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孩子有许多烦恼

關燈
    望阿爺平平安安的……對了阿娘,這麼晚了,找圓圓做什麼?” 程夫人端起燭台,拉着她到榻邊坐下:“沒事便不能來看我閨女麼?你阿爺不在府中,我一人總有些忙不過來的時候,對你們幾個算是疏忽了。

    先前聖上不是賞了你們兄妹幾匹良駒,如今皇後娘娘禁足,我也一直沒進宮謝恩。

    ” 明容道:“橫豎不是阿娘的錯,過陣子好了,再去也不遲。

    ”說着還狡黠一笑。

     “你這冤家,牙尖嘴利的。

    ”程夫人動手就要拎她耳朵,明容趕緊滾到程夫人懷裡舉雙手讨饒。

     程夫人張了張嘴,看着明容,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明容納悶,坐起身來問道:“阿娘有何事?” “圓圓,阿娘知道你心思重,有些事你若是認定了,怕是十個阿娘都勸不過來,不過阿娘信你生了個好心,不會做出陰損之事,隻希望你凡事三思而後行,切莫傷了自己。

    ”程夫人的目光溫柔得像一潭水,明容卻覺得心裡刺刺的。

     程夫人:“你這些天常在我院子裡轉,當我不知道,我知曉你擔心你阿爺,也不攔你。

    你聽阿娘一言,我朝雖無女子為官,但人各有志,你若好奇廟堂之事,阿娘絕不攔你,隻希望你謹慎,再謹慎,你現在還小,但你要明白,這世道終究還是對女子不公的,這本沒有辦法。

    ” 徐明容垂下頭:“還是讓阿娘擔心了。

    ”她拉住程夫人的手,用力握住,“阿娘你放心,女兒沒什麼志向,隻希望阖家平安,僅僅是對廟堂之事好奇,想弄個明白罷了。

    況且……有阿娘在,圓圓已經被這前後一千年的許多女孩子,都要幸運了。

    ” 程夫人樂道:“又渾說,往後一千年的事情,你如何知曉?定是比現在,還要好上千倍萬倍的!” “阿娘所言甚是。

    ”明容團團作揖,程夫人摟着她,覺得這個女兒甚是可愛。

     明容想到自己的所作所為瞞不住程夫人,隻是沒想到程夫人會是這樣的态度。

     女子好奇朝政,或者女人涉足其中,自古以來往往是“牝雞司晨”或“幹政”二字,就好像政事從頭到尾都與女子無關,一朝一令,都與她們的生活無關。

    這從來都是男人們的事嗎?現代有許多出色的女政客,明容很敬佩她們,也清楚若是有一條通渠,女子不會做的比男子差。

     明容永遠都不會是個容易向現實妥協的人,哪怕在現在,都不是。

    如果不能随心所欲地活着,而是投身大流,做浩渺衆生中一顆與旁的無有不同的沙粒,從生到死,哪怕是福壽綿延又有什麼意思。

    現在的大梁是如此,以後的九州未必如此,四海之外未必如此,那麼這些條條框框,就不該被當成一個必然的準則。

     可她一人之力,如何搬得動這大梁千千萬萬的人呢?明容也隻能把這些事當個閨房之樂罷了,隻能顧着她自己。

    但哪怕僅她一人,她也要做讓自己樂得開心的事情,隻當徐明容。

    大梁在藝術和商業領域已經有許多成功的女性,她相信自己也能走出一條道路來。

     徐明容突然就不那麼期待與趙叔元的婚約了,反而心裡挺沒底的,若按照十五六歲成親,留給自己的時間已經不剩幾年了。

     第二日黃昏,明容和光舟散學到家,先去諸言居找程夫人,沒想到柳舅媽也在。

     “見過柳舅媽,舅媽是來看明容的嗎?”明容笑眯眯貼過去,湊在柳氏懷裡。

     柳夫人也是兩個孩子的媽了,早不複當年嬌憨少婦模樣,多了些沉靜溫和。

     “你這孩子,這許多年了,還當自己三歲呢?”柳夫人打趣道。

     徐光舟過來恭恭敬敬見禮,柳夫人對她從頭到腳誇了一遍,搞得光舟羞得滿臉通紅,沒說幾句便要告退。

     “光舟,你先留下。

    ”程夫人忽然叫住他,徐光舟雖滿心疑惑,但還是在一旁坐下了。

     半晌,程夫人對兩個孩子道:“渠國公府裡,出事了。

    ” 二人一愣,異口同聲:“出了何事?” 柳夫人在一旁說:“渠國公的妾室查出有一個月身孕了。

    ” 徐光舟滿臉通紅,這是内宅之事,母親留他做什麼?明容倒是了然了些,怪不得程夫人沒把她趕走,此中有内宅之事,她也得學着點。

     等等,一個月?那豈不是……? 明容滿臉複雜地看着兩位中年婦女,二人也同樣一臉複雜地看着她。

     好吧,沈姑父,你好可憐。

     “嗯?沈姑父有妾室?大梁居然是有妾室的嗎?”她怎麼從來不知道。

    侯府沒有,程家也沒有。

     程夫人:“這等事情又不算光彩,你外祖家與侯府,都看不上的。

    ” 柳夫人:“原是好些年前渠國公戰死部下的女兒,那會兒還是二八佳人,自求到國公府裡頭做妾的,給銀子什麼的都不要,隻要伺候國公,國公看她可憐,左右放在府裡頭不管就是了,這麼些年,也沒出什麼岔子。

    ” 明容:“那大姑姑怎麼說?” 柳夫人:“我朝律例,正妻把妾室打死了也不會落罪,原本國公夫人把她發落了也就是了。

    可這會兒子,渠國公那個幼弟,跳出來要分家。

    ” 徐光舟這下明白他為什麼在這裡了,父親不在,他作為嫡子得摻和進去,表明侯府的立場。

     “隻怕他們如今趁着國公爺不在,要害大姑姐了。

    ” 喜歡徐徐梁事請大家收藏:()徐徐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