站在平行世界的華夏這邊的,在CPU研發團隊研發出第一枚基于碳基材料打造的芯片之後,其他的項目組也陸陸續續的完成了各自的研發任務。

     于是,龍騰一代中央處理器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了20個版本疊代之後,被最終确認了下來。

     雖然第一代采取的14納米的制程,已經是當時華夏能達到的工藝極限了,但在全新的材料以及全新設計的架構下,它的性能依然強的離譜。

     第一,數據處理核心,這個核心如果是按照傳統名稱來稱呼的話,其實就是CPU。

     作為他們認為已經達到目标的處理器,龍騰一代的單顆數據處理核心,擁有着0.87TFlops的單精度浮點處理性能,全核心總性能達到了13.92TFlops。

     以鷹特爾公司的14代K處理器為例,它在全核心最大睿頻的情況下,單精度浮點性能大概在150GFlops左右,也就是0.15TFlops。

     所以按照這個數據來算的話,龍騰一代中央處理器一個數據處理核心的性能,就等于5.8顆處于全核最大睿頻下的K。

     以此類推,龍騰一代全核心擁有的性能,已經接近了93顆K,這樣的性能别說因特爾最新發布的21代旗艦CPU了,按照他們的目前的性能疊代速度,就算發布到30代都達不到這個水平。

     所以,這個性能在當前的環境下,已經足以吊打包括鷹特爾、按摩店在内的任何一款已發布處理器。

     第二,圖形處理核心,同樣以傳統的名稱稱呼的話,也就是GPU,在碳基材料優越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