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宦海沉浮

關燈
    第155章宦海沉浮 經過乾隆連續幾日的考慮,乾隆決定對和珅、劉墉各打五十大闆。

    于是在乾隆五十四年,四月的一天,春寒尚未完全褪去,空氣中還夾雜着絲絲涼意。

     這日,天色微明,紫禁城的上書房内,劉墉身着朝服,神色凝重地踏入其中。

    屋内空無一人,往日裡朗朗的讀書聲已然消失,隻剩下桌椅整齊擺放着,仿佛在無聲地訴說着這裡的異常。

    劉墉眉頭緊皺,踱步到窗前,望着窗外漸漸明亮的天空,心中暗自思忖。

     就在這時,一陣匆匆的腳步聲傳來,劉墉回頭,隻見一位小太監快步走進來,朝着劉墉躬身深施一禮,說道:“劉大人,不好了,聽聞皇上因上書房皇子和師傅們的學業荒廢及亂象,龍顔不悅,正在養心殿生氣呢!” 劉墉心中一陣慌亂,他深知此事因和珅作梗而仍未過去。

    作為上書房總師傅,自己難辭其咎。

    他扶起小太監,問道:“可知皇上具體說了什麼?” 小太監戰戰兢兢地回答:“皇上斥責上書房如今這般散漫模樣,說您身為總師傅卻不予糾正,恐怕是有失職責。

    ” 劉墉微微點頭,心中明白,此事背後定有和珅的原因。

    他安慰小太監幾句,便匆匆往養心殿走去,準備向乾隆請罪。

     養心殿内,乾隆端坐在龍椅上,面色陰沉。

    劉墉進入殿内,跪地叩首:“微臣劉墉,叩見皇上,微臣罪該萬死,上書房如今之态,實是微臣監管不力。

    ” 乾隆看着劉墉,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之色,深贊劉墉能夠理解自己的苦衷,然後說道:“劉墉,你身為上書房總師傅,本應督促皇子和師傅們勤勉向學,如今這般成何體統?朕将皇子們的學業交予你,是對你劉墉的信任,你就是這般回報朕的?如今這朝堂之上烽煙又起,讓朕如何是好?” 劉墉低頭,誠懇地說道:“皇上息怒,是微臣近來确有疏忽,未曾及時察覺上書房的異常,此乃皆是微臣之罪過,請皇上治臣之失察之罪,臣甘願領罪。

    但微臣以為,朝堂烽煙或許并非表面這般簡單,背後恐有其它隐情。

    ” 乾隆冷哼一聲:“哦?有何隐情?你且說來。

    若說不出個所以然,朕定不輕饒。

    ” 劉墉擡起頭,目光堅定:“皇上,近日京城中官員們為籌備您來年大壽,心思多放在搜羅奇珍異寶之上,奢靡之風漸起。

    微臣猜測,這上書房之事,或許與此有關。

    一些官員為讨好皇上,讓自家子弟在準備壽禮上花費過多精力,從而影響了上書房的課業。

    ” 乾隆微微皺眉,思索片刻後說道:“巧言令色!為自己開脫是吧?不過你所言雖有幾分道理,但這也不是你疏于監管的理由!這樣吧!朕念你平日還算勤勉,暫将你降為吏部侍郎,你要好自為之!” 劉墉心中一陣失落,但仍叩首謝恩:“謝皇上隆恩,微臣定當盡心盡力,不負皇上所托。

    ” 從養心殿出來後,劉墉并未因降職而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要查明真相的決心。

    他深知,朝堂之上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若不及時揪出背後的黑手,恐怕會引發更大的危機。

     這日傍晚,劉墉身着便服,悄悄來到京城的一家茶樓。

    他約了一位在宮中當差的老友,此人消息靈通,或許能為他提供一些線索。

     劉墉剛在雅間坐下不久,老友便匆匆趕來。

    兩人寒暄幾句後,劉墉便直奔主題:“老哥哥,今日請你來,是想向你打聽些事。

    你在宮中當差多年,可知近日上書房之事背後是否有人暗中操縱?” 老友眉頭緊鎖,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要說這事兒,還真有些蹊跷。

    我聽聞,和大人最近與一些官員來往密切,那些官員家中不少人都在上書房供職。

    ” 劉墉心中一動:“和大人?你是說和珅?” 老友點頭:“正是。

    聽說為了給皇上籌備大壽,和大人牽頭,與一衆官員商議着準備各種奇珍異寶,這些官員為了在和大人面前表現,自然是傾盡心思。

    他們家中子弟在上書房,也難免受到影響。

    ” 劉墉心中暗自思忖,和珅此人向來善于逢迎,此次借籌備大壽之機大肆斂财,不單是因為我和朱珪的原因,而這些人也影響了上書房的正常秩序,實在可惡。

    但目前還沒有确鑿證據,不能輕易打草驚蛇。

     他看着老友,說道:“老哥哥,此事還需你多留意。

    若有其他消息,還望及時告知小弟。

    ” 老友拍了拍劉墉的肩膀:“放心吧,咱們相交多年,這點忙還是能幫的。

    你自己也要小心,和大人如今權勢滔天,行事可要謹慎。

    ” 劉墉謝過老友,離開茶樓。

    走在京城的街道上,看着街邊店鋪中擺放的各種奢華物件,他深知奢靡之風若不加以遏制,朝堂将陷入更大的危機。

     回到府中,劉墉仍在思索着和珅與上書房之事。

    這時,甄平匆匆走進來,神色慌張:“大人,剛剛收到消息,西藏那邊似乎出了大事。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劉墉心中咯噔一下,忙問:“什麼事?快說。

    ” 甄平壓低聲音:“聽說西藏與廓爾喀私自議和了,而且這個消息一直被隐瞞着,不知為何。

    ” 劉墉臉色大變,西藏與廓爾喀私自議和,這可是關乎國家邊疆穩定的大事。

    倘若消息屬實,為何要隐瞞?其中又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在屋内來回踱步,思索片刻後,對甄平說:“此事關系重大,你即刻去請幾位相熟的朝中大臣來府中,就說我有要事相商。

    ” 不多時,阿桂、王傑等幾位大臣來到劉墉府中。

    衆人落座後,劉墉将西藏與廓爾喀私自議和的消息告知衆人,衆人皆是一臉震驚。

     阿桂皺眉道:“劉大人,這等大事為何要隐瞞?難道有人故意為之?” 劉墉點頭:“我也正有此疑惑。

    如今朝堂之上奢靡之風漸起,上書房又出了那等事,再加上這西藏議和之事,背後恐怕是有人在蓄意破壞朝綱。

    ” 王傑擔憂地說:“若此事洩露出去,恐怕會引起朝堂動蕩,邊疆也可能因此不穩啊。

    ” 劉墉神色凝重:“所以我們必須盡快查明真相,看看是誰在背後搞鬼。

    二位大人,此事還需大家齊心協力,暗中調查,切不可打草驚蛇。

    ” 阿桂和王傑紛紛點頭,表示願意配合。

    劉墉深知,前方的路困難重重,但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他必須勇往直前。

     就在劉墉等人暗中調查之時,和珅在自己的府邸中正與幾位官員商議着大壽籌備之事。

     和珅端坐在主位上,臉上帶着得意的笑容:“各位大人,皇上大壽乃是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