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應天華府05

關燈
    之時,背門落座的許昌看着她,眼中閃光,神情向往。

     宴會之後,許昌留至最後,借着酒意壯膽,臉紅紅地問姚知州:“敢問老師,今日的廚娘是何人?” 他的老師饒有興緻的看着自己的學生,一眼便看出這年輕人已經陷入了張娘子的驚才絕豔中。

     他話有深意地說:“文彥啊,老師送你四個字: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 許文彥誠惶誠恐,再次向老師作揖:“此話何意,學生愚鈍,還請老師賜教。

    ” 姚興順拍了拍他的肩:“你若想知道張娘子是誰人,就去找知縣張大人一問便知。

    ” * 這日,張善雲正在楊家醫館整理藥材,張惠雲來買滋補藥材,用來制作食補的藥湯。

     善雲饒有興緻地問她:“二姐姐,我聽大哥哥說,縣衙裏有一青年才俊,正在追求我姐姐?” 張惠雲白她一眼:“胡說什麽呢你。

    許大人是大哥哥麾下得力的人,又懂應天府裏文人喜愛的茶藝,所以哥哥特意拜托他教導我。

    ” 邊上的楊學之加入話題來:“二姐姐也喜歡茶藝?” 張惠雲道:“也不算是喜歡,隻是庖廚若要雅,這些東西多多少少得學一些。

    ” 楊學之說:“要是二姐姐喜歡,我對品茗自有一些心得,不如咱們今日就去洪九茶行買一餅雨前的茶餅吧。

    臨近寒食節,茶行裏每日都有鬥茶,如果去得巧,還能看鬥茶呢。

    ” 張惠雲點了點頭:“早聽說應天府的鬥茶,一直未曾觀瞻。

    善娘,不如一起去看看吧?” 張善雲搖頭,“我不去了,我還要看診。

    姐姐和學之哥哥去吧。

    若得了好茶,也分給我吃點。

    ” “去吧,三妹妹。

    ”楊學之勸道:“大哥今天在鋪裏看診,我們稍微離開半天不礙事的。

    是吧,大哥哥?” 楊崇信坐在案邊正翻醫書,擡起頭道:“無妨,今日醫館人也不多,你們去吧。

    ” 楊學之笑說:“走吧,茶行不遠,我們走走,一會兒就到。

    ” 于是,三人一同走出醫館的門。

     張惠雲邊走邊問楊學之:“二郎,我聽說直接沖泡的散茶都隻是平民間用的,若是文人,都喜愛團茶。

    那這團茶又有三六九等之分嗎?” 楊學之稱是,詳細回答道:“團茶制法繁複,是以采摘下的鮮葉,先用水蒸洗,洗掉鮮葉所帶的苦澀味。

    其後榨茶去汁,再将無水的茶葉放入磨具進行壓餅。

    這樣炮制之後的茶餅,滋味更清新爽口,苦澀味卻大大減輕。

    ” 他又介紹道:“要說此時最高檔的茶餅,應是建州所貢的小龍鳳團茶,每二十餅重一斤,價值需黃金二兩。

    ” “這也太昂貴奢華了。

    ”張善雲不由驚嘆。

     張惠雲對妹妹說:“黃金有價,好茶卻不易得。

    我們平民人家,聽聽就好了。

    一會兒買些新鮮實惠的茶餅,給你拿回去喝。

    ” 張善雲點了頭。

     楊學之說:“這茶行的東家是提點常平官徐大人家的表親,路子比別人廣,他鋪子裏的茶團種類也比別家多。

    三妹妹一會兒随便選,我來給你買。

    ” 三人走進洪九茶行時,茶行裏分外熱鬧。

     這是一間四開間的轉角大門面,正門進去便是一排陳列櫃,掌櫃的正站在裏頭撥算盤。

    左邊是一排極長的木桌,圍了不少人。

     楊學之說:“來的正巧,茶行裏今日安排了鬥茶。

    茶坊裏面賣的都是泡茶,是用幹果、蜜餞和茶葉一起沖泡的,可鬥茶不常見,要不要湊個熱鬧看看?” 張惠雲拉着善雲就要過去看:“百聞不如一見,咱們也開開眼。

    善娘走,去看t看。

    ” 三人走到左邊木桌邊,隻見兩方分別是兩名衣着華麗的貴公子,想來是哪家有錢人家的哥兒,今天都拿上了家裏的好東西來。

     雙方帶的茶盞都是亮黑的黑釉茶盞,盞上有細長的銀光色條紋隐隐閃光。

     楊學之深深贊嘆:“今日來的兩方都是行家,三妹妹,你看他們那茶盞,都是建州窯産的兔毫盞,因為細閃的條紋猶如黑兔皮毛,所以被稱為兔毫盞。

    ” 張善雲看向桌面,隻見茶盞隐隐閃亮,所匹配的盞托均是金銀制的,華貴無比。

     楊學之又說:“鬥茶須得先炙茶,我們來得晚,這一步兩邊都已經結束了,就是用微火把茶葉烤得濃郁幹燥,将水分都去除。

    接着要碾茶,便是要用茶碾将幹茶碾碎成極細的粉末狀。

    這一步做的是否細緻,直接影響到後期的茶香。

    接着要給茶末過篩,留下最細膩的部分。

    你們看,現在他們在做的就是這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