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偷闻败讯姬发薨逝
關燈
小
中
大
“父親,你還是早些歇息吧。
醫官說了好多次,你這病一定不能多操勞,要注意休息。
”天色已經傍晚,西伯侯居住的居所裡,姬發拄着拐被令姬攙扶着,立在正屋的廊前,盯着大門方向,翹首以盼。
時節已是中秋,到了入夜,氣溫的變化對于常人來講,當然無礙,但對于像姬發這樣有陳年老疾的人來講,自是不行。
姬誦從屋中拿出一件皮衣,一邊為父親披在身上,一邊很是乖巧地朝姬發說道。
“~!@#¥%……”姬發扭頭很是欣慰地看了一眼兒子,歪着嘴巴道出一串常人聽不懂的話來。
“父親是問,旦叔今日可有軍情急報送回?”姬誦現在已經不需要令姬姨娘再翻譯,父親的話已經很大部分都能聽得懂。
“嗯!”姬發點了點頭。
“旦叔、奭叔出發之時給孩兒說過,大軍完成第一步的目标,既将安邑城包圍甚至拿下之時,定是會第一時間朝西岐發回捷報。
根據前幾日的發回的軍情通報,芮國兩師突襲風陵渡渡口,應當是六日前的事。
風陵渡渡口一旦得手,大軍光是過河就要花上一日多的時間,再整軍、整理辎重……一切順利的話,包圍安邑城最快也是三兩日前的事。
若是再遇到一些零星的抵抗……孩兒想也就是這一兩日了。
今日若是沒捷報,說不定明日一早捷報就能抵達。
”姬誦知道父親心中所挂念的事,忙開導道。
其實不僅僅是姬發,便是姬誦自己……這進攻大唐國的頭可還是姬誦起的。
大半年前,姬發收到商朝先王子受崩逝的消息,礙于這個時代的禮法,此後的三年自是無法發動滅商之戰。
可是去年立春節時,姬發已經下令,命軍隊準備兩年,再次發動滅商之戰的準備可就白做了。
當時姬發氣急敗壞之下,姬誦為了勸慰自己的父親,提出了借着這兩年的準備,索性發動對大唐國的戰事。
當時姬誦的一番說辭倒是極具說服力:大唐國橫在周國東進滅商的側翼,大唐國的首領又是商王受在位時親封、且還是商王受的女婿,無論如何到時候都将會成為側翼的威脅。
現在商王受崩逝,周無法進攻商,商也不能進攻周,軍隊反正閑着也是閑着,先解決了這個側翼的隐患再說。
他大唐國又沒死首領,沒說不能發動戰事。
姬誦如此提議,倒也撫慰了姬發的情緒。
并且舉朝上下,仿佛隻有老太師姜尚微微有些反對之詞,其他臣子、将軍、宗室們,齊齊雙手贊同,卻也讓姬誦風光了許久。
侯爺繼承人能有如此見地,無論臣民自是要鼎力支持。
如此,這戰事可就緊鑼密鼓地準備了起來。
替代了老太師姜尚之位、成為總攬周國國務的輔相的宗室姬旦,借着赴朝歌城參加商朝先王喪儀之機,聯系上了當年從自己府中攜女奴逃脫、現在已是商朝大夫費仲府中首席家老的費立,用揭發當年往事為威脅,讓費立力谏自己的家主在朝堂之上撺掇商王,在入秋之際發動對大唐國的戰事,以雪自己在先王喪儀上受到的來自大唐國首領姜林的羞辱。
這費立果然了得,不僅将勸谏大王的理由對費仲道出了一、二、三、四、五六條來,為了讓周國進攻大唐國的戰事更加保險,還給費仲出了一個聯絡北方草原上的鬼方部族,在草原上組織一股勢力進攻大唐國的北方以牽制一部分大唐國兵力的主意,更是讓商朝新王覺得此番滅大唐國定是十拿九穩。
豈不知從一開始這場戰事,就是在為他人做嫁衣。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姬旦将這一切謀劃地明明白白,就看天意。
天意有時候其實代表的也是民意,實力。
以商國八萬王師、周國四萬餘精銳,這四萬餘精銳可都是各諸侯和方國最精銳的常備軍,周、唐兩國僅一河之隔,糧草辎重大軍即可自帶,不需太多的仆從軍。
大唐國最南邊的安邑城以及周邊幾城,五年前還屬于最忠誠于周國的虞國,四萬精銳一旦拿下安邑城,亦不愁後勤補給。
總之,用最精銳的四萬大軍,将大唐國的南邊很快拿下,将大唐國的勢力壓縮到十年前的地帶,不愁大唐國不來投效周國。
總之,周國舉國上下都對這場進攻大唐國的戰事極其看好。
以商國的德行,進攻大唐國的戰事定是要大張旗鼓,規規矩矩地照章辦事。
大唐國的兵力早早地被商國吸引到東邊,北邊再有鬼方人的進攻……等北邊、東邊大唐國的軍隊收到風陵渡渡口受到突襲的消息,已經是一兩日後,先不說大唐國在北邊、東邊的戰事能不能打赢,即便能打赢,再整軍向西進發……那可是剛經曆了大戰的殘軍啊,再跑到西邊來無非就是給周國送人頭而已。
更不說,大唐國根本無法同時打赢北邊、東邊的戰事,更不可能迅速地往西調兵。
“!@#¥%¥%~……”姬發聽罷兒子的話,擡頭望了望皎潔的月亮,幽幽地說道。
“父親怎可有如此心思?父親正是壯年,隻要好生調理身體,按着外公師兄、懼爺爺和……大唐國的姜林的囑托,平日裡多注意些,自是會活的和祖父一樣的年紀。
哪能說解決了大唐國,你死也能瞑目的話?孩兒尚幼,還需父親的悉心教導,才能挑起幾代先人留下的這份重擔。
父親切不可有如此念頭。
”姬誦聽明白了姬發的話,趕忙朝姬發拱手,請求父親打消剛才的念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笃,笃,笃……”姬誦說完這番話,不等姬發再言語,卻傳來了院門被人敲響的聲音。
“侯爺,我去看看是誰這麼晚了還來攪擾?”一直攙扶着姬發的令姬朝姬誦示意一番,撤開雙手朝院門走去。
姬誦很是習慣性地上前攙扶住了自己的父親。
“誦兒,是你娘親尋你。
”院門處,令姬和來人嘀咕了半天,扭頭朝姬發、姬誦父子二人站立的地方喊了一句。
“唔……這麼晚了,母親尋我還有何事?”姬誦聽了令姬的呼喚,小聲嘀咕道。
“母親為何不進來?”姬誦等了半天,隻見令姬一人獨自返回,卻也不見母親邑姜的身影。
“你母親讓你去一趟他的居處,說有些許小事要和你商議一番。
來,我扶着你父親,你快去。
”令姬說着,上前又接過姬發的胳膊,将姬誦替換下來。
“父親,姨娘,誦兒告退。
”姬誦很是乖巧地朝後退了幾步,朝着姬發和令姬二人行了一禮,轉身朝院門走去。
隻是姬誦這一出院門,便被人拉至一處:“莫發聲,小心驚到你父親。
” “母親,你這是做甚?”姬誦點點頭示意自己已經認出母親的身份後,邑姜終于松開了捂在姬誦嘴巴上的手。
姬誦喘勻了
醫官說了好多次,你這病一定不能多操勞,要注意休息。
”天色已經傍晚,西伯侯居住的居所裡,姬發拄着拐被令姬攙扶着,立在正屋的廊前,盯着大門方向,翹首以盼。
時節已是中秋,到了入夜,氣溫的變化對于常人來講,當然無礙,但對于像姬發這樣有陳年老疾的人來講,自是不行。
姬誦從屋中拿出一件皮衣,一邊為父親披在身上,一邊很是乖巧地朝姬發說道。
“~!@#¥%……”姬發扭頭很是欣慰地看了一眼兒子,歪着嘴巴道出一串常人聽不懂的話來。
“父親是問,旦叔今日可有軍情急報送回?”姬誦現在已經不需要令姬姨娘再翻譯,父親的話已經很大部分都能聽得懂。
“嗯!”姬發點了點頭。
“旦叔、奭叔出發之時給孩兒說過,大軍完成第一步的目标,既将安邑城包圍甚至拿下之時,定是會第一時間朝西岐發回捷報。
根據前幾日的發回的軍情通報,芮國兩師突襲風陵渡渡口,應當是六日前的事。
風陵渡渡口一旦得手,大軍光是過河就要花上一日多的時間,再整軍、整理辎重……一切順利的話,包圍安邑城最快也是三兩日前的事。
若是再遇到一些零星的抵抗……孩兒想也就是這一兩日了。
今日若是沒捷報,說不定明日一早捷報就能抵達。
”姬誦知道父親心中所挂念的事,忙開導道。
其實不僅僅是姬發,便是姬誦自己……這進攻大唐國的頭可還是姬誦起的。
大半年前,姬發收到商朝先王子受崩逝的消息,礙于這個時代的禮法,此後的三年自是無法發動滅商之戰。
可是去年立春節時,姬發已經下令,命軍隊準備兩年,再次發動滅商之戰的準備可就白做了。
當時姬發氣急敗壞之下,姬誦為了勸慰自己的父親,提出了借着這兩年的準備,索性發動對大唐國的戰事。
當時姬誦的一番說辭倒是極具說服力:大唐國橫在周國東進滅商的側翼,大唐國的首領又是商王受在位時親封、且還是商王受的女婿,無論如何到時候都将會成為側翼的威脅。
現在商王受崩逝,周無法進攻商,商也不能進攻周,軍隊反正閑着也是閑着,先解決了這個側翼的隐患再說。
他大唐國又沒死首領,沒說不能發動戰事。
姬誦如此提議,倒也撫慰了姬發的情緒。
并且舉朝上下,仿佛隻有老太師姜尚微微有些反對之詞,其他臣子、将軍、宗室們,齊齊雙手贊同,卻也讓姬誦風光了許久。
侯爺繼承人能有如此見地,無論臣民自是要鼎力支持。
如此,這戰事可就緊鑼密鼓地準備了起來。
替代了老太師姜尚之位、成為總攬周國國務的輔相的宗室姬旦,借着赴朝歌城參加商朝先王喪儀之機,聯系上了當年從自己府中攜女奴逃脫、現在已是商朝大夫費仲府中首席家老的費立,用揭發當年往事為威脅,讓費立力谏自己的家主在朝堂之上撺掇商王,在入秋之際發動對大唐國的戰事,以雪自己在先王喪儀上受到的來自大唐國首領姜林的羞辱。
這費立果然了得,不僅将勸谏大王的理由對費仲道出了一、二、三、四、五六條來,為了讓周國進攻大唐國的戰事更加保險,還給費仲出了一個聯絡北方草原上的鬼方部族,在草原上組織一股勢力進攻大唐國的北方以牽制一部分大唐國兵力的主意,更是讓商朝新王覺得此番滅大唐國定是十拿九穩。
豈不知從一開始這場戰事,就是在為他人做嫁衣。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姬旦将這一切謀劃地明明白白,就看天意。
天意有時候其實代表的也是民意,實力。
以商國八萬王師、周國四萬餘精銳,這四萬餘精銳可都是各諸侯和方國最精銳的常備軍,周、唐兩國僅一河之隔,糧草辎重大軍即可自帶,不需太多的仆從軍。
大唐國最南邊的安邑城以及周邊幾城,五年前還屬于最忠誠于周國的虞國,四萬精銳一旦拿下安邑城,亦不愁後勤補給。
總之,用最精銳的四萬大軍,将大唐國的南邊很快拿下,将大唐國的勢力壓縮到十年前的地帶,不愁大唐國不來投效周國。
總之,周國舉國上下都對這場進攻大唐國的戰事極其看好。
以商國的德行,進攻大唐國的戰事定是要大張旗鼓,規規矩矩地照章辦事。
大唐國的兵力早早地被商國吸引到東邊,北邊再有鬼方人的進攻……等北邊、東邊大唐國的軍隊收到風陵渡渡口受到突襲的消息,已經是一兩日後,先不說大唐國在北邊、東邊的戰事能不能打赢,即便能打赢,再整軍向西進發……那可是剛經曆了大戰的殘軍啊,再跑到西邊來無非就是給周國送人頭而已。
更不說,大唐國根本無法同時打赢北邊、東邊的戰事,更不可能迅速地往西調兵。
“!@#¥%¥%~……”姬發聽罷兒子的話,擡頭望了望皎潔的月亮,幽幽地說道。
“父親怎可有如此心思?父親正是壯年,隻要好生調理身體,按着外公師兄、懼爺爺和……大唐國的姜林的囑托,平日裡多注意些,自是會活的和祖父一樣的年紀。
哪能說解決了大唐國,你死也能瞑目的話?孩兒尚幼,還需父親的悉心教導,才能挑起幾代先人留下的這份重擔。
父親切不可有如此念頭。
”姬誦聽明白了姬發的話,趕忙朝姬發拱手,請求父親打消剛才的念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笃,笃,笃……”姬誦說完這番話,不等姬發再言語,卻傳來了院門被人敲響的聲音。
“侯爺,我去看看是誰這麼晚了還來攪擾?”一直攙扶着姬發的令姬朝姬誦示意一番,撤開雙手朝院門走去。
姬誦很是習慣性地上前攙扶住了自己的父親。
“誦兒,是你娘親尋你。
”院門處,令姬和來人嘀咕了半天,扭頭朝姬發、姬誦父子二人站立的地方喊了一句。
“唔……這麼晚了,母親尋我還有何事?”姬誦聽了令姬的呼喚,小聲嘀咕道。
“母親為何不進來?”姬誦等了半天,隻見令姬一人獨自返回,卻也不見母親邑姜的身影。
“你母親讓你去一趟他的居處,說有些許小事要和你商議一番。
來,我扶着你父親,你快去。
”令姬說着,上前又接過姬發的胳膊,将姬誦替換下來。
“父親,姨娘,誦兒告退。
”姬誦很是乖巧地朝後退了幾步,朝着姬發和令姬二人行了一禮,轉身朝院門走去。
隻是姬誦這一出院門,便被人拉至一處:“莫發聲,小心驚到你父親。
” “母親,你這是做甚?”姬誦點點頭示意自己已經認出母親的身份後,邑姜終于松開了捂在姬誦嘴巴上的手。
姬誦喘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