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要求是一种引领,示弱也是

關燈
    2021.9.3 前面講到接納和引領,無論作為老師還是家長,對待青春期的孩子都需要有意識。

     我在第一章裡講過兒子和我很多的鬥争趣事,關于做事情的,當時說暫告一段落,其實仍然在繼續,我也逐漸在重新樹立我的權威,盡管在我這個絕對堅持自己的兒子面前很困難,但是還是有一些進展。

    我覺得家務事也一樣,接納和引領都要有。

     明天我要出遠門一周,當我看到他丢在地上的一隻襪子,和放在床頭縫裡的一隻襪子,我覺得還有一些事情沒有和孩子讨論清楚,于是就主動找他聊。

     每次當一說起他什麼事情要做啦,什麼學習要學啦,他立刻就是一副不聽的神情。

     今天也是一樣,他說“不聽”,我沒有動;他說“拜拜”,我也沒走;他說“QuSi”(德文的再見),我也沒真正走出去,又是“Goodafternoon”,又是“Getout”的,說了很多遍之後,我還是沒有走,最後他說“你說吧”。

    第一次知道,他的英語還這麼好呢!哈哈! 我就開始提要求了,我說,“兒子,你平時把屋裡弄成怎樣我不管,我就是一個要求,就是周末回學校之前你要把床鋪疊好,把你的襪子内褲洗幹淨。

    ” “也許吧,盡量吧”。

     我說,不是盡量,就需要做到。

     他又拿出昨天,我說“盡量不翻他的東西”的那件事情來辯解,反正我也不理睬他,就說要做到。

     他說“是我的東西,我洗不洗是我的事情。

    ” 我說“不是的,平時我可以不管,襪子扔在地上,我也可以不看,但我要求去學校之前都收拾好。

    ” 他說,“你别進我屋呗!”我說,“兒子,我們住在一起,就需要考慮彼此的感受,除非我們分開來住。

    我肯定要來你這個屋子的,平時我就不管了,去學校前需要收拾好。

    ” 兒子想了想,說“那你平時看到了也不要說。

    ” 我說“我盡量吧”。

     兒子說“那你得保證,你說了怎麼辦?” 我說“那你說怎麼辦呢?我說了怎麼辦?你周末沒有收拾好怎麼辦?你有什麼想法呢?” 他也沒有提出什麼想法和後果。

     後來又一來一去地說了很多,甚至又說到了,他不願意在我們家啦那些話,但是情緒還好,有些激動,但沒有到很激烈的程度。

     最後,我們達成的共識是:平時怎麼亂都行,媽媽盡量不說;周末回學校之前,兒子需要把床鋪,衣服盡量收拾好。

     為啥我說有進步呢?因為我其實在和孩子提要求了,之前根本沒法提,剛張嘴就被堵回去了;第二個雖然争論,但是雙方情緒都還可以,雖然有一次兒子說你聲音太大了,我立刻小點聲音,于是狀态沒有升級,還在一個可以讨論的氣氛中;第三個,其實我達到了我的目的,就是他需要整理自己的床鋪和洗自己的小衣服,在回學校之前。

    至少他已經接受了這個事情。

     這次事件,由于通過我之前和兒子的磨合,我們已經達到一定的關系程度,所以我可以開始以一點點的要求來給到他了,而且不會讓他覺得受傷。

    (但以前不行,一要求,就很硬,就是帶給壓力,就是受傷。

    ) ------------------------------------------------------------------------------------------------------ 另一件事情,家裡買了個新桌子,來了兩天了,我放在走廊裡晾一晾。

     昨天白天很想兒子裝好,他很明白,但他就表示不做,我也沒有說什麼。

    他表現出一副“早知道你就要我裝”的神情,嗯,好吧,就是這樣,等着你裝。

     昨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