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八日傳捷報,速勝【求訂閱】
關燈
小
中
大
曹操側耳聽了聽,人往後退,準備出去處理一下:
“不是大事,你先睡。
” 虞傾驚魂稍定,然後便蹬腿不滿道:“每次都是我,上次也這樣,這次還是我。
” 曹操忍俊不禁:“我一會就回來,明晚先來你這。
” 虞傾撇嘴:“誰稀罕。
你快點啊,不然我可不等你。
” 曹操披上外袍,出了寝殿。
虞傾說了不等,但曹操走後,她怕自己困倦睡着了,特意坐起來,讓人進來點了燈盞,又覺得肚子餓,從梳妝用的矮席下,拿出一小堆好吃的,悠然自得的吃起來。
咚!咚! 巨響再次傳來。
邺城外。
厲五方和令晉,呆看着身後十餘人擡着的一面巨鼓。
靠近邺城後,這鼓居然自行奏響。
那鼓面直徑過丈,青灰色的蒙皮。
鼓的立壁,是青銅和一種未知的木材所制。
青銅和木材,以及鼓面的蒙皮,都有密布的構紋,來曆奇古。
這鼓就是曹操讓他們按指向去取的戰鼓。
取鼓的過程順利。
但回來的路上,它靠近邺城後,突然發出驚天動地的動靜。
周邊幾個擡鼓的士卒,幾乎被震倒在地,面色慘然。
那鼓内似還有一種獸吼聲,蠻荒,古老,蒼涼。
“我的天,這鼓如何有這麼大動靜,天地都在跟着震鳴。
” 厲五方道:“這個時間,大王定也被驚動了。
” “全城都要被這鼓聲驚醒。
” 令晉苦笑道:“此物一路不見異常,為何突然作響?” 入夜後,城門封閉。
但令晉有曹操的手令,出示後得以從角門進城。
曹操聽到動靜,已派了人過來。
令晉與厲五方,帶着幾個部衆,快速來到曹府。
書房。
令晉,厲五方擡着巨鼓進來,請罪道: “臣等按大王所示,去取了這面巨鼓。
連夜趕回來,本準備明日觐見大王,不想接近邺城,鼓聲忽然作響,驚擾大王,臣等萬死。
” 曹操的視線,落在鼓上。
【鼓名夔雷,部落聯盟時期,黃帝鑄戰鼓八十一面,于戰時擂動,天地皆驚,敗蚩尤而勝】 【此鼓為戰鼓之王,以上古異獸夔牛皮所制,鼓槌為異獸‘雷’的骨骼】 【夔牛雷鼓,古今十大音器之一。
此鼓與伏羲琴,仲尼琴等物齊名。
惜上古有過損毀,後世帝王重聚五金之氣,以國運融入而修複,陪葬數百年,而今重新出世】 這鼓來頭不小。
用夔牛皮蒙鼓,用雷獸骨作槌,難怪動靜這麼大。
可惜詞條提示,有過損壞。
不過這一級數傳承千年的神物,多有氣運在身,和赤霄劍差不多,蘊育出了靈性。
剛才入城前,戰鼓傳響,是因為邺城乃大魏國運之中。
此鼓與氣運相應,所以不敲自鳴。
曹操伸手拍了拍鼓面。
剛才驚天動地的響聲,這時候卻一點動靜沒有。
鼓的側翼,是青銅和木制。
其木頭的部分,很可能取自某種神木,千年不損,光滑如玉,有一種隐藏的神韻。
鼓壁上有琢刻的圖文。
分别是一頭雷暴閃爍的雷獸,和一頭浮水而出,站在狂風巨浪中的夔牛。
另有兩隻浮雕獸首,栩栩如生。
曹操從一旁的傳國玺内,引出一縷國運,融入鼓面。
那鼓壁上便有無數構紋閃爍。
最奇妙的是鼓面的蒼青色蒙皮,隐約竟變成了海水一般,水波蕩漾。
低沉的獸吼,在水面下作響,仿佛鼓中封存的巨獸,要破鼓而出。
鼓壁兩側的獸首,緩緩吐出兩根粗橫的鼓槌,長達三尺,宛如赤紅的血玉。
其上也是雷紋密布。
曹操沒敢用鼓槌,敲這面鼓,怕真把内宅的卧榻給震塌了。
他很鐘意這戰鼓,伸手輕撫,勉勵了厲五方,令晉幾句。
眼下令晉已是副中郎将的将職。
曹操預備立國後,再封文武,晉升其為發丘中郎将。
月過中天。
曹老闆腳步輕快,回到了内宅的寝殿,和虞傾又接上了。
他走後的書房,傳國玺懸在鼓面上,絲絲縷縷的國運,流轉送入鼓中,完成對戰鼓的祭煉。
曹操打算下次去戰場,親自試試這鼓的威力。
數日一晃而過。
夜色再次降臨。
東海千裡外,三韓之地西北方向。
公孫度手下大将李坤,站在一艘海船上,往南推進。
他是奉公孫度之命,從北側出兵,輔助攻三韓。
其身畔站着的是扶餘将領烏木。
扶餘要仰仗大魏,協防東鮮卑,再加上大魏今年大敗中鮮卑,對周邊這些部族的震懾力空前。
所以公孫度傳訊,扶餘王立即派了本就在國境以南的烏木,就近趕來協助。
“李将軍,依你看,此次攻三韓,勝負如何?” 烏木一臉絡腮胡,黑臉膛,穿着皮袍,站在李坤身畔。
遼東郡有一段區域,與海洋接壤。
公孫度麾下早就有船隊,上百艘船,隻是并無樓艦,多是中小船隻。
此時遼東精銳和扶餘兵馬,便在船上,合共五千軍。
他們已接近三韓北部港口,準備登陸宣戰。
李坤道:“我大魏連年不敗,兵馬自是強盛。
” 虞傾驚魂稍定,然後便蹬腿不滿道:“每次都是我,上次也這樣,這次還是我。
” 曹操忍俊不禁:“我一會就回來,明晚先來你這。
” 虞傾撇嘴:“誰稀罕。
你快點啊,不然我可不等你。
” 曹操披上外袍,出了寝殿。
虞傾說了不等,但曹操走後,她怕自己困倦睡着了,特意坐起來,讓人進來點了燈盞,又覺得肚子餓,從梳妝用的矮席下,拿出一小堆好吃的,悠然自得的吃起來。
咚!咚! 巨響再次傳來。
邺城外。
厲五方和令晉,呆看着身後十餘人擡着的一面巨鼓。
靠近邺城後,這鼓居然自行奏響。
那鼓面直徑過丈,青灰色的蒙皮。
鼓的立壁,是青銅和一種未知的木材所制。
青銅和木材,以及鼓面的蒙皮,都有密布的構紋,來曆奇古。
這鼓就是曹操讓他們按指向去取的戰鼓。
取鼓的過程順利。
但回來的路上,它靠近邺城後,突然發出驚天動地的動靜。
周邊幾個擡鼓的士卒,幾乎被震倒在地,面色慘然。
那鼓内似還有一種獸吼聲,蠻荒,古老,蒼涼。
“我的天,這鼓如何有這麼大動靜,天地都在跟着震鳴。
” 厲五方道:“這個時間,大王定也被驚動了。
” “全城都要被這鼓聲驚醒。
” 令晉苦笑道:“此物一路不見異常,為何突然作響?” 入夜後,城門封閉。
但令晉有曹操的手令,出示後得以從角門進城。
曹操聽到動靜,已派了人過來。
令晉與厲五方,帶着幾個部衆,快速來到曹府。
書房。
令晉,厲五方擡着巨鼓進來,請罪道: “臣等按大王所示,去取了這面巨鼓。
連夜趕回來,本準備明日觐見大王,不想接近邺城,鼓聲忽然作響,驚擾大王,臣等萬死。
” 曹操的視線,落在鼓上。
【鼓名夔雷,部落聯盟時期,黃帝鑄戰鼓八十一面,于戰時擂動,天地皆驚,敗蚩尤而勝】 【此鼓為戰鼓之王,以上古異獸夔牛皮所制,鼓槌為異獸‘雷’的骨骼】 【夔牛雷鼓,古今十大音器之一。
此鼓與伏羲琴,仲尼琴等物齊名。
惜上古有過損毀,後世帝王重聚五金之氣,以國運融入而修複,陪葬數百年,而今重新出世】 這鼓來頭不小。
用夔牛皮蒙鼓,用雷獸骨作槌,難怪動靜這麼大。
可惜詞條提示,有過損壞。
不過這一級數傳承千年的神物,多有氣運在身,和赤霄劍差不多,蘊育出了靈性。
剛才入城前,戰鼓傳響,是因為邺城乃大魏國運之中。
此鼓與氣運相應,所以不敲自鳴。
曹操伸手拍了拍鼓面。
剛才驚天動地的響聲,這時候卻一點動靜沒有。
鼓的側翼,是青銅和木制。
其木頭的部分,很可能取自某種神木,千年不損,光滑如玉,有一種隐藏的神韻。
鼓壁上有琢刻的圖文。
分别是一頭雷暴閃爍的雷獸,和一頭浮水而出,站在狂風巨浪中的夔牛。
另有兩隻浮雕獸首,栩栩如生。
曹操從一旁的傳國玺内,引出一縷國運,融入鼓面。
那鼓壁上便有無數構紋閃爍。
最奇妙的是鼓面的蒼青色蒙皮,隐約竟變成了海水一般,水波蕩漾。
低沉的獸吼,在水面下作響,仿佛鼓中封存的巨獸,要破鼓而出。
鼓壁兩側的獸首,緩緩吐出兩根粗橫的鼓槌,長達三尺,宛如赤紅的血玉。
其上也是雷紋密布。
曹操沒敢用鼓槌,敲這面鼓,怕真把内宅的卧榻給震塌了。
他很鐘意這戰鼓,伸手輕撫,勉勵了厲五方,令晉幾句。
眼下令晉已是副中郎将的将職。
曹操預備立國後,再封文武,晉升其為發丘中郎将。
月過中天。
曹老闆腳步輕快,回到了内宅的寝殿,和虞傾又接上了。
他走後的書房,傳國玺懸在鼓面上,絲絲縷縷的國運,流轉送入鼓中,完成對戰鼓的祭煉。
曹操打算下次去戰場,親自試試這鼓的威力。
數日一晃而過。
夜色再次降臨。
東海千裡外,三韓之地西北方向。
公孫度手下大将李坤,站在一艘海船上,往南推進。
他是奉公孫度之命,從北側出兵,輔助攻三韓。
其身畔站着的是扶餘将領烏木。
扶餘要仰仗大魏,協防東鮮卑,再加上大魏今年大敗中鮮卑,對周邊這些部族的震懾力空前。
所以公孫度傳訊,扶餘王立即派了本就在國境以南的烏木,就近趕來協助。
“李将軍,依你看,此次攻三韓,勝負如何?” 烏木一臉絡腮胡,黑臉膛,穿着皮袍,站在李坤身畔。
遼東郡有一段區域,與海洋接壤。
公孫度麾下早就有船隊,上百艘船,隻是并無樓艦,多是中小船隻。
此時遼東精銳和扶餘兵馬,便在船上,合共五千軍。
他們已接近三韓北部港口,準備登陸宣戰。
李坤道:“我大魏連年不敗,兵馬自是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