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 夺帅!【求订阅】

關燈
    箭矢從空中一排排射落,帶着刺耳的銳響。

     人馬一起被釘在地上的景象,絕對是鮮卑兵見過,最駭人的夢魇。

     除了張遼部,太史慈也策馬徐行,開始逼近戰場。

     而他的手,快的完全看不清,取箭,搭弓,射出,行雲流水般迅捷。

     随着武運的攀升,修行的提高,太史慈初入曹營時的三箭連珠,已變成六箭連射。

     箭矢銳響。

     拓博雄都,拓博本發現身畔的親軍,相繼墜馬。

     忽然,一支箭從側翼襲來。

     嚓! 拓博本抽刀斬出,竟能砍中疾行中的箭。

     他少有勇武之名,是鮮卑軍中勇将。

     他看見了遠處的太史慈,在馬上開弓如電。

     但有箭出,必有鮮卑兵墜馬。

     蓦地,拓博本手中刀光乍現,再次劈中一支長箭! 這一箭,太史慈蓄力射出,不僅箭速快,蘊含的力量也更強。

     拓博本雖然劈中了箭矢,但手臂酸麻,全身都是一震。

     第二箭,第三箭,接踵射來! 拓博本連擋兩箭。

     到了第三箭的時候,已無力出手,身形側移,腰腹被射出一道箭創。

     幸虧戰馬疾馳,身後部衆交錯,又将他擋在内部,隔絕了太史慈的視線。

     鮮卑兵分散開來,弩射箭襲的威力,便被削弱。

     此時的戰場上,被射殺的鮮卑兵以千計,人馬的屍體,随處可見。

     張遼的後軍,及時殺上來,死死咬住了想撤走的鮮卑部衆。

     強弩軍,已停止射襲。

     馬背上,張遼大喝:“搭盾橋,助我一臂之力!” 高順虎吼一聲:“好!” 張遼催發武運,炮彈般從馬背上沖起,直奔敵軍主帥。

     上次抓蹋頓單于,高順曾扔出大盾,幫張遼在空中借力,效果出奇的好。

     戰後兩人便商議,專門經過練習,成了保留項目。

     這時,高順又扔出陷陣營人均持握的大盾。

     菱形的重盾,如一張門闆,被高順彙聚八百陷陣士的兵鋒武運,隔空投射出去。

     “再來!” 高順連扔數面盾牌。

     張遼騰空的力道用盡,下落時,踏在盾牌上,雙腿一曲,發力猛蹬。

     盾牌砰然墜落,他得以再次借力,速度不減反增。

     第二次,第三次。

     張遼身形起落,直逼鮮卑帥旗的位置。

     書房裡,蔡邕等人,下意識的從座位上站起來! 戰場上,拓博雄都在混亂中,仰頭看去。

     張遼如标槍般紮下來。

     有鮮卑兵馬投矛,射箭,都被張遼撥擋開來。

     拓博雄都亦有過人的武力。

     他從身畔的親軍那裡,劈手奪過一杆大矛,揮矛去挑落下來的張遼! “來得好!” 張遼手裡的戰戟,借助下落的慣性,閃電劈落。

     雙方的兵器,眼看就要對碰在一起。

     锵! 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現了! 拓博雄都手臂遽震,長矛險些脫手,偏離了原有的軌迹。

     遠處,太史慈一箭射出。

     拓博雄都被護在親軍中間時,沒有射襲的視角。

     然而當其揮矛迎擊張遼。

     其矛鋒上舉,太史慈展現出了匪夷所思的箭術。

     也隻有他能把握這種稍瞬即逝的機會,百步穿楊,居然射中了矛鋒。

     這一箭,技驚敵我。

     就在拓博雄都矛鋒偏移的刹那,張遼的戰戟紮下來。

     拓博雄都失去應對的機會,慌亂中翻身躲避。

     他的戰馬成了替罪羊,被張遼的大戟直紮入背部,一戟釘死。

     張遼以長戟刺入馬背來支撐身形,橫向撐出一腳,側掃拓博雄都。

     此時,拓博雄都隻要稍稍阻擋張遼,親軍便可一擁而上,将他護在中間。

     但電光石火間,又有一支箭,射向人在半空的拓博雄都。

     一名神射手,在戰場上的威脅,宛如死神随時牽挂着一個人,問他為什麼還不死! 拓博雄都在半空強行扭腰,低頭。

     這種情況下,居然還被他躲了過去。

     箭矢擦着他的後頸射過,帶出一溜血迹。

     但拓博雄都再來不及躲避張遼的攻勢,被一腳踢在胸口。

     狂猛的力道,灌入他體内。

     拓博雄都借勢倒翻,想落在親軍的隊伍中。

     卻見張遼亦順勢翻落在地,紮入馬背的大戟,将戰馬整個掄起來,橫向一掃。

     周邊的親軍一片混亂,馬屍落地,煙塵四起。

     一衆鮮卑兵駭然看見,張遼的戟鋒,抽離馬屍,落在受傷跌退的拓博雄都腰肋處。

     戟鋒上的月刃回收,拓博雄都身形踉跄,胸腹鮮血淋漓。

     “不…” 他的狂喝戛然而止! 張遼的戰戟,在刹那間完成了連串的殺招變化。

     鮮卑親軍再沖上來時,拓博雄都的咽喉,眉心,皆出現血痕。

     他用來護身的一件寶物,戴在頭發上的一件骨器破碎,亦未能救他性命。

     拓博雄都,緩緩跪倒。

     他是東鮮卑的統帥,地位僅次于諸部聯盟的大首領,是東鮮卑現在并列的二号人物。

     其實之前的兩軍對壘,曹軍不過是稍占上風。

     鮮卑并未露出敗相。

     即便遭遇伏擊,箭襲,也最多不過吃一場敗仗,不至于影響戰局。

     但他們撤退的混亂,被張遼看到了機會。

     準确的說,是張遼,太史慈,高順,三人合力,創造的機會,聯手奪帥! 這是戰場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