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備戰藏南

關燈
    朝廷懲奸除貪的行動剛剛取得初步成效,局勢漸趨平穩,然而西南邊陲的廓爾喀人卻悍然撕毀與代表大清國的和琳簽署的協議,竟借口我西藏官員違約,悍然侵占大片領土。

     乾隆五十六年正月,京城的天空被一層陰霾所籠罩。

    這一日,紫禁城的太和殿内氣氛凝重,大臣們神色各異,而一則來自藏邊的消息,如同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掀起軒然大波。

     “報——藏邊六百裡加急!”一名信使渾身塵土,跌跌撞撞地闖入殿中,撲通一聲跪地,聲音帶着顫抖與焦急,“啟禀皇上,廓爾喀以藏官爽約為名,再次入侵西藏!” 值日太監趕緊接過急報程文遞給了乾隆,乾隆打開程文看了之後氣得渾身發抖。

    隻見他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大聲怒道:“放肆!這廓爾喀竟敢如此嚣張,三番五次撕毀協約、屢次進犯我大清邊境!真讓人‘士可忍孰不可忍’!” 看到乾隆如此憤怒,殿内大臣們頓時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起來。

    有的大臣眉頭緊皺,小聲嘀咕:“這廓爾喀實在是欺人太甚,咱們大清朝威嚴何在?斷不能這般任其踐踏!當務之急,必須速速調兵遣将,給他們點顔色瞧瞧。

    ” 旁邊一位年邁的大臣捋着胡須,緩緩道:“話雖如此,可藏邊地勢複雜,用兵絕非易事。

    糧草補給、行軍路線,樣樣都得慎重考慮,稍有差池,隻怕損兵折将,徒增傷亡啊。

    ” 另一位年輕氣盛的大臣忍不住提高音量:“畏畏縮縮能成什麼事!如今都兵臨城下了,還顧這些細枝末節?就該即刻出兵,讓他們知道我大清鐵騎的厲害,省得日後再觊觎我領土。

    ” 還有人低聲附和:“依我看,先派人去和廓爾喀談判,探探他們虛實,說不定能避免一場大戰。

    打仗勞民傷财,能和平解決自然最好。

    ” 但立刻有人反駁:“之前都簽了協議,他們說撕毀就撕毀,哪還能信他們?談判不過是浪費時間,隻會讓他們覺得咱們軟弱可欺。

    ” 和珅聽了半天之後微微皺眉,上前一步,躬身說道:“皇上,如今戰事一起,勞民傷财,恐對我大清民生不利。

    依奴才之見,不妨先與廓爾喀議和,息事甯人,以保邊疆百姓一時安甯。

    ” 和珅此言一出,一些平日裡與他交好的官員紛紛附和:“和大人所言極是,皇上,打仗之事需從長計議,議和或許能避免生靈塗炭啊。

    ” 然而,阿桂卻從群臣中站出,神色堅毅,大聲反駁道:“和大人此言差矣!我大清疆土,豈容外敵随意踐踏?我大清已經派過人與其談判,若此次輕易與之議和,隻會助長廓爾喀的嚣張氣焰,日後他們必定更加肆無忌憚。

    我軍當出兵反擊之,以扞衛我大清尊嚴!” 阿桂這一番慷慨激昂的話語,擲地有聲,在殿内回響。

    和珅面色微微一變,冷冷說道:“桂中堂,你隻知出兵,可曾想過糧草辎重、軍需軍饷從何而來?戰事一起,勝負難料,萬一有個閃失,又當如何?” 阿桂毫不退縮,直視着和珅,說道:“和大人,糧草軍饷之事,隻要上下一心,妥善籌備,并非難事。

    至于勝負,我大清将士英勇無畏,隻要派出得力戰将指揮得當,定能擊退外敵。

    若一味求和,才是真正的不戰而敗!” 主戰派與主和派在朝堂上你來我往,激烈争論,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乾隆皇帝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仔細權衡着雙方的觀點。

    片刻後,乾隆猛地站起身來,目光威嚴地掃視着群臣,大聲說道:“朕意已決,派兩廣總督福康安、海蘭察等領兵入藏增援,務必将廓爾喀侵略者趕出我大清領土!” 此言一出,朝堂頓時安靜下來。

    和珅心中雖有不滿,但也隻能躬身領命。

    阿桂則面露欣慰之色,他深知,這一戰,關系着大清的威嚴與西南邊疆的安甯。

     散朝之後,劉墉并未急于回府,而是徑直前往軍機處去見阿桂。

    他深知,大軍出征,糧草先行,這後方籌備糧草、軍饷的責任重大。

    剛踏入軍機處,劉墉便看到幾位官員正在商讨相關事宜。

     “劉大人,您來了。

    這糧草軍饷的籌備,可着實是個難題啊。

    ”幾位官員見到劉墉,趕忙迎上來,滿臉憂慮地說道。

     劉墉點了點頭,神色凝重地說道:“桂中堂、各位大人,如今藏邊戰事緊急,糧草軍饷關乎前線将士生死,關乎我軍勝負,容不得絲毫馬虎。

    咱們需盡快制定詳細計劃,各地該征調多少糧草,該籌備多少軍饷,都要一一落實。

    ” 阿桂覺着劉墉的話有理,于是組織衆人圍坐在一起,開始仔細商讨起來。

    劉墉一邊聽着衆人的發言,一邊在心中思索着各種細節。

    突然,他想到之前西藏曾有過議和之事,而如今廓爾喀再次入侵,這背後是否隐藏着什麼貓膩呢? “桂中堂、各位大人,我覺得此次廓爾喀再次入侵,與之前的議和或許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咱們在籌備糧草軍饷的同時,也得派人去調查一下之前議和背後的事情。

    ”劉墉緩緩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阿桂和衆人感覺有理,紛紛點頭稱是。

    當下,阿桂和劉墉便安排了幾個信得過的官員,秘密前往西藏,調查之前議和的詳細情況。

     而另一邊,遠在兩廣的福康安與海蘭察接到聖旨後,立刻着手點兵出征。

    福康安乃是乾隆皇帝極為倚重的将領,他自幼聰慧,精通兵法,為人果敢堅毅。

    海蘭察則是久經沙場,作戰經驗豐富,勇猛無比。

    二人深知此次入藏平叛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懈怠。

     在大軍出征的同時,劉墉在京城日夜操勞。

    他一方面要與各地官員溝通協調,确保糧草軍饷能夠按時按量籌集到位;另一方面,還要時刻關注着西藏那邊的調查進展。

     随着調查的深入,一些驚人的情況逐漸浮出水面。

    原來,之前西藏議和背後,駐藏大臣等官員存在嚴重的失職與腐敗行為。

    他們收受廓爾喀的賄賂,在議和條款上擅自做出讓步,不僅損害了大清的利益,也使得廓爾喀愈發輕視大清。

    而且,這些官員在邊境防務上也是敷衍了事,導緻邊防空虛,給了廓爾喀再次入侵的可乘之機。

     劉墉得知這些情況後,怒不可遏。

    他立刻整理好相關的調查結果,進宮面見乾隆皇帝。

     “皇上,臣已查明,之前西藏議和背後,駐藏大臣等官員玩忽職守,貪污腐敗,緻使我大清利益受損,邊防空虛,才讓廓爾喀有機可乘。

    ”劉墉跪在地上,将調查結果呈上,痛心疾首地說道。

     乾隆皇帝接過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