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甄姬未嫁
關燈
小
中
大
皇室與貴族的婚戀可不是尋常老百姓家的兒女結婚,講的是門當戶對,而到袁氏家族這種顯赫地位的婚嫁,則要考慮的更多,門當戶對隻是基本要求,而通過聯姻加強不對不同世家的聯合則更為重要。
袁尚深谙三國時代聯姻的重要性,例如劉備吧,若無聯姻不娶糜竺的妹妹糜夫人,他便無法得到糜竺這個巨賈的支持。
糜氏一族是徐州世家大族,家财萬貫。
劉備前期的割據都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全因他背後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
直到其與糜竺聯姻,劉備才算真正意義的進入一方諸侯割據,有了糜氏的鼎力相助,劉備才能有錢糧和曹操呂布周旋,不然沒有軍資,一切都是空談,最多劉備和黑山賊張燕那般。
隻不過搶糧的事情劉備都讓張飛去做了,三弟來背鍋最好不過了! 如今袁尚穿越至此,自然是想收集美女放到後宮的,可是若美女和世族他隻能二選一,那袁尚自然是舍美女而選世族。
當然了,世家大族有着衆多美女,例如孫尚香,馬雲鹿,大喬小喬,都是世家大族的女兒。
袁尚看到袁紹不悅,心中便猜出了幾分:劉夫人這次引來娘家女眷,自然是希望河東劉氏與袁氏進一步聯合,确保河東劉氏世族的既得利益。
而袁紹看慣了漢朝宮闱的外戚專權,皇帝的母族和妻族一直是擾亂國政的根源!他自然不想看到漢家王朝衰敗的劇本在袁氏身上再度發生。
河東劉氏兩代人的聯姻,必将使得河東劉氏在袁氏權力中占有過高的比重,若将來真的袁尚繼承自己的衣缽,那麼袁尚作為孝順兒子自然要照顧母族妻族一體的河東劉氏,屆時袁氏權力中樞到底是姓袁還是姓劉? 袁尚見狀,連連給母親劉氏使眼色,要她不要繼續說下去了。
劉氏也是人精一個,見夫君和兒子都不高興,便打住話題,聊起其他人的婚事來。
“夫君,你看袁氏子嗣盛旺,夫君便有四個兒子,如今譚兒已經娶妻,在外駐守做了一郡太守,可是熙兒尚未婚配,妾以為應該為他打算一下了。
”劉夫人說道。
這時袁尚不禁渾身打了一個激靈! 袁熙尚未娶妻婚配? 等等,等等! 現在是公元197年春,袁熙二十二歲!在這個年齡算是三國時代該婚配的年齡了,不少人在二十歲以内已經結婚了。
袁氏因為戰争和權力的緣故,家中兒郎反倒沒有很早的結婚,被軍事耽擱了時間。
袁熙還沒有結婚,那就說明他曆史上的妻子還沒有嫁給他! 而他的妻子便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絕世大美人,甄姬! 袁尚頓時心中狂喜!若是二哥袁熙還沒娶甄姬,那麼自己就有機會截胡這段婚姻!甄姬這等美女可是天下之極品容貌,非尋常美女可比! 哈哈,感謝這次穿越的時間是公元197年春,恐怕若是197年秋,這甄姬就是袁熙的妻子了,就沒有自己什麼事情了!若再晚上幾年,到204年,甄姬就是曹丕的女人了!看來這個穿越時間剛剛好啊! 一念及此,袁尚哪裡還會去想什麼河東劉氏的女子,那種庸脂俗粉定然無法與傳說中洛神轉世的甄姬的美貌相提并論! 要說這甄姬是無數現代宅男的夢中女神,她清麗脫俗的容貌,悲劇的結局,憂傷的氣質,讓人憐惜的坎坷人生,是無數男人都想保護的女子! 曆史上的甄姬是中山郡無極縣(今河北省無極縣)人,閨名甄宓,上蔡令甄逸之女,世家之後。
三歲時甄姬喪父。
後來袁紹為拉攏中山世族,便讓次子袁熙娶之為妻。
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紹的妻子劉氏。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軍攻下邺城,甄氏因為姿貌絕倫,被曹丕所納,甚得寵愛,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即東鄉公主)。
曹丕稱帝後,山陽公劉協進獻二女為曹丕妃嫔,後宮中文德郭皇後、李貴人和陰貴人都得到寵幸,甄姬愈發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曹丕大怒,放逐甄姬到邺城,也就是他初見甄姬的地方。
命運弄人,這邺城恰好是另一位被放逐之人的封地,那就是曹植!曹植是臨淄侯,封地就在邺城南部。
因他不滿曹丕作為曹操繼承人,而險些被殺,直到“七步成詩”才以才華救下自己一命。
但是曹丕說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于是把曹植貶回封地,永世不得出封地,也就是邺城。
相當于邺城就是曹植的大監獄了。
曹植乃是浪漫之人,才華橫溢到有如滔滔江水,可注滿九州湖泊。
他的詩篇早就傳頌于天下,即便敵對的蜀國吳國,都無法拒絕曹植的詩篇。
加之曹植容貌頗佳,乃是曹操衆多兒女中,容貌最佳之人,文人氣質,整個人頗似後世的大唐詩仙李白。
這曹植和甄姬先後到了此地,又原本就相識,是小叔子和嫂子的關系,不免有些交往。
這一來二去,兩個苦命之人,難免生出同病相憐之情,加上郎才女貌,同是天下淪落人,自然傳出了绯聞。
曹植竟然在流放後寫出了千古名篇《洛神賦》,講了他與河洛女神的愛情故事。
可是洛神在他的詩篇中竟然叫“宓妃”,體态外貌之描寫,全部都是照着甄姬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洛神賦》其文如下(節選): 禦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餘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纖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禦。
雲髻峨峨,修眉聯娟。
丹唇外朗,皓齒内鮮,明眸善睐,靥輔承權。
瑰姿豔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态,媚于語言。
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
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
袁尚深谙三國時代聯姻的重要性,例如劉備吧,若無聯姻不娶糜竺的妹妹糜夫人,他便無法得到糜竺這個巨賈的支持。
糜氏一族是徐州世家大族,家财萬貫。
劉備前期的割據都是小打小鬧,不成氣候,全因他背後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
直到其與糜竺聯姻,劉備才算真正意義的進入一方諸侯割據,有了糜氏的鼎力相助,劉備才能有錢糧和曹操呂布周旋,不然沒有軍資,一切都是空談,最多劉備和黑山賊張燕那般。
隻不過搶糧的事情劉備都讓張飛去做了,三弟來背鍋最好不過了! 如今袁尚穿越至此,自然是想收集美女放到後宮的,可是若美女和世族他隻能二選一,那袁尚自然是舍美女而選世族。
當然了,世家大族有着衆多美女,例如孫尚香,馬雲鹿,大喬小喬,都是世家大族的女兒。
袁尚看到袁紹不悅,心中便猜出了幾分:劉夫人這次引來娘家女眷,自然是希望河東劉氏與袁氏進一步聯合,确保河東劉氏世族的既得利益。
而袁紹看慣了漢朝宮闱的外戚專權,皇帝的母族和妻族一直是擾亂國政的根源!他自然不想看到漢家王朝衰敗的劇本在袁氏身上再度發生。
河東劉氏兩代人的聯姻,必将使得河東劉氏在袁氏權力中占有過高的比重,若将來真的袁尚繼承自己的衣缽,那麼袁尚作為孝順兒子自然要照顧母族妻族一體的河東劉氏,屆時袁氏權力中樞到底是姓袁還是姓劉? 袁尚見狀,連連給母親劉氏使眼色,要她不要繼續說下去了。
劉氏也是人精一個,見夫君和兒子都不高興,便打住話題,聊起其他人的婚事來。
“夫君,你看袁氏子嗣盛旺,夫君便有四個兒子,如今譚兒已經娶妻,在外駐守做了一郡太守,可是熙兒尚未婚配,妾以為應該為他打算一下了。
”劉夫人說道。
這時袁尚不禁渾身打了一個激靈! 袁熙尚未娶妻婚配? 等等,等等! 現在是公元197年春,袁熙二十二歲!在這個年齡算是三國時代該婚配的年齡了,不少人在二十歲以内已經結婚了。
袁氏因為戰争和權力的緣故,家中兒郎反倒沒有很早的結婚,被軍事耽擱了時間。
袁熙還沒有結婚,那就說明他曆史上的妻子還沒有嫁給他! 而他的妻子便是三國時期赫赫有名的絕世大美人,甄姬! 袁尚頓時心中狂喜!若是二哥袁熙還沒娶甄姬,那麼自己就有機會截胡這段婚姻!甄姬這等美女可是天下之極品容貌,非尋常美女可比! 哈哈,感謝這次穿越的時間是公元197年春,恐怕若是197年秋,這甄姬就是袁熙的妻子了,就沒有自己什麼事情了!若再晚上幾年,到204年,甄姬就是曹丕的女人了!看來這個穿越時間剛剛好啊! 一念及此,袁尚哪裡還會去想什麼河東劉氏的女子,那種庸脂俗粉定然無法與傳說中洛神轉世的甄姬的美貌相提并論! 要說這甄姬是無數現代宅男的夢中女神,她清麗脫俗的容貌,悲劇的結局,憂傷的氣質,讓人憐惜的坎坷人生,是無數男人都想保護的女子! 曆史上的甄姬是中山郡無極縣(今河北省無極縣)人,閨名甄宓,上蔡令甄逸之女,世家之後。
三歲時甄姬喪父。
後來袁紹為拉攏中山世族,便讓次子袁熙娶之為妻。
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紹的妻子劉氏。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軍攻下邺城,甄氏因為姿貌絕倫,被曹丕所納,甚得寵愛,生下兒子曹叡和女兒曹氏(即東鄉公主)。
曹丕稱帝後,山陽公劉協進獻二女為曹丕妃嫔,後宮中文德郭皇後、李貴人和陰貴人都得到寵幸,甄姬愈發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話語,曹丕大怒,放逐甄姬到邺城,也就是他初見甄姬的地方。
命運弄人,這邺城恰好是另一位被放逐之人的封地,那就是曹植!曹植是臨淄侯,封地就在邺城南部。
因他不滿曹丕作為曹操繼承人,而險些被殺,直到“七步成詩”才以才華救下自己一命。
但是曹丕說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于是把曹植貶回封地,永世不得出封地,也就是邺城。
相當于邺城就是曹植的大監獄了。
曹植乃是浪漫之人,才華橫溢到有如滔滔江水,可注滿九州湖泊。
他的詩篇早就傳頌于天下,即便敵對的蜀國吳國,都無法拒絕曹植的詩篇。
加之曹植容貌頗佳,乃是曹操衆多兒女中,容貌最佳之人,文人氣質,整個人頗似後世的大唐詩仙李白。
這曹植和甄姬先後到了此地,又原本就相識,是小叔子和嫂子的關系,不免有些交往。
這一來二去,兩個苦命之人,難免生出同病相憐之情,加上郎才女貌,同是天下淪落人,自然傳出了绯聞。
曹植竟然在流放後寫出了千古名篇《洛神賦》,講了他與河洛女神的愛情故事。
可是洛神在他的詩篇中竟然叫“宓妃”,體态外貌之描寫,全部都是照着甄姬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洛神賦》其文如下(節選): 禦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餘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秾纖得衷,修短合度。
肩若削成,腰如約素。
延頸秀項,皓質呈露。
芳澤無加,鉛華弗禦。
雲髻峨峨,修眉聯娟。
丹唇外朗,皓齒内鮮,明眸善睐,靥輔承權。
瑰姿豔逸,儀靜體閑。
柔情綽态,媚于語言。
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
左倚采旄,右蔭桂旗。
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餘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
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
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