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真经

關燈
    同學聚會的第三天,我對落葉說:“給大家講講道吧。

    道和德是相輔相成的。

    ” 我接着講:"道的文化淵源,來自《易》的太極學說。

     《道德經》用區區五千多字道出了智慧的真谛。

    不論事物無名和有名,還是微觀或宏觀,同出于“道法自然”的本源,道的無窮造化功能,是天地萬物神秘兮兮生化的總門徑。

    所以說: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韓非子在《解老》中說:“道者,萬物之所以然也。

    萬物之所以稽也。

    理者,成物之文也。

    故曰道,理者也。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聖人安邦定國重要措施。

    一、選賢舉能。

    二、重視解決老百姓溫飽問題。

    三、淨化民衆心靈。

     天地之間,就像皮葫蘆。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長地久。

    天地所以能長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道德高尚的人,就像水一樣,柔慈、甘居下位和滋潤萬物而不去争私利。

    王夫之說:“五行之體,水最為微。

    善居道者,為其微,不為其着。

    處衆之後,而常德衆之先”。

    功成身退,是天道。

    善于奉行道的人,能夠幽微精識,深遠豁達。

    處事小心謹慎,如履薄冰。

    決策周密,就像遇到了戰争。

    行事嚴謹就像赴宴做客。

    行動灑脫,宛若冰雪消融。

    憨厚淳樸就像未雕琢的璞玉。

    心胸豁達,就像高山曠谷。

    對待人生的态度,要清靜無為,恬淡寡欲。

    《莊子》雲:“執道者德全,德全者形全,形全者聖人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