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运筹帷幄【求订阅】

關燈
    六月上旬,邺城漸熱。

     中午的書房外,典韋坐在門口吃驢蹄筋。

     許褚閉目假寐,實則在推動體内力量,運轉周天。

     而書房裡,曹操沉念在那隻大鳥身上,遙觀北境的戰場。

     當他将念頭轉到大鳥體内,眼前一陣恍惚。

     視角變成從高天之上,往下俯瞰。

     一座綿延數裡的戰場,出現在眼底。

     從空中看下去,兩軍對峙,戰旗獵動。

     殺氣之宏,令人心悸。

     鮮卑人的中軍,有兩萬六七千人,兩翼呈雁形的左右護軍,各有五千。

     三列軍陣,鋒芒直指對面的曹軍。

     鮮卑的兵馬,大半是輕騎。

     他們的作戰特點,追求靈活性,能不斷變陣。

     曹軍的數量相似,中軍列方形陣。

     兩翼的護軍,也是一個個小方陣。

     張遼親自沖鋒。

     對面,拓博雄都的前軍,也有兵馬迎出來。

     雙方由對峙,轉為輕騎對攻。

     曹操正在隔空觀戰,聽到書房外,響起腳步聲。

     親軍通傳後,蔡邕從外邊進來。

     “賢婿。

    ” “伯喈兄。

    ” 奇怪的對話和身份。

     一個叫賢婿,一個叫兄弟,輩分壓根對不上。

     随後,虞文,張仲景,華佗,童淵,張槐聯袂進來。

     人還挺齊。

     “這段時間,北部邊境在和鮮卑接戰?”蔡邕問。

     曹操恍然明白了他過來的原因。

     靈帝在位時,蔡邕就曾在朝中為官,趕上過檀石槐一統鮮卑後,對漢大肆侵襲劫掠。

     當年,蔡邕還就相關事,多次上奏。

     他對漢被鮮卑欺辱,一直耿耿于懷,也就格外關注和鮮卑開戰的勝負。

     其他幾人,也是類似的來意。

     漢人休戚與共的凝聚力,仿佛與生俱來。

     稍有見識的人,都很關注與外族交戰的勝負。

     “你們來的巧,前線正在與鮮卑軍接戰!” 曹操伸手一引。

     氣運之龍沖入一旁的國玺内。

     國玺中,混沌般的白霧裡,随即出現一隻大鳥的虛影。

     被曹操控制的大鳥,像是被攝入了國玺内。

     傳國玺起落,發出的紫暈,竟然映現出北部邊境,敵我交戰的情景,如虛空中的投影。

     幾人頓時精神一振。

     國玺和天地氣數相連,能觀望山河,加上神魂相控制的大鳥融入,才有了眼前神奇的一幕。

     投影當中,鮮卑騎兵從主陣兩翼殺出,氣勢極盛。

     單從騎術上看,很少有騎兵能比得上草原部族。

     他們從小與馬同生同長,那種熟悉性,猶如身體的延伸。

     甚至有騎兵在入睡後,仍能随着馬的奔跑起伏,進行休息。

     騎術在他們身上,已近乎本能。

     所以鮮卑人很自信,輕騎對戰,漢軍不是他們的對手。

     不過當年的匈奴,比鮮卑更厲害,卻敗在漢軍手裡。

     匈奴兵馬如霜雪,漢家兵馬如日月,一度廣為傳唱。

     漢軍的鐵騎曾追亡逐北,大破遊牧,将匈奴人趕出草原,打的分崩離析。

     其中少部分降漢,另外的匈奴人被迫西遷,去欺負西方人了,後來還造成西方的數次大型兵禍。

     最終決定戰争勝負的是智慧,生産力造就的戰争深度,乃至軍備的先進程度。

     騎術,騎兵,隻是其中一個方面。

     此時,鮮卑騎兵,倏地增速,從斜面的接戰角殺上來,想撕開張遼的騎兵陣列。

     張遼手中,戟鋒跳脫虛空,一擊點殺了一名鮮卑兵。

     側翼,另一鮮卑騎兵,橫刀沿着戟杆,砍向張遼的手。

     但張遼身側的高順,速度更快,以長錘砸在對方肩胛上,旋即撐起一腳,将其從馬上踢落。

     兵器的交擊聲,在接戰這一刻,宛若驟雨般密集。

     鮮卑兵在小範圍内,不斷調整沖陣的切入點。

     他們的戰鬥方式,是圍繞在漢軍周圍,充分利用戰馬的靈活性,很少正面接觸。

     其戰法,和狼群很相似,正面不行就打側面,側面不行就繞襲後方,尋找對手弱點,撕扯蠶食。

     但他們很快發現,這種戰術對當前的曹軍不管用。

     張遼身畔聚斂的兵鋒武運,如一道大潮,滾滾往前,又如一柄巨型戰槍,長風破浪,沖開阻路的敵騎,推進速度驚人。

     陷陣營原是重步兵。

     但衆所周知,史上知名的重步兵,都能上馬下馬,在重步和重騎間,自如轉換。

     而重騎兵和輕騎,相互生克。

     草原部族的輕騎,對上移動堡壘般的重騎兵,宛如老鼠拉龜,無從下口。

     不管鮮卑人如何撕扯,張遼,高順,帶領陷陣營,隻認準帥旗,進行突刺! 重騎結陣,輕騎的沖擊,頓時被壓制。

     轟轟轟! 陷陣營在敵軍中,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