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虎方遣使接触唐国

關燈
    姜林剛食罷眼前的這碗手擀面,申大毛很是乖巧地端着兩碗面湯走了進來,麻利地将面湯分别遞到姜林和申杉面前,将二人用罷的空飯碗收走。

     “你家大毛這孩子,着實不錯。

    ”姜林望着這個十年前自己在朝歌城就見過的小夥子的背影,端起溫熱的面湯咂了一口,朝邊上的申杉說道。

     “首領謬贊了。

    說起來,幸虧當年我們一家子有幸逃到了大唐國來,否則留在朝歌城,像我那樣身份的人,孩子将來也就是國師申公豹的家奴而已。

    哪像現在這般,還能上學……”申杉想着自己多年前的經曆,感慨道。

     “這孩子學習如何?”姜林接着問道。

     “聽他娘說,挺好的。

    我這常年在外的,孩子的事都是他娘在管。

    這次回來聽他娘說,大毛立下了志向,來年的夏考,想考國立大學的機械學院(大唐國學制,七歲入學,四年小學,四年中學,十五歲高考。

    )……”申杉朝姜林看了一眼,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哦?你是說這孩子喜歡機械?”姜林聽申杉如此說,頓時來了興趣。

     “是!聽他娘說,六年的時候,平陽城這裡開始用上了蒸汽機驅動的水泵和磨面機。

    他娘帶着他去面粉廠磨面的時候,他見到了那蒸汽機,癡迷的都不肯回家。

    當時就問那面粉廠的管事,需不需要燒鍋爐的小工,他假期可以去那裡做工。

    面粉廠的管事說燒鍋爐的工人都是技術工,是要專門去晉陽城國立大學進行培訓才能上崗的。

    ” “後來他娘每次去磨面,大毛都厮跟着去,每次去都要蹲在那蒸汽機邊上研究半天。

    回來後,就在自己的本子上寫寫畫畫的,至于寫的什麼、畫的什麼,他娘看不懂,我也看不懂。

    ”申杉紅着臉撓了撓頭。

     “嗯,不錯。

    下去你給大毛傳個話,就說是我說的,機械學一道不光是這蒸汽機,還有很多很多東西都涉及到機械學的,等他考上了,我定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

    但現在呢,他要将全部精力放在備考上面。

    南邊的這幾個城,按大唐國統一的教材授課本來就開始的比較晚,現在若是再将精力分散開來,萬一考不好,那就太可惜了。

    ”姜林很是嚴肅地對申杉說道。

     “首領說的對,我一定會将首領的教誨講給他。

    ”申杉趕忙起身朝姜林拱了拱手。

     姜林擺了擺手,示意申杉坐得近一些,壓低聲音朝申杉繼續說道:“你交給總參的地圖我已經看過了,看得出這些年你這個商人團确實辛苦了。

    ” “小的當不起首領的一句辛苦,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申杉已經是三十七八歲的樣子,對于這個時代的普通人來講,已經是大半輩子過去了。

    夜深人靜在的時候,回想自己這前半生的經曆,這麼多年自己的妻兒老小一家子得以在平陽城裡安然生活,所依靠的便是自己常年在外面為大唐國做的這些工作。

    要知道,自己當年可是曾犯下了罪過的,面前的這個人不但沒有追究自己的罪行,還給了自己和家人能過上好日子的機會,這樣的恩德…… “我有個問題想問問你……”姜林的頭湊的更近了。

     “首領但說無妨!”申杉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你去過萊夷、淮夷、虎方,最遠已經過了大江,去了吳、越,以你的判斷,你覺得這些諸侯和方國,對我大唐國态度如何?”姜林終于問出了自己的問題來。

     “以小的之判斷,越是靠近商王之地的諸侯和方國,對我們這些大唐國的商隊也越是容易接納。

    原因有幾個,第一,就是語言上雖然有些差異,但靠近商王之地的諸侯和方國的語言還算能聽得懂,所以交流起來誤會很少。

    第二,就是習俗、風俗上的差異也比較小,加之言語接近,所以很少會觸碰到當地的禁忌。

    還有就是商王之威勢……我們到了各處,當地人隻要弄明白了大唐國乃是商王親封的,且你是商王之婿,所以幾乎都很熱情。

    ” “但是距離較遠的虎方和過了大江的吳、越之地,那情形就有些天壤之别了。

    言語幾乎沒有任何相通的,隻能連說帶比劃。

    另外就是一些風俗習慣……讓人頗為難受。

    比如有些部落裡,隻許吃水煮雞蛋,但我們這些人做飯的時候,有想吃荷包蛋的,還有想吃炒雞蛋的,他們當地人就會群起而攻之。

    後來費了老大的勁才弄明白,他們認為雞蛋生的時候被打破,裡面會有妖魔跑出來。

    ” “至于說到商王的威勢,大江以南基本上就沒聽說過商王的名号。

    那再提你,更不好使了。

    不過有一樣,就是咱們大唐國的精鹽和高度酒,那絕對是到了哪裡都好使。

    隻要嘗過我們的精鹽和高度酒的,即便言語不通,對我們也是雙手歡迎。

    說到這,首領,我想起一件事來,想請示你一番。

    ”申杉說的津津有味,姜林聽的頻頻點頭。

    可見這申杉确實在這一行裡頗有自己的見解。

     聽到最後,見申杉更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作為領導,姜林自然是很開心的。

    姜林一向推崇的便是要發揮部下的主觀能動性的思想:“但說無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是萊夷、淮夷這兩處挨着大海,他們那裡其實也是産鹽的。

    但是那海鹽吧,你可能不知道,比故虞國之前産的鹽還要難以下咽。

    但是呢,我們每次南行,所帶的東西畢竟有限,很快就會消耗殆盡。

    然後又要返回大唐國休整,整頓物資,再出發。

    如此時間都耗費在了路上。

    ” “我是想說,我們能不能派幾名懂得精鹽技術的人去萊夷、淮夷那裡,在當地直接建立鹽廠,加工當地産的粗鹽。

    這一入一出,就是不小的利潤,而且還省卻了路上耗費的時間。

    尤其是,精鹽打的是咱們大唐國的旗号,如此還擴大了咱們大唐國在當地的影響。

    ” “另外,靠近大江的地方,那裡的稻谷每年要收獲兩季,産出極其豐厚。

    我在想若是将那裡的稻谷收起來,然後在當地加工制造高度酒,再就地販賣,是不是也是可行的?”申杉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