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 戰而大勝,席卷益州【求訂閱】

關燈
    在劉備注視下,那個方向的蜀軍大旗偏倒,殺聲四起。

     南夷諸部,正被他們比鄰的蜀軍攻襲剿殺。

     劉備口唇都哆嗦起來。

     攻襲南夷諸部的,是蜀軍大将,他視為心腹,親手提拔的魏延。

     魏延為什麼要攻襲南夷諸部? 因為他是曹魏的人! 魏延的反叛,徹底打亂了劉備的兵馬布置,瞬間就讓劉備,讓益州軍,陷入了最不利的境地。

     魏延憑借征剿孟獲時的良好表現,兩次生擒孟獲,擊潰南蠻兵,才赢得劉備的信任,在這一戰被委以重任,統兵護持側翼。

     劉備麾下的武将,除了關張,能獨當一面的很少。

     魏延在益州權柄漸重,有其必然性。

     但他為什麼要叛,從什麼時候開始叛的? 一開始,投劉備的魏延,就是曹魏的人! 曹操收荊州之初,暗中招募了幾個人。

     劉備當時不過是剛起勢,混亂中求存,勉強算一方的草頭勢力之首。

     曹魏卻已得了九州之地,聲勢無二。

     曹操招攬魏延的時候,魏延同樣名聲不顯。

     大魏能對他投來橄榄枝,魏延的感覺是受寵若驚。

     又因為他沒多少名聲,去投劉備并不顯得突兀,遂被接納。

     魏延自來便是身在蜀地心在曹。

     他是為了立功,才加入劉備。

     魏延這兩年來,心心念念的就在等今天。

     此時他麾下一幹心腹,接他号令,全力砍殺南夷諸部兵馬,為的就是攜功歸曹。

     這一刻的劉備,恍惚生出一種自己得到益州時,劉璋麾下,法正等人陸續叛投到他這邊,當時劉璋心裡酸楚到極緻,一模一樣的感覺。

     遠處,張飛陷陣落馬,關羽領中軍沖上去。

     兩方大軍對壘,殺聲盈野。

     曹魏的中軍列陣,兩翼以玄甲騎兵和重騎,陷陣營相互策應,破襲蜀軍。

     除了關羽在戰場上空和趙雲對壘,一時勝負難分。

     其他各方,接戰便出現潰勢,速度令人心驚。

     劉備急聲問策左右:“孔明,孝直,眼下當如何?” “退吧!”諸葛亮歎了口氣。

     “擊鼓收兵!” 法正也給出了同一判斷:“魏延臨陣叛亂,頹勢難以挽回,遲恐生變。

    ” 這才開戰不久,大軍進退豈能如兒戲……劉備猶豫不定。

     關鍵是張飛還陷在陣中,生死不知。

     “主公速退,尚有保全餘部的機會。

    我觀魏軍還有安排,不止魏延這一路。

    ”法正再道。

     除了魏延,還有… “擂鼓,收兵退守!” 劉備傳下命令。

     他僅剩的希望是能穩守不亂,别形成大潰。

     咚咚咚! 鼓訊傳動。

     下令收兵。

     大戰剛起,主力還在前推,沒有全部投入戰場,按理下令收兵,應該不難。

     但劉備的戰鼓一起,便聽喊殺聲大作。

     孟獲所在方向,南蠻諸部全員沖出,殺向曹軍。

     劉備下令收兵,蠻兵全體前沖? 孟獲的南蠻部族,沖出來,目标竟是蜀軍背後,揮刀劈殺蜀軍。

     孟獲也是曹魏的人? 蜀軍曆時良久,才集中力量,最終收降孟獲。

     他和曹營,根本沒有接觸的機會,怎麼可能降曹? 其實從孟獲率領南蠻諸部,和益州厮殺的時候,曹營的諜子就和他接觸過。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

     獲得曹魏支持,對連戰落敗的孟獲來說,有大利。

     雙方各取所需,輕松對線,有了聯系。

     不過孟獲投曹,投劉備,都算不上死心塌地。

    而是在權衡觀察,是為了自己的南蠻能得以保全,誰對自己有利,就幫誰。

     直到臨戰這一刻,若劉備強勢,能擊敗曹軍,孟獲都不會反。

     但真正交戰,明顯是曹魏大占優勢。

     孟獲遂也跳出來砍一刀。

     劉備賣力氣,曹操摘果子。

     戰場變化,孟獲領南蠻兵殺出,從後方襲擊蜀軍。

     戰場上,變成蜀軍被夾在南蠻兵和魏軍中間,腹背受敵。

     另一側的魏延,則在斬殺南夷諸部。

     魏延和孟獲,都在搶着陣前立功,唯恐殺得不狠。

     兩人皆是親自上陣。

     蜀軍本就不敵,這時更為不堪。

     魏延,孟獲,相繼投曹……劉備凄苦中忽然冒出一個荒誕的念頭:益州從來也不是我的,而是曹孟德的。

     轟隆! 萬軍厮殺的戰場中央,卷起一股兵鋒。

     張飛墜入敵陣後,竟重新殺了出來。

     他體内氣機奔騰,身形鼓脹,蕩開馬超和高順的又一次攻勢後,沖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