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坑底黑洞
關燈
小
中
大
實實。
石牆對着石階的部分,鑲嵌着一塊巨大的圓形浮雕,上面雕刻着一隻三條腿的怪鳥,其形象猙獰可怖。
齊立昂立刻認出了這隻鳥“三足烏”,有時也被稱作“太陽鳥”,它是古人用來描繪太陽的一種圖騰。
看到它,齊立昂便意識到,無論這裡是否是傳說中的虞淵,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這個地方必定與太陽有着密切的聯系。
鑲嵌在石牆上的這隻怪鳥浮雕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石牆本身方方正正,修葺得非常美觀。
牆體向左右延伸,逐漸消失在周圍的黑暗中。
牆上裝飾着連綿的雷雲紋,其間夾雜着一些奇形怪狀的漩渦形圖案,它們既像是翻滾的海浪,又像是旋轉的旋風,甚至讓人聯想到天空中聚集的雲朵。
由于知識有限,齊立昂一時無法完全理解這些圖案的含義,但他隐約感到這些圖案透露出的信息與整個建築的主題密切相關。
這堵高大的石牆背後很可能就是坑底的中心區域。
齊立昂的好奇心被強烈地激發了出來。
由于周圍沒有其他道路,他決定攀爬牆壁,以探查牆後的秘密。
齊立昂動作敏捷,輕松地翻上了牆頭。
落地後發現自己仿佛站在古城牆上的棧道上,這棧道由條石整齊砌成,寬闊平坦,隻是缺少了女兒牆和垛口。
他快步前進,想要接近中心區域,但即便接近了,那裡依舊是一片黑暗,隻有中心的一個白球兀自挺立在那裡,這讓齊立昂心中更是百思不得其解:那裡難道真的是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可是白球又是什麼呢? 直到走到近前,齊立昂的雙腳踩在上面才恍然大悟,這裡不是什麼大洞。
這坑底中心的黑色區域,居然是用黑色石頭砌成的巨大平台。
這種黑色的石頭很少見,表面質地黝黑粗糙,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蜂巢狀空洞,它不會産生任何反光,是以遠遠看去,這裡隻是黑漆漆的一片。
齊立昂站在這黑色的平台上,周圍混沌不清,什麼都看不清楚。
他試着往裡面走了走,隻覺得腳下的鞋與地面的黑石頭有着很強的摩擦力,走起路來讓人覺得格外輕松。
齊立昂在上面走了一段,發現這裡隻是一塊空空蕩蕩的大平台,沒有建築物或其他可藏身的地方。
但是中間的那個白球,卻深深的吸引着他,讓他一步步向中心走去。
齊立昂發現這裡距離平台的正中心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走了好一會兒,才漸漸走近了中心的大白球。
盡管白球已經近在眼前,他仍然不清楚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這隻白球高約十幾米,圓圓的、白白的,聳立在一個由三層黑石砌成的圓形平台上。
走近細看,表面依然是那種巨大的旋渦狀花紋,觸手所及,感覺像是紙漿塑造出來的形體,輕盈潔白。
齊立昂在平台上繞着白球轉了一圈,不經意間,竟然發現了一個可以進入的大門。
進入球内,齊立昂發現裡面非常淩亂,堆放着一些腳手架和雜物。
擡頭觀察,他便看清了白球的結構:這是一個以竹木為框架,外部用白色紙張裱糊而成的建築,類似于一個圓圓的蒙古包。
然而,這樣一個巨大的球狀物體的具體用途,卻是不得而知。
走出大白球,齊立昂這才注意到門前的區域擺放着幾排高低不一的長條桌,桌面上空無一物。
在長條桌的兩側,他驚訝地發現了兩排古代樂器——"編鐘"和"石磐",這些可都是古代帝王在祭祀時使用的禮樂樂器。
"這裡還真是一處祭壇!"齊立昂心想,"難怪越野車上的兩個人說這裡是宗主的‘祖山祭壇’。
" 齊立昂邊想邊往回走,這裡是不會關押自己的隊友,既然已經弄清了是怎麼回事,就不能在此多逗留了。
經過一天的緊張考察任務,晚上齊立昂又不得不攀山越嶺,追蹤那些押走他隊友的車隊。
此刻,他感到極度疲憊。
盡管他擁有驚人的體力,但終究是血肉之軀,難以承受這樣持續的高度緊張和體力消耗。
為了安全,他不敢在平坦的黑石平台上直接休息。
他悄悄地退回到石牆的邊緣,小心翼翼地翻過牆,落到地面的石闆路上。
齊立昂在斜坡一側找到了一個隐蔽的地方,坐了下來。
從背包中取出水壺和一些幹糧,開始補充必要的水分和能量。
在進食的同時,他不時警惕地觀察着周圍的環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個地方顯得格外奇特。
坑底的光線似乎都被中間的黑色石頭吸收了,使得四周顯得異常昏暗,仿佛置身于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中。
視線所及,是連綿不絕的石牆,它們環繞着坑底,層層疊疊,一直延伸到坑口的最頂端。
這些壯觀的景象令人歎為觀止。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接近平台的石牆保存得更為完好,且高度也遠高于崖頂的石牆。
地基和牆體都是由條石整齊堆砌而成,但牆頭卻是由長條亂石随意堆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
這些條石豎直排列,尖角朝上,高低不一,長短各異。
相比之下,坑口的石牆上的條石則顯得較小,像是交錯的犬牙。
而這裡的石牆則更像是一把把沖天的尖刀,給人一種詭異而震撼的感覺。
齊立昂忍不住再次擡頭望向天空。
坑口外原本昏暗的夜空,此時反而顯得異常明亮,宛如一塊巨大的圓形幕布懸挂在頭頂,明晃晃的,甚至讓人感到有些耀眼。
在這明亮的天幕映襯下,從坑底到崖頂的輪廓逐漸變得清晰可見。
他心中暗想,這個大坑宛如一座巨型的碗狀體育場。
那些層層疊疊的石牆,恰似觀衆席上的一排排座位,而中間的圓形平台則像是中心的舞台。
他走下來的那條石階,在坑裡總共有四條,分别從坑口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向底部的黑色平台彙集,遠遠看去就像是四條瀑布彙集到了中心的黑洞。
喜歡天禧綱請大家收藏:()天禧綱
石牆對着石階的部分,鑲嵌着一塊巨大的圓形浮雕,上面雕刻着一隻三條腿的怪鳥,其形象猙獰可怖。
齊立昂立刻認出了這隻鳥“三足烏”,有時也被稱作“太陽鳥”,它是古人用來描繪太陽的一種圖騰。
看到它,齊立昂便意識到,無論這裡是否是傳說中的虞淵,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這個地方必定與太陽有着密切的聯系。
鑲嵌在石牆上的這隻怪鳥浮雕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石牆本身方方正正,修葺得非常美觀。
牆體向左右延伸,逐漸消失在周圍的黑暗中。
牆上裝飾着連綿的雷雲紋,其間夾雜着一些奇形怪狀的漩渦形圖案,它們既像是翻滾的海浪,又像是旋轉的旋風,甚至讓人聯想到天空中聚集的雲朵。
由于知識有限,齊立昂一時無法完全理解這些圖案的含義,但他隐約感到這些圖案透露出的信息與整個建築的主題密切相關。
這堵高大的石牆背後很可能就是坑底的中心區域。
齊立昂的好奇心被強烈地激發了出來。
由于周圍沒有其他道路,他決定攀爬牆壁,以探查牆後的秘密。
齊立昂動作敏捷,輕松地翻上了牆頭。
落地後發現自己仿佛站在古城牆上的棧道上,這棧道由條石整齊砌成,寬闊平坦,隻是缺少了女兒牆和垛口。
他快步前進,想要接近中心區域,但即便接近了,那裡依舊是一片黑暗,隻有中心的一個白球兀自挺立在那裡,這讓齊立昂心中更是百思不得其解:那裡難道真的是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可是白球又是什麼呢? 直到走到近前,齊立昂的雙腳踩在上面才恍然大悟,這裡不是什麼大洞。
這坑底中心的黑色區域,居然是用黑色石頭砌成的巨大平台。
這種黑色的石頭很少見,表面質地黝黑粗糙,布滿了大大小小的蜂巢狀空洞,它不會産生任何反光,是以遠遠看去,這裡隻是黑漆漆的一片。
齊立昂站在這黑色的平台上,周圍混沌不清,什麼都看不清楚。
他試着往裡面走了走,隻覺得腳下的鞋與地面的黑石頭有着很強的摩擦力,走起路來讓人覺得格外輕松。
齊立昂在上面走了一段,發現這裡隻是一塊空空蕩蕩的大平台,沒有建築物或其他可藏身的地方。
但是中間的那個白球,卻深深的吸引着他,讓他一步步向中心走去。
齊立昂發現這裡距離平台的正中心還有很大一段距離。
走了好一會兒,才漸漸走近了中心的大白球。
盡管白球已經近在眼前,他仍然不清楚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這隻白球高約十幾米,圓圓的、白白的,聳立在一個由三層黑石砌成的圓形平台上。
走近細看,表面依然是那種巨大的旋渦狀花紋,觸手所及,感覺像是紙漿塑造出來的形體,輕盈潔白。
齊立昂在平台上繞着白球轉了一圈,不經意間,竟然發現了一個可以進入的大門。
進入球内,齊立昂發現裡面非常淩亂,堆放着一些腳手架和雜物。
擡頭觀察,他便看清了白球的結構:這是一個以竹木為框架,外部用白色紙張裱糊而成的建築,類似于一個圓圓的蒙古包。
然而,這樣一個巨大的球狀物體的具體用途,卻是不得而知。
走出大白球,齊立昂這才注意到門前的區域擺放着幾排高低不一的長條桌,桌面上空無一物。
在長條桌的兩側,他驚訝地發現了兩排古代樂器——"編鐘"和"石磐",這些可都是古代帝王在祭祀時使用的禮樂樂器。
"這裡還真是一處祭壇!"齊立昂心想,"難怪越野車上的兩個人說這裡是宗主的‘祖山祭壇’。
" 齊立昂邊想邊往回走,這裡是不會關押自己的隊友,既然已經弄清了是怎麼回事,就不能在此多逗留了。
經過一天的緊張考察任務,晚上齊立昂又不得不攀山越嶺,追蹤那些押走他隊友的車隊。
此刻,他感到極度疲憊。
盡管他擁有驚人的體力,但終究是血肉之軀,難以承受這樣持續的高度緊張和體力消耗。
為了安全,他不敢在平坦的黑石平台上直接休息。
他悄悄地退回到石牆的邊緣,小心翼翼地翻過牆,落到地面的石闆路上。
齊立昂在斜坡一側找到了一個隐蔽的地方,坐了下來。
從背包中取出水壺和一些幹糧,開始補充必要的水分和能量。
在進食的同時,他不時警惕地觀察着周圍的環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個地方顯得格外奇特。
坑底的光線似乎都被中間的黑色石頭吸收了,使得四周顯得異常昏暗,仿佛置身于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中。
視線所及,是連綿不絕的石牆,它們環繞着坑底,層層疊疊,一直延伸到坑口的最頂端。
這些壯觀的景象令人歎為觀止。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接近平台的石牆保存得更為完好,且高度也遠高于崖頂的石牆。
地基和牆體都是由條石整齊堆砌而成,但牆頭卻是由長條亂石随意堆砌,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
這些條石豎直排列,尖角朝上,高低不一,長短各異。
相比之下,坑口的石牆上的條石則顯得較小,像是交錯的犬牙。
而這裡的石牆則更像是一把把沖天的尖刀,給人一種詭異而震撼的感覺。
齊立昂忍不住再次擡頭望向天空。
坑口外原本昏暗的夜空,此時反而顯得異常明亮,宛如一塊巨大的圓形幕布懸挂在頭頂,明晃晃的,甚至讓人感到有些耀眼。
在這明亮的天幕映襯下,從坑底到崖頂的輪廓逐漸變得清晰可見。
他心中暗想,這個大坑宛如一座巨型的碗狀體育場。
那些層層疊疊的石牆,恰似觀衆席上的一排排座位,而中間的圓形平台則像是中心的舞台。
他走下來的那條石階,在坑裡總共有四條,分别從坑口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向底部的黑色平台彙集,遠遠看去就像是四條瀑布彙集到了中心的黑洞。
喜歡天禧綱請大家收藏:()天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