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艱難暗示
關燈
小
中
大
上文書說道,我和劉墉、付钰三人在一個小鎮的茶攤坐下,準備稍作休憩,喝口茶解解乏。
這茶攤雖說簡陋,倒也還算幹淨,幾張木桌擺放其間,周圍人來人往,頗為熱鬧。
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微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涼爽,也吹散了我們旅途的些許疲憊。
我們剛坐下不久,便瞧見一位年過六旬的老者踱步而來。
此人白發蒼蒼,面容清瘦,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堅毅與睿智,正是鄭燮鄭闆橋老先生。
鄭闆橋見到劉墉,開口說的每一句話,似乎都暗藏玄機,帶着一絲譏諷,讓人聽着總覺得别扭。
就比如他提及劉墉大比讓賢之事,說道:“劉大人,你這大比讓賢之舉,可真是高風亮節,讓人欽佩啊,不過這其中滋味,怕是隻有你自己知曉,莫不是想沽名釣譽?”他嘴上雖是贊揚,可那笑臉裡卻藏着一絲讓人難以捉摸的東西。
當相互寒暄之後,劉墉随手做了一個讓座的動作并說道“坐!”,語氣倒也還算客氣。
而就在這時,卻有一個從濰縣過來的百姓路過,他一眼看到了鄭闆橋,臉上瞬間露出驚喜與崇敬之色,趕緊上前給鄭闆橋跪下來說道:“哎呦!青天大老爺,我能在這兒碰到老爺,真是小人的福氣。
若不是您當年頂着壓力開倉放糧,小人一家老小早就餓死了!”說罷“邦邦邦”磕了三個響頭,那額頭觸地的聲音,在這嘈雜的環境中顯得格外清晰。
鄭闆橋看到來人如此,趕忙上前扶起說道:“若不為民,我何須做官,起來吧!”他的語氣堅定而又充滿關懷,眼中滿是對百姓的憐憫。
劉墉看到此處,内心深受感動。
于是說道,“來來來,闆橋先生請坐。
”鄭闆橋還沒有坐下,在座的喝茶的、打尖兒的、吃飯的、聊天兒的一聽是鄭闆橋鄭老爺,全都圍了過來,納頭行禮。
那場景,就像是平靜的湖面突然投入了一塊巨石,激起千層浪。
劉墉看到這樣情景,趕緊起身,讓出上位說道:“來來來!鄭老爺,請上坐!”。
鄭闆橋也不客氣,大踏步就坐到了劉墉的位置。
那些個萊州百姓,呼啦啦跪倒一大片,嘴裡都在念叨着感謝鄭燮當年放糧之恩。
當大家起身之後,隻聽到一個拍着巴掌的聲音道:“好——好一個‘坐,請坐,請上坐’!真乃一絕對爾!”這聲音清脆響亮,瞬間吸引了衆人的目光。
來人是誰,正是那個臭煙袋鍋子紀曉岚。
隻見他一身長衫,手持煙袋,臉上帶着幾分玩世不恭的笑容。
他大搖大擺地走來,煙袋裡的煙葉随着他的步伐微微晃動,散發着一股濃烈的煙味。
我看到紀曉岚氣兒就不打一處來,他抽的還不是什麼好煙,那股子嗆人的味道直往鼻子裡鑽,再加上他平日裡就是個大色鬼,我把頭扭到了一邊,根本不想理他。
紀曉岚卻不客氣,擠了擠就坐在了我的旁邊。
這時的鄭燮看到他坐了下來,也聽到了他的話,便對店小二說道“‘茶’!請問閣下是?” “我乃保定河間府紀曉岚是也!”紀曉岚“噴”的抽了一口煙兒,那煙霧猛地一噴,嚯——嗆得我立馬站了起來,忍不住咳嗽了幾聲。
“哦!原來是……‘上茶’,敢問閣下在哪兒高就啊?”鄭燮繼續問紀曉岚,他的眼神中帶着一絲好奇。
劉墉這時插話道:“紀大公子布衣白身,還未曾入仕。
不過紀大公子乃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才子呀!”劉墉的語氣中充滿了對紀曉岚才華的贊賞。
“小二‘上好茶’!”鄭燮一聽劉墉這麼一說,興緻盎然。
“今日本官請客!”,可不是他敢說請客嘛!幾壺茶,幾碟點心也花不了那幾個錢兒。
紀曉岚一聽又鼓掌說道:“佳對!佳對!真乃是絕佳好對!” 衆人一聽他又來了一句“絕佳好對”都有點懵,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劉墉忍不住問他為啥這樣說。
紀曉岚答道:“劉大人用了‘坐、請坐、請上坐’六個字組成了一上聯,而鄭大人用了‘茶、上茶、上好茶’六個字做下聯對上了劉大人的上聯,這上下聯對仗工整,且寓意深刻!通過這簡單的幾個字,把待人的不同态度和層次展現得淋漓盡緻,這乃是一層一層觀人、一層一層待客呀!哈哈哈哈”說罷哈哈大笑,那笑聲在茶攤中回蕩。
衆人一聽,仔細琢磨,還真是如此。
這簡單的話語中蘊含着如此巧妙的對仗和深意,不禁紛紛點頭稱贊。
從今以後,這幅對聯便成了傳世佳作,被人們傳頌。
劉、鄭、紀三人的這次相會,也成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話。
當三人都說明自己來到此處的原因時,除劉墉外,鄭燮是體察民情、紀曉岚是閑遊野晃。
鄭燮神色凝重,警告我們說:“此去江南,‘江南之水深不可測’爾等一定要小心行事。
自九子奪嫡之時起,江南‘就溝壑縱橫’難以理清。
如今雖說已過多年,但是仍有千絲萬縷難以解開,望劉大人千萬小心處置。
”他的目光中透着深深的憂慮和關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劉墉鄭重說道:“江淮是我大清國之糧倉,更是國家根本,即使抛頭灑血也不敢怠慢一二。
我意已決,多謝鄭大人提醒。
” 三人相談良久,方才起身告别。
劉墉與我、付钰三人繼續向着江南進發。
行至一處山林,忽聞前方傳來哭喊和吵鬧之聲。
山林中樹木茂密,枝葉遮擋了部分視線,隻能隐隐約約看到前方有人影晃動。
“去看看怎麼回事。
”劉墉吩咐道。
付钰驅馬前去,不多時回來說道:“大人,是一夥山賊打劫過往行人。
隻見那些山賊個個手持利刃,面露兇光,将幾輛馬車圍在中間,車上的乘客驚恐萬分,有的婦女甚至吓得瑟瑟發抖,小孩在一旁哭泣。
” 劉墉眉頭一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嚣張,走,去會會他們。
” 我等三人來到近前,隻見十幾個山賊正圍着幾輛馬車,車上的人驚恐萬分。
“住手,在這光天化日之下竟敢目無王法,攔路搶劫!視王法何在?!”劉墉大聲喝道。
山賊頭目見狀,哈哈大笑:“哪裡來的不知死活的東西,敢管老子的閑事,王法!老子就是王法。
” 付钰二話不說,拔劍而出,飛身與山賊戰在一處,我也仗劍在手縱身加入戰團。
劉墉也毫不畏懼,叽裡呱啦的指揮着我等與強盜鬥狠。
他一會兒說“付钰,小心後面”、一會兒又說“劉安,小心
這茶攤雖說簡陋,倒也還算幹淨,幾張木桌擺放其間,周圍人來人往,頗為熱鬧。
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影。
微風輕輕拂過,帶來一絲涼爽,也吹散了我們旅途的些許疲憊。
我們剛坐下不久,便瞧見一位年過六旬的老者踱步而來。
此人白發蒼蒼,面容清瘦,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堅毅與睿智,正是鄭燮鄭闆橋老先生。
鄭闆橋見到劉墉,開口說的每一句話,似乎都暗藏玄機,帶着一絲譏諷,讓人聽着總覺得别扭。
就比如他提及劉墉大比讓賢之事,說道:“劉大人,你這大比讓賢之舉,可真是高風亮節,讓人欽佩啊,不過這其中滋味,怕是隻有你自己知曉,莫不是想沽名釣譽?”他嘴上雖是贊揚,可那笑臉裡卻藏着一絲讓人難以捉摸的東西。
當相互寒暄之後,劉墉随手做了一個讓座的動作并說道“坐!”,語氣倒也還算客氣。
而就在這時,卻有一個從濰縣過來的百姓路過,他一眼看到了鄭闆橋,臉上瞬間露出驚喜與崇敬之色,趕緊上前給鄭闆橋跪下來說道:“哎呦!青天大老爺,我能在這兒碰到老爺,真是小人的福氣。
若不是您當年頂着壓力開倉放糧,小人一家老小早就餓死了!”說罷“邦邦邦”磕了三個響頭,那額頭觸地的聲音,在這嘈雜的環境中顯得格外清晰。
鄭闆橋看到來人如此,趕忙上前扶起說道:“若不為民,我何須做官,起來吧!”他的語氣堅定而又充滿關懷,眼中滿是對百姓的憐憫。
劉墉看到此處,内心深受感動。
于是說道,“來來來,闆橋先生請坐。
”鄭闆橋還沒有坐下,在座的喝茶的、打尖兒的、吃飯的、聊天兒的一聽是鄭闆橋鄭老爺,全都圍了過來,納頭行禮。
那場景,就像是平靜的湖面突然投入了一塊巨石,激起千層浪。
劉墉看到這樣情景,趕緊起身,讓出上位說道:“來來來!鄭老爺,請上坐!”。
鄭闆橋也不客氣,大踏步就坐到了劉墉的位置。
那些個萊州百姓,呼啦啦跪倒一大片,嘴裡都在念叨着感謝鄭燮當年放糧之恩。
當大家起身之後,隻聽到一個拍着巴掌的聲音道:“好——好一個‘坐,請坐,請上坐’!真乃一絕對爾!”這聲音清脆響亮,瞬間吸引了衆人的目光。
來人是誰,正是那個臭煙袋鍋子紀曉岚。
隻見他一身長衫,手持煙袋,臉上帶着幾分玩世不恭的笑容。
他大搖大擺地走來,煙袋裡的煙葉随着他的步伐微微晃動,散發着一股濃烈的煙味。
我看到紀曉岚氣兒就不打一處來,他抽的還不是什麼好煙,那股子嗆人的味道直往鼻子裡鑽,再加上他平日裡就是個大色鬼,我把頭扭到了一邊,根本不想理他。
紀曉岚卻不客氣,擠了擠就坐在了我的旁邊。
這時的鄭燮看到他坐了下來,也聽到了他的話,便對店小二說道“‘茶’!請問閣下是?” “我乃保定河間府紀曉岚是也!”紀曉岚“噴”的抽了一口煙兒,那煙霧猛地一噴,嚯——嗆得我立馬站了起來,忍不住咳嗽了幾聲。
“哦!原來是……‘上茶’,敢問閣下在哪兒高就啊?”鄭燮繼續問紀曉岚,他的眼神中帶着一絲好奇。
劉墉這時插話道:“紀大公子布衣白身,還未曾入仕。
不過紀大公子乃是才高八鬥,學富五車的才子呀!”劉墉的語氣中充滿了對紀曉岚才華的贊賞。
“小二‘上好茶’!”鄭燮一聽劉墉這麼一說,興緻盎然。
“今日本官請客!”,可不是他敢說請客嘛!幾壺茶,幾碟點心也花不了那幾個錢兒。
紀曉岚一聽又鼓掌說道:“佳對!佳對!真乃是絕佳好對!” 衆人一聽他又來了一句“絕佳好對”都有點懵,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劉墉忍不住問他為啥這樣說。
紀曉岚答道:“劉大人用了‘坐、請坐、請上坐’六個字組成了一上聯,而鄭大人用了‘茶、上茶、上好茶’六個字做下聯對上了劉大人的上聯,這上下聯對仗工整,且寓意深刻!通過這簡單的幾個字,把待人的不同态度和層次展現得淋漓盡緻,這乃是一層一層觀人、一層一層待客呀!哈哈哈哈”說罷哈哈大笑,那笑聲在茶攤中回蕩。
衆人一聽,仔細琢磨,還真是如此。
這簡單的話語中蘊含着如此巧妙的對仗和深意,不禁紛紛點頭稱贊。
從今以後,這幅對聯便成了傳世佳作,被人們傳頌。
劉、鄭、紀三人的這次相會,也成了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話。
當三人都說明自己來到此處的原因時,除劉墉外,鄭燮是體察民情、紀曉岚是閑遊野晃。
鄭燮神色凝重,警告我們說:“此去江南,‘江南之水深不可測’爾等一定要小心行事。
自九子奪嫡之時起,江南‘就溝壑縱橫’難以理清。
如今雖說已過多年,但是仍有千絲萬縷難以解開,望劉大人千萬小心處置。
”他的目光中透着深深的憂慮和關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内容! 劉墉鄭重說道:“江淮是我大清國之糧倉,更是國家根本,即使抛頭灑血也不敢怠慢一二。
我意已決,多謝鄭大人提醒。
” 三人相談良久,方才起身告别。
劉墉與我、付钰三人繼續向着江南進發。
行至一處山林,忽聞前方傳來哭喊和吵鬧之聲。
山林中樹木茂密,枝葉遮擋了部分視線,隻能隐隐約約看到前方有人影晃動。
“去看看怎麼回事。
”劉墉吩咐道。
付钰驅馬前去,不多時回來說道:“大人,是一夥山賊打劫過往行人。
隻見那些山賊個個手持利刃,面露兇光,将幾輛馬車圍在中間,車上的乘客驚恐萬分,有的婦女甚至吓得瑟瑟發抖,小孩在一旁哭泣。
” 劉墉眉頭一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嚣張,走,去會會他們。
” 我等三人來到近前,隻見十幾個山賊正圍着幾輛馬車,車上的人驚恐萬分。
“住手,在這光天化日之下竟敢目無王法,攔路搶劫!視王法何在?!”劉墉大聲喝道。
山賊頭目見狀,哈哈大笑:“哪裡來的不知死活的東西,敢管老子的閑事,王法!老子就是王法。
” 付钰二話不說,拔劍而出,飛身與山賊戰在一處,我也仗劍在手縱身加入戰團。
劉墉也毫不畏懼,叽裡呱啦的指揮着我等與強盜鬥狠。
他一會兒說“付钰,小心後面”、一會兒又說“劉安,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