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台上十分钟

關燈
    三年的大專生活轉眼要結束了。

    俗話說得好:三年一小成,十年一磨一劍。

     回顧一下這三年的學習和生活,覺得真的是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

    這三年,重要的是走過的曆程,比學習的知識更重要。

    學習的更是智慧,學習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優選法告訴我們,沒有最好的方法隻有更好的方法。

    當一個問題隻有一個解決方案,那絕對不是最優的方法。

     畢業論文撰寫和答辯是學生最後水平的檢驗。

     在他的對論文15分鐘理論的闡述上,落葉隻用了一句話。

    他說:“我的理論和上一個王同學的内容一樣。

    ”老師說:“你們不在同一個單位實習,說一下不同的地方。

    ”他又簡單的說了一下,論文的理論部分就算是這麼過去了。

     在具體内容答辯的最後,他的指導老師說,那你為什麼沒有按我說的要求把礦石的品位和論文緊密相連呢?他也說不出所以然。

    老師隻好給了個及格的成績。

     他的畢業實習是在山東一家礦山,畢業的論文題目是關于“量本利分析”。

    帶他們去實習的是個年輕的老師,在實習收集數據的業餘時間,領着他們去附近的風景古迹遊玩。

     回來之後的一個多月時間主要就是整理收集回來的數據,分析數據,将數據應用在自己的論文中。

    這個過程是個高度集中化的過程,得讨論數據的相關性。

     在分析數據的相關性時發現,有的數據可能是抄錯了等原因,無法利用。

    如果為了論文去修改數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最後想這篇畢業論文的價值會有多大呢?也不得而知,還是寫的簡單一點吧。

     還有一個争議最大的是,班主任認為專科畢業的學生也沒有學位,沒有必要參與答辯。

    但是最終還是要求答辯的領導占了上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