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偷闻败讯姬发薨逝
關燈
小
中
大
氣息,卻也開口問道。
“誦兒,剛剛接到你旦叔送回的信……”邑姜朝左右看了看,除了自己的護衛,不再有旁人,這才開口朝姬誦說道。
“旦叔送回的信?不是捷報?”姬誦心中一驚,忙朝母親問道。
“此處不便多說,我已經召集還留在西岐的文武官員在國政廳等候。
”邑姜說着,拉起兒子就走。
邑姜、姬誦母子二人步行不到一刻鐘,終于抵達了周國國政廳,國政廳裡此刻點着油燈,十餘位文武官員已經抵達,互相竊竊私語着交流着各種信息。
見邑姜、姬誦母子二人進來,衆人這才各自歸位,等着邑姜發号施令。
“母親,到底發生了何事?”姬誦跟着母親走了一路,一直想開口問母親。
但熟知母親習性的姬誦也知道,今日母親的語氣和行動,已經很明顯不過,母親此刻處在氣頭上。
如是問的多了,反而換來母親一番斥責。
索性多忍一會,等到了國政廳再問不遲。
“誦兒,諸位……我剛剛收到了旦弟派人送回來的書信,此番我周國進攻大唐國的戰事……失敗了。
”邑姜一字一句地終于将實情道了出來。
“啊?”國政廳中一片嘩然。
“怎麼可能敗了?怎麼可能敗了?”此番戰事的首倡者、姬誦聽罷母親的話,徹底驚呆了。
站在原地,嘴裡喃喃地說道。
“三日前的清晨,寅時,大唐國的軍隊突襲我軍大營,連番的攻擊讓萬餘兵士當場喪命,奭弟和南宮、呂二位将軍負傷,喪失指揮能力。
餘下的兵士不知所措,隻得向風陵渡渡口退卻。
沿途又被大唐國的騎兵和鬼方的馬隊追擊,俘虜近萬。
餘下的雖然拼死逃到風陵渡渡口,結果我們用來運兵和物資過河的船隻全被大唐國的兵士夜裡砍斷纜繩,船隻順流而下,碼頭一艘船都沒有。
兩萬餘兵士,硬是被大唐國圍在了風陵渡渡口。
”邑姜說到最後,已經生出了哭腔。
“既然無人能過河?這些旦叔是怎麼知道的?”姬誦聽的很認真,很快也生出了疑問。
“信中并未提及。
你旦叔隻說,他站在了望台上再三确認,大河對岸的風陵渡的碼頭沒有一艘船,而且前日還有着我周軍服色的兵士的身影,昨日漸漸消失,想必是已經被大唐國所俘獲。
”邑姜眼中含着淚水,朝兒子說道。
“那旦叔沒派人再過河去确認大河對岸的情況?”姬誦接着問道。
“你旦叔說了,大河這邊隻有十餘能載兩三人的輕舟。
他也派出了好幾批試着過去探查消息,結果不等輕舟上岸,就被對岸大唐國的武器擊中,要麼就是船翻人随水漂流,要麼就是直接将人打死。
總之,沒有一批成功渡過大河去的。
”邑姜将姬旦發回信中的情形對兒子道了出來。
“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國政廳中的文武官員聽罷邑姜、姬誦母子二人間的對話,卻也将實情聽了個明明白白。
“諸位,這麼晚了将你們請來,我就是想問問你們,下面我們該怎麼辦?奭弟被俘,旦弟身處前線,面對如此情形,我也是沒有頭緒。
侯爺……更是不能讓侯爺知曉此事,諸位,你們都是我周國肱股之臣,現在我們該怎麼辦?”邑姜看了一眼兒子,又環視了一圈國政廳内的衆文武官員,終于朝衆人開了口。
“禀夫人,以往我周國對外交戰是有輸過的經曆,但也沒有輸的這麼慘。
最多就是戰陣之上不敵對方,但終究有一部分潰兵會自行逃回來,最後敵方俘獲的我方兵士也就幾百,幾千,但像這次這個情形……萬餘戰死,剩下的被堵在敵國無法逃回的情形,幾乎沒有先例。
小人才疏學淺,确實想不到太好的善後之法,還請夫人原宥。
”國政廳内安靜了片刻,一名年長的文官模樣的官員朝邑姜和姬誦二人行了一禮,朗聲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等才疏學淺,實無太好的辦法,還請夫人原宥。
”其他人見有人帶了頭,自是要有樣學樣。
“哎……”邑姜這才發現,國政廳裡的這些官員,論資曆自是不遑多讓,但論能力,沒有一個能挑得起大梁的。
“夫人,為何不請老太師來,問問太師的意見?”剛才那位帶頭的文官朝邑姜又一拱手,朗聲問道。
“不可驚擾外公……”此情此景,不提姜尚還好,一提姜尚,姬誦先不幹了。
大半年前,因着要不要對大唐國開戰的事情,姜尚可以說是以一人之力,與整個周國朝堂在做鬥争,而這朝堂之上戰意最強的,自是以姬誦為首倡者的主戰派。
一邊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私生子,一邊是自己看着長大、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傾注了自己女兒、女婿全部心血的外孫,該怎麼去選擇,就成了姜尚平生最艱難是時刻。
作為一個普通的父親,自是知道以周國武力之盛,要想打垮大唐國,應當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那樣的話,自己兒子一家子,可就……作為一個後世曆史裡久負盛名的賢臣,姜尚不會不明白,自己外孫的一番言論,可以說是道出了對大唐國開戰的十足的理由。
小家夥從呱呱墜地、嗷嗷待哺,長到現在眼看着就能代替其父挑起重擔,姜尚心裡其實是非常欣慰的。
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傷了哪邊,姜尚最後都不好受,索性真的出走西岐,四處遊曆,離開這讓其難以抉擇的境地。
現在戰事已敗,再将姜尚請回尋求對策,對于年少的姬誦怎麼可能接受這臊面子的事情? “老太師……”邑姜卻未像姬誦那般,而是口中念念有詞道。
“侯爺,侯爺……你怎麼了?侯爺?侯爺,快來人啊……”國政廳側門處,響起了令姬的嚎啕聲來。
“侯爺……”邑姜心中一沉,朝側門奔去。
身後姬誦和十數位官員也跟着奔了過去。
…… “夫人請降罪,侯爺這是第三次犯病……我等實在無能以對。
”望着令姬懷中已經沒了氣息的姬發,幾名醫官戰戰兢兢地束手而立,朝邑姜和姬誦說道。
“哎!周國剛逢新敗,侯爺又薨逝,這還真是多事之秋啊。
傳我命令,将侯爺喪訊通曉天下,立刻迎太師回西岐,主持大局……侯爺……嗚嗚嗚……” 唐國十一年九月下旬,後世曆史中的西周王朝的奠基者,被稱為周武王的姬發于周果國政廳外偷聽到周國戰敗的消息,氣急之下引發第三次中風,無法救治,最終薨逝。
因着姜林穿越而來改變了曆史走向,姬發比真實曆史上多活了五年,終究沒逃過早逝的命運。
喜歡商末三國志請大家收藏:()商末三國志
“誦兒,剛剛接到你旦叔送回的信……”邑姜朝左右看了看,除了自己的護衛,不再有旁人,這才開口朝姬誦說道。
“旦叔送回的信?不是捷報?”姬誦心中一驚,忙朝母親問道。
“此處不便多說,我已經召集還留在西岐的文武官員在國政廳等候。
”邑姜說着,拉起兒子就走。
邑姜、姬誦母子二人步行不到一刻鐘,終于抵達了周國國政廳,國政廳裡此刻點着油燈,十餘位文武官員已經抵達,互相竊竊私語着交流着各種信息。
見邑姜、姬誦母子二人進來,衆人這才各自歸位,等着邑姜發号施令。
“母親,到底發生了何事?”姬誦跟着母親走了一路,一直想開口問母親。
但熟知母親習性的姬誦也知道,今日母親的語氣和行動,已經很明顯不過,母親此刻處在氣頭上。
如是問的多了,反而換來母親一番斥責。
索性多忍一會,等到了國政廳再問不遲。
“誦兒,諸位……我剛剛收到了旦弟派人送回來的書信,此番我周國進攻大唐國的戰事……失敗了。
”邑姜一字一句地終于将實情道了出來。
“啊?”國政廳中一片嘩然。
“怎麼可能敗了?怎麼可能敗了?”此番戰事的首倡者、姬誦聽罷母親的話,徹底驚呆了。
站在原地,嘴裡喃喃地說道。
“三日前的清晨,寅時,大唐國的軍隊突襲我軍大營,連番的攻擊讓萬餘兵士當場喪命,奭弟和南宮、呂二位将軍負傷,喪失指揮能力。
餘下的兵士不知所措,隻得向風陵渡渡口退卻。
沿途又被大唐國的騎兵和鬼方的馬隊追擊,俘虜近萬。
餘下的雖然拼死逃到風陵渡渡口,結果我們用來運兵和物資過河的船隻全被大唐國的兵士夜裡砍斷纜繩,船隻順流而下,碼頭一艘船都沒有。
兩萬餘兵士,硬是被大唐國圍在了風陵渡渡口。
”邑姜說到最後,已經生出了哭腔。
“既然無人能過河?這些旦叔是怎麼知道的?”姬誦聽的很認真,很快也生出了疑問。
“信中并未提及。
你旦叔隻說,他站在了望台上再三确認,大河對岸的風陵渡的碼頭沒有一艘船,而且前日還有着我周軍服色的兵士的身影,昨日漸漸消失,想必是已經被大唐國所俘獲。
”邑姜眼中含着淚水,朝兒子說道。
“那旦叔沒派人再過河去确認大河對岸的情況?”姬誦接着問道。
“你旦叔說了,大河這邊隻有十餘能載兩三人的輕舟。
他也派出了好幾批試着過去探查消息,結果不等輕舟上岸,就被對岸大唐國的武器擊中,要麼就是船翻人随水漂流,要麼就是直接将人打死。
總之,沒有一批成功渡過大河去的。
”邑姜将姬旦發回信中的情形對兒子道了出來。
“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國政廳中的文武官員聽罷邑姜、姬誦母子二人間的對話,卻也将實情聽了個明明白白。
“諸位,這麼晚了将你們請來,我就是想問問你們,下面我們該怎麼辦?奭弟被俘,旦弟身處前線,面對如此情形,我也是沒有頭緒。
侯爺……更是不能讓侯爺知曉此事,諸位,你們都是我周國肱股之臣,現在我們該怎麼辦?”邑姜看了一眼兒子,又環視了一圈國政廳内的衆文武官員,終于朝衆人開了口。
“禀夫人,以往我周國對外交戰是有輸過的經曆,但也沒有輸的這麼慘。
最多就是戰陣之上不敵對方,但終究有一部分潰兵會自行逃回來,最後敵方俘獲的我方兵士也就幾百,幾千,但像這次這個情形……萬餘戰死,剩下的被堵在敵國無法逃回的情形,幾乎沒有先例。
小人才疏學淺,确實想不到太好的善後之法,還請夫人原宥。
”國政廳内安靜了片刻,一名年長的文官模樣的官員朝邑姜和姬誦二人行了一禮,朗聲說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我等才疏學淺,實無太好的辦法,還請夫人原宥。
”其他人見有人帶了頭,自是要有樣學樣。
“哎……”邑姜這才發現,國政廳裡的這些官員,論資曆自是不遑多讓,但論能力,沒有一個能挑得起大梁的。
“夫人,為何不請老太師來,問問太師的意見?”剛才那位帶頭的文官朝邑姜又一拱手,朗聲問道。
“不可驚擾外公……”此情此景,不提姜尚還好,一提姜尚,姬誦先不幹了。
大半年前,因着要不要對大唐國開戰的事情,姜尚可以說是以一人之力,與整個周國朝堂在做鬥争,而這朝堂之上戰意最強的,自是以姬誦為首倡者的主戰派。
一邊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私生子,一邊是自己看着長大、傾注了自己全部心血,傾注了自己女兒、女婿全部心血的外孫,該怎麼去選擇,就成了姜尚平生最艱難是時刻。
作為一個普通的父親,自是知道以周國武力之盛,要想打垮大唐國,應當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那樣的話,自己兒子一家子,可就……作為一個後世曆史裡久負盛名的賢臣,姜尚不會不明白,自己外孫的一番言論,可以說是道出了對大唐國開戰的十足的理由。
小家夥從呱呱墜地、嗷嗷待哺,長到現在眼看着就能代替其父挑起重擔,姜尚心裡其實是非常欣慰的。
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傷了哪邊,姜尚最後都不好受,索性真的出走西岐,四處遊曆,離開這讓其難以抉擇的境地。
現在戰事已敗,再将姜尚請回尋求對策,對于年少的姬誦怎麼可能接受這臊面子的事情? “老太師……”邑姜卻未像姬誦那般,而是口中念念有詞道。
“侯爺,侯爺……你怎麼了?侯爺?侯爺,快來人啊……”國政廳側門處,響起了令姬的嚎啕聲來。
“侯爺……”邑姜心中一沉,朝側門奔去。
身後姬誦和十數位官員也跟着奔了過去。
…… “夫人請降罪,侯爺這是第三次犯病……我等實在無能以對。
”望着令姬懷中已經沒了氣息的姬發,幾名醫官戰戰兢兢地束手而立,朝邑姜和姬誦說道。
“哎!周國剛逢新敗,侯爺又薨逝,這還真是多事之秋啊。
傳我命令,将侯爺喪訊通曉天下,立刻迎太師回西岐,主持大局……侯爺……嗚嗚嗚……” 唐國十一年九月下旬,後世曆史中的西周王朝的奠基者,被稱為周武王的姬發于周果國政廳外偷聽到周國戰敗的消息,氣急之下引發第三次中風,無法救治,最終薨逝。
因着姜林穿越而來改變了曆史走向,姬發比真實曆史上多活了五年,終究沒逃過早逝的命運。
喜歡商末三國志請大家收藏:()商末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