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小孩子有许多烦恼
關燈
小
中
大
這兩日不必去宮裡,徐明容在家裡不是讀書寫字,就是去馬廄裡陪踢雲,下午太陽好,在院子裡紮馬步,或是小跑兩圈,練練身子骨,等什麼時候身體足夠壯,和踢雲關系足夠好,再考慮騎馬。
鐘媽媽有時候看不過去,也會硬拽着明容去程夫人房裡學女紅,明容常常是苦着一張臉,活像是砧闆上的鴨子。
徐光舻還是得日日上程家家塾,總是一臉羨慕地看着吃喝玩樂的妹妹。
徐光舟還是那麼三好學生,上午讀書下午一匹快馬就去了西郊大營,到了晚間才回來。
放假結束後,明容和光舟照例一大早進宮,見各位皇子公主心情尚可,心知鄭皇後的禁足應該是名存實亡了。
于是每日的安排就是起床,梳洗,上學,放學回家,吃飯,玩樂,想爸爸,睡覺。
如此過了極其有規律的一個半月,邊疆一點消息也沒有,朝堂上也不見什麼變化。
隻是有一次光舻帶着明容上街玩,遇上大理寺搜查了一戶人家,瞧着也像是做官的,門口竟然還站着幾個羽林軍。
二人回去将事情告訴程夫人,程夫人什麼也沒說,隻讓他倆回去,并叫來了長子,至于說了什麼明容也不清楚。
但她發現程夫人把徐老爹在軍中給侯府留的一隊軍士安排進了侯府,日夜在外院和侯府周圍巡邏,甚至給明容院子大門口也安了倆門神似的軍爺,明容勉強保持鎮定,幾個小丫頭每每經過活像見了閻王似的,戰戰兢兢挪過去。
明容和光舟上學路上,也有四人護送至皇城,待放學再一道回來。
直覺告訴徐明容,京城裡要生事了。
她心裡一邊擔憂遠在河西的徐老爹,一邊竟也有幾絲興奮。
上輩子沒經過什麼大風浪,這輩子有幸跻身本朝第一方隊的勳貴,反正自己是死過一回的人了,有什麼可怕的。
然而世事難料,徐明容在書閣專心聽講,回到家磨刀霍霍,走在路上打起十二分精神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就這麼又過了兩個月,京城什麼事也沒有。
與之相應的,河西道也一直沒有消息。
聽聞父親是與渠國公一道去的,期間大姑姑和二姑姑分别來過一次。
渠國公府上也音信全無,相比程夫人,兩個姑姑更加淡定一些,不僅不好奇,甚至吃好睡好,還笑話程夫人,也不是第一次送夫君出征了,這才三個多月沒消息罷了,怎麼就急成這樣。
她二人從懂事起,就是送祖父出征、送父親出征、送兄長出征,大姑姑的長子如今也十五歲,不愛舞文弄墨,早早送進了西郊大營,不過這次沒有随軍罷了,以後大姑姑定還是要送兒子出征,早都習慣了。
明容聽着,總覺得這其中有許多心酸。
小徐氏帶着九歲的兒子來與光舻一起玩,她嫁的是京都府尹的嫡次子,夫君外放甘州,正好在河西道上,家書倒是不斷,卻是隻字未提大軍的事情。
“罷了。
”程夫人道,“秘密行軍,本是緊要緊的事情,都沒有消息,我反而心安。
” 明容能理解,越是這種事,大家都沒消息,或許也算是好消息。
于是大家便還是照常過日子,如有宴席邀請程夫人,她隻說侯爺不在,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也就全推掉了。
明容有一次去諸言居,恰好程夫人和鐘媽媽在裡面說話,她見别的丫鬟們都不在,便偷偷躲在窗戶底下聽,才知道巧的是,兩個姑姑現在也是一個席面都不去。
外面隻說是渠國公和忠勇侯受皇帝差遣,北上督辦受降城的一應事宜。
大小徐氏和程夫人都有親屬在軍中,自然對她們都十分體諒。
徐明容回到屋裡,找出了幾年前渠國公贈予自己的四海堪輿圖,略一比對,受降城在關内,與河西到了黃河便是一北一西兩個方向,京中貴人圈子裡如此傳聞,若他們有親朋好友或是下屬在地方上,過了三個多月不會一點不知道,究竟是為什麼? 四皇子一死,父親便與姑父大軍開拔,此事與德妃和太傅一定脫不了幹系。
可她過了這許久,都未曾聽到關于德妃的消息,隻知道她因喪子之痛,把自己關在蓬萊殿不肯出來,這倒也能理解,兒子是被自己作死的。
河西道又有什麼呢? 徐明容百思不得其解。
她知道這些事一定都是皇帝與徐老爹等人的籌謀,可她就是好奇,這其中有何緣由,需要繞這麼多的圈子,甚至調動五萬兵馬。
“太傅在河西道有人。
” 明容指着堪輿圖,手指沿着方向一路向河西方向移過去。
“圓圓,你在幹什麼呢?光線這麼暗。
” 程夫人不知何時進來了,見明容伏在案上,屋内沒點多少燈,桌案上隻有一個燭台。
明容趕緊站直身子,笑了笑:“左右也晚了,我一會兒就睡了,點太多燈,一來浪費,二來若是有個什麼不小心,秋天天幹物燥的走水了就不好了。
” 程夫人點點頭,瞥見桌上的堪輿圖:“這是沈姑父送你的四海堪輿圖?怎麼想起來看這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哦,這個……”明容故作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女兒想,阿爺三個多月沒消息了,不知現在有沒有到河西道了。
” 程夫人愣了一下,笑歎道:“跟你說多學點實用的,少看些話本子你非不聽,都這許多日了,自然是到了。
” 明容打了個哈哈:“到了就好,隻希
鐘媽媽有時候看不過去,也會硬拽着明容去程夫人房裡學女紅,明容常常是苦着一張臉,活像是砧闆上的鴨子。
徐光舻還是得日日上程家家塾,總是一臉羨慕地看着吃喝玩樂的妹妹。
徐光舟還是那麼三好學生,上午讀書下午一匹快馬就去了西郊大營,到了晚間才回來。
放假結束後,明容和光舟照例一大早進宮,見各位皇子公主心情尚可,心知鄭皇後的禁足應該是名存實亡了。
于是每日的安排就是起床,梳洗,上學,放學回家,吃飯,玩樂,想爸爸,睡覺。
如此過了極其有規律的一個半月,邊疆一點消息也沒有,朝堂上也不見什麼變化。
隻是有一次光舻帶着明容上街玩,遇上大理寺搜查了一戶人家,瞧着也像是做官的,門口竟然還站着幾個羽林軍。
二人回去将事情告訴程夫人,程夫人什麼也沒說,隻讓他倆回去,并叫來了長子,至于說了什麼明容也不清楚。
但她發現程夫人把徐老爹在軍中給侯府留的一隊軍士安排進了侯府,日夜在外院和侯府周圍巡邏,甚至給明容院子大門口也安了倆門神似的軍爺,明容勉強保持鎮定,幾個小丫頭每每經過活像見了閻王似的,戰戰兢兢挪過去。
明容和光舟上學路上,也有四人護送至皇城,待放學再一道回來。
直覺告訴徐明容,京城裡要生事了。
她心裡一邊擔憂遠在河西的徐老爹,一邊竟也有幾絲興奮。
上輩子沒經過什麼大風浪,這輩子有幸跻身本朝第一方隊的勳貴,反正自己是死過一回的人了,有什麼可怕的。
然而世事難料,徐明容在書閣專心聽講,回到家磨刀霍霍,走在路上打起十二分精神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就這麼又過了兩個月,京城什麼事也沒有。
與之相應的,河西道也一直沒有消息。
聽聞父親是與渠國公一道去的,期間大姑姑和二姑姑分别來過一次。
渠國公府上也音信全無,相比程夫人,兩個姑姑更加淡定一些,不僅不好奇,甚至吃好睡好,還笑話程夫人,也不是第一次送夫君出征了,這才三個多月沒消息罷了,怎麼就急成這樣。
她二人從懂事起,就是送祖父出征、送父親出征、送兄長出征,大姑姑的長子如今也十五歲,不愛舞文弄墨,早早送進了西郊大營,不過這次沒有随軍罷了,以後大姑姑定還是要送兒子出征,早都習慣了。
明容聽着,總覺得這其中有許多心酸。
小徐氏帶着九歲的兒子來與光舻一起玩,她嫁的是京都府尹的嫡次子,夫君外放甘州,正好在河西道上,家書倒是不斷,卻是隻字未提大軍的事情。
“罷了。
”程夫人道,“秘密行軍,本是緊要緊的事情,都沒有消息,我反而心安。
” 明容能理解,越是這種事,大家都沒消息,或許也算是好消息。
于是大家便還是照常過日子,如有宴席邀請程夫人,她隻說侯爺不在,自己一個人忙不過來,也就全推掉了。
明容有一次去諸言居,恰好程夫人和鐘媽媽在裡面說話,她見别的丫鬟們都不在,便偷偷躲在窗戶底下聽,才知道巧的是,兩個姑姑現在也是一個席面都不去。
外面隻說是渠國公和忠勇侯受皇帝差遣,北上督辦受降城的一應事宜。
大小徐氏和程夫人都有親屬在軍中,自然對她們都十分體諒。
徐明容回到屋裡,找出了幾年前渠國公贈予自己的四海堪輿圖,略一比對,受降城在關内,與河西到了黃河便是一北一西兩個方向,京中貴人圈子裡如此傳聞,若他們有親朋好友或是下屬在地方上,過了三個多月不會一點不知道,究竟是為什麼? 四皇子一死,父親便與姑父大軍開拔,此事與德妃和太傅一定脫不了幹系。
可她過了這許久,都未曾聽到關于德妃的消息,隻知道她因喪子之痛,把自己關在蓬萊殿不肯出來,這倒也能理解,兒子是被自己作死的。
河西道又有什麼呢? 徐明容百思不得其解。
她知道這些事一定都是皇帝與徐老爹等人的籌謀,可她就是好奇,這其中有何緣由,需要繞這麼多的圈子,甚至調動五萬兵馬。
“太傅在河西道有人。
” 明容指着堪輿圖,手指沿着方向一路向河西方向移過去。
“圓圓,你在幹什麼呢?光線這麼暗。
” 程夫人不知何時進來了,見明容伏在案上,屋内沒點多少燈,桌案上隻有一個燭台。
明容趕緊站直身子,笑了笑:“左右也晚了,我一會兒就睡了,點太多燈,一來浪費,二來若是有個什麼不小心,秋天天幹物燥的走水了就不好了。
” 程夫人點點頭,瞥見桌上的堪輿圖:“這是沈姑父送你的四海堪輿圖?怎麼想起來看這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哦,這個……”明容故作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女兒想,阿爺三個多月沒消息了,不知現在有沒有到河西道了。
” 程夫人愣了一下,笑歎道:“跟你說多學點實用的,少看些話本子你非不聽,都這許多日了,自然是到了。
” 明容打了個哈哈:“到了就好,隻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