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回春之術03

關燈
    第86章回春之術03 有一間空置的偏殿被整理出來供病人居住,周懷德有心理準備,不顧楊崇信的勸誡,跟着一起進了殿,殿裏的景象仍然令他難以自制地感覺到絕望。

     古剎常年燃着的佛香味也蓋不住整個殿中的血腥氣。

    視線可及之處都是周身潰爛的病人,有些爛在上半身的還好些,可以自由行走、如廁,有些爛在下半身的,腿腳流膿,已然無法行走,那種慘狀,周懷德都不能用言語來形容。

     楊崇信與周懷德一同進殿看,此時他對周懷德說:“出去吧,周大人,這裏有我。

    ” 自唐朝開始,僧人在寺院中開設養病坊,收容身患重症的乞丐與流民。

    到了宋朝,朝廷在各地都設置了官辦的病坊,對于洪澇災區臨時出現大範圍瘟病的情形有一定的處置能力。

    隻不過應天府向來太平無事,極少出現大面積病災情形,所以設置的病坊數量不多。

     周懷德走到由僧人的寮房修改而成的臨時休息室,一邊走一邊考慮後續的救治問題。

     在此之前,張升照去過縣衙,找知縣陸伯原商議過這個議題。

     陸伯原的父親任越州知州期間,越州發生過數次時疫,越州官辦與民辦的病坊數目衆多,因此陸伯原對治理時疫有一套獨特的見解。

     此時朝廷的救濟未到,必須靠當地自己扛下來。

    張升照已向應天府知府葛世端上呈了文書,希望府衙能撥派人和錢,隻要熬到支援的人來,祥隆寺的危機就解除了。

     現在難的是,周懷德隻帶了五名太醫出城,開方抓藥是夠了,但需求更大的是每日煎藥送藥、為病人塗藥、病區掃撒等日常活計的幫徒。

     周懷德給城內去了一封信,然後換了衣服,束緊褲腳,系上攀膊,帶上同行的仆從入了偏殿。

     * 宋州城內,不知從何時開始,癰疽時疫的消息在百姓之間流傳開來,一時間人心惶惶。

     市面上的藥鋪裏,艾草和雄黃酒都很快銷售空了,貨船多數不選擇在應天府靠岸,碼頭上那群靠賣力氣掙錢的力夫們一時間都閑了下來,肴樓外等着活計的閑漢一日比一日多。

     “東家,外頭又來了幾個壯漢,都是來咱們店裏尋活計的,聽說咱們這裏招送餐的閑漢,都來好幾撥了。

    ”楊掌櫃倚在櫃臺邊上和張惠雲說。

     肴樓的堂食生意清減了些,外送的客人越來越多,所以這幾天又招了不少送貨的閑漢來,都是碼頭上的人。

     幹力夫這個行當的,一天沒有活就沒有進賬,家裏的吃喝就成問題。

    所以,聽說有酒樓招工,紛紛都湧來了。

     張惠雲點了點頭,道:“都要t了吧。

    還按照老樣子,送一家給二十文錢。

    現在這個時候他們都沒有活幹,家裏還都等着吃飯呢。

    ” 張善雲給張惠雲送來雄黃酒和艾草來,正好聽了一耳朵,便道:“二姐姐,我那裏也要尋幾個人送湯藥的,店裏的學徒現在忙,病人的藥煎好了都來不及送。

    ” 張惠雲道:“全宋州的癰疽病人現在都在你那裏抓藥了,你那才幾個人,肯定忙不過來。

    都給你吧,我帶你去挑。

    ” 惠雲招呼善雲一同向後門走去。

    肴樓後門口,此刻站了五六個腳夫,都以粗麻布遮面,等着東家來安排活。

     見到店裏出來了人,他們紛紛招手吆喝:“東家,選我吧,我力氣大,一手能扛五個食盒!” “東家選我,我腳程快,保準送到了菜還是熱乎的!” 忽然,張善雲見到一雙手有些異樣:那人的右手手背上,有一道蜈蚣一般的刀疤。

    她手底下悄悄拉了拉惠雲的衣袖,朝衆人說:“肴樓今天還需要一名送餐的閑漢,其餘的都到張氏醫館去找掌櫃,給客人送煎好的湯藥,同樣,送一戶人家給二十文錢。

    ” 她點了站在面前的幾個人,“對,就你們幾個,現在去張氏醫館去。

    最後那個,對,就你,跟我來。

    ” 疤痕男聽了,眉毛笑地連起來,大聲吆喝了一聲:“謝謝東家!”然後跟着往裏頭去。

     張善雲和張惠雲使了個眼色,進了肴樓之後,兩人将他帶到了後院。

    忽然,沖出來七八個堂倌,手裏都抄着鏟子掃帚,将人抓了起來。

     疤痕男被控制住兩手,掙脫不開,後頭的人大喝一聲:“別亂動!東家問你話,老實回答!” 他一哆嗦,隔着面巾賠笑臉問:“東家,這是為何啊?” 堂倌小金上前一步,揪下那人的面巾,張惠雲一眼認出,就是那日在縣衙門口攔住她的三個人之一。

    她走上前,盯着他,卻不說話。

     疤痕男臉上的肌肉抽抽了兩下,小心翼翼地問:“東家,您有話好好說啊,怎麽忽然就這麽大陣仗。

    ” 張善雲上前一步,随手将一片草藥塞到他嘴裏,疤痕男沒有心理準備,不自主地抿了一下味道才吐出來。

     善雲把面巾仍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