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劉府喪事

關燈
    到劉墉耳朵旁輕聲說道:“皇上也有旨意給你!” 劉墉心中一驚,帶着疑惑與忐忑的心情跟着胡公公來到耳房。

    胡公公掏出乾隆手谕,劉墉趕忙下跪接旨,卻被胡公公一把拉住說:“皇上說了,不必下跪接旨!”便将手谕交給了劉墉。

    至于這手谕是何内容,咱們以後再說,這神秘的手谕仿佛是一個懸念,勾起了人們的好奇心。

     乾隆“賜祭葬”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傳遍了諸城,人們對劉家更是敬重有加。

    以後這幾日,諸城附近各大小官員及富紳前來吊唁者絡繹不絕。

    外面更是口口相傳,街頭巷尾,人們議論紛紛。

     “劉家真是榮耀啊,皇上都賜祭葬了。

    ”一位路人感慨地說道,眼中滿是羨慕與欽佩。

     “老夫人一生行善積德,這也是劉家應得的。

    ”另一個人附和着,臉上帶着一絲敬重的神情。

     當然,這消息也傳到了諸城單大員外的府中,單大小姐聽聞此事,二話不說,直接披麻戴孝,帶着丫鬟婆子,匆匆趕往劉家府宅。

    這倒不是說單大小姐攀龍附鳳,隻是此前她并不知曉劉墉奶奶亡故之事,此刻聽聞,心中唯有一個念頭,便是前來盡一份自己的心意。

     這時的單大員外雖說心中有點不好意思,但也顧不上許多了。

    畢竟,在這樣的場合,禮儀與道義更為重要。

    于是,他也帶着一家老小,懷着複雜的心情,趕往劉家府宅前去吊唁。

     劉家開始按照皇上的旨意籌備更加隆重的葬禮。

    府宅内外,布置得更加莊嚴肅穆,每一處細節都彰顯着劉家的地位與榮耀,同時也寄托着親人們對老夫人深深的懷念。

     胡公公看着一切準備停當,吃完飯,便以皇上身邊公事繁忙為由,起身告辭返京。

    他的身影在劉家衆人的目光中漸漸遠去,留下的是一份來自皇帝的關懷與榮耀。

     各地的官員聽到皇上身邊紅人胡公公都來給劉老夫人吊唁,不敢怠慢,也紛紛前來送上挽聯和祭品。

    一時間,劉家府宅前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挽聯和精美的祭品,那場面好不熱鬧,但在這熱鬧的背後,卻是親人們深深的哀傷。

     正當劉家府宅忙碌時,卻聽到“諸城鄉紳單大員外攜同家眷前來給老婦人吊唁了!”這一聲通報,讓大夥都感覺十分驚訝!我和劉墉相視一眼,心領神會,便快速走出大門迎了出去。

    隻見那單大小姐一身素缟,在侍女的陪同下,邁着那三寸金蓮,飄飄然走下轎子,宛如一朵盛開在寒冬的潔白梅花。

    她看到我和劉墉,施了一個萬福算是見過了我倆。

    倒是那單大員外上前深施一禮道:“老朽,老朽。

    都怪老朽不明事理,在此向公子賠罪了!”他的臉上帶着一絲愧疚與不安,說話的聲音也微微顫抖。

     我趕忙上前說道:“來了就好!來了就好!”然後接着說:“單老爺裡面請!裡面請!” 我和劉墉共同陪同單大員外一家迎進劉宅,施了禮、上了祭。

    把單大員外介紹給老爺劉統勳和夫人。

    夫人一臉不屑,還在為了之前的悔婚之事惱怒。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不滿與怨恨,冷冷地看着單大員外,仿佛要用眼神将他穿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時的單大小姐向老夫人的靈柩行了孫媳大禮之後,又上前向劉統勳及夫人行了參拜大禮。

    劉統勳不知緣由,很是驚訝,他細細地打量着此女,隻見她真若天女下凡一般,面容姣好,氣質優雅,而行事也彬彬有禮,一舉一動都透着大家閨秀的風範。

    經過大家說明了事情真相,劉統勳輕撚胡須微微點頭,很是欣慰。

    不過此時确實不是談婚論嫁之時,于是便暫時按下不表,将這份情感深埋在心底。

     單大小姐名喚單瑩,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并且知書達理。

    今日身穿重孝,誓要給老夫人守孝三年。

    劉統勳考慮再三,深覺不妥,經商議後,讓單瑩守孝三日為好。

    今後嘛,可常來常往,也算是給這段緣分留下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三日後,下葬當天,劉家府宅外人山人海,擁擠的人群将道路圍得水洩不通。

    樂隊奏響悲傷的樂曲,那悠揚而哀怨的曲調在空氣中回蕩,仿佛是在為老夫人的離去而哀鳴。

     劉墉捧着祖母的靈位,緩緩前行,淚水不斷地流淌,滴落在他前行的道路上。

    劉家老少皆跟在其後,每個人的臉上都帶着悲痛與不舍。

    “祖母,孫兒送您最後一程。

    ”劉墉聲音顫抖,那聲音仿佛是從靈魂深處發出的呼喚,充滿了無盡的眷戀與思念。

    母親跟在後面,聽到此話幾乎要昏厥過去,侍女們急忙小心地攙扶着,眼中滿是擔憂與焦急。

     整個葬禮過程莊重而肅穆,送葬隊伍延綿二裡地長,哭聲不絕,此起彼伏。

    人們在悲痛中緬懷老夫人的一生,她的善良、慈愛與寬容,都成為了人們心中永恒的記憶。

     葬禮結束後,劉家的名聲在當地愈發響亮,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傳奇。

     “看看人家這葬禮辦的,那叫一個風光!其他人恐怕無法與之相比了!”一位路人驚歎地說道,眼中滿是羨慕與欽佩。

     “誰叫人家劉統勳是當朝宰相呢!你沒看到皇上都派人前來治喪了!”另一個人附和着,語氣中帶着一絲敬畏。

     “劉家有此榮耀,都是祖上積德啊。

    ”一位鄉紳感慨道,臉上帶着一絲敬重的神情。

     “以後咱們諸城,劉家更是首屈一指的大戶了。

    ”另一個人說道,眼神中充滿了對劉家的敬畏與向往。

     喪事一切完畢,劉統勳把家人召集到一起,神情莊重地說道:“皇上的恩賜,是對我們劉家莫大的恩寵,大家當銘記在心。

    日後定要更加小心翼翼,忠心為國,為百姓謀福祉。

    不得借助皇上的恩賜,借助我的名聲在鄉裡作威作福,欺壓百姓,爾等謹記!”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威嚴,每一個字都像是一道命令,深深地刻在家人的心中。

     我和劉墉趕緊點頭說:“父親,孩兒明白。

    ”我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決心,仿佛在這一刻,我們已經肩負起了劉家的榮耀與責任。

     劉統勳這時才注意到,我也稱孩兒明白,有些納悶,于是衆人又把我的來曆給劉統勳講了一遍。

    劉統勳撚着胡須點了頭,并告誡我絕不能借劉家威望橫行鄉裡、欺壓百姓,若有違背定當嚴懲不貸。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嚴厲,讓我不禁打了個寒顫。

     我跪着向劉統勳明誓:“絕不會辜負老爺、夫人教誨!更不會辜負太夫人的養育之恩!”我的聲音堅定而有力,在房間裡回蕩,仿佛是在向整個劉家宣告我的決心。

     自打今兒起,劉家在諸城聲名遠揚,地位更加穩固,成為當地人有口皆碑的風雲之家。

    但在這榮耀的背後,劉家的每一個人都深知,他們肩負着更大的責任與使命,那便是傳承劉家的家風與品德,為國家和百姓做出更多的貢獻。

     喜歡我和宰相劉羅鍋請大家收藏:()我和宰相劉羅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