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x先生的捐贈
關燈
小
中
大
麼嬌貴。
千百年來,它們一直就在露天戶外接受着風霜雪雨的侵蝕,也從來沒有因此而去刻意地躲避。
當然,無盡的風雨也在它們的表面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不過這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不會因為一次暴風雪而有任何的變化。
其實,我們之前做過很多次的‘耦合實驗’,實驗證明比起這暴風雪的寒冷,這些石質的藝術品最怕的反而是烈日的烘烤暴曬,以及暴曬之後突然出現溫差懸殊的惡劣天氣。
就比如在驕陽似火的夏日午後來上一場傾盆大雨或者是冰雹,這種突然的降溫就會使雕像的表面爆裂,那才真是慘不忍睹。
再者說,過不了多久這些寶貝兒就會被搬進博物館了,就讓它們在這裡最後經曆一次大自然的洗禮吧!” 兩人說話間,一名工作人員将單闆夾遞到教授手裡,“教授,這是我們根據要求制定的吊裝方案。
如果您沒有意見,馬上就可以給那個基座進行吊裝移位。
” 史密斯教授翻看了一下單闆夾上面的幾頁吊裝結構圖,“這可是一個大家夥。
對于力學方面我不是很懂,隻要你們的方案計算得當,捆紮的着力點足夠牢固,别把它再給摔了就好!” 教授合上單闆夾遞回了工作人員。
旁邊的庫克見狀連忙說道:“教授,既然要移動那個大家夥,我們正好能對它的底部情況做一次三維掃描,省得以後再折騰了。
”史密斯教授也感覺這是個好主意,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他讓庫克叫上湯普森準備那些所需要的儀器,而自己走向了剛剛說起的那個大家夥。
大家夥是一尊體積龐大的“仰覆蓮束腰須彌座”,在這批石質藝術品裡面是最大的一個。
據說從卡車上卸下來的時候,用的是重型叉車。
由于叉車的起重功率過載,竟将它硬生生地砸在了地上。
須彌座先着地的一側将石闆鋪的地面砸出了一道深深的凹槽,到現在它還陷在裡面。
雖不至于馬上就會摔倒,但有種岌岌可危的不安全感,任誰看了都不免會有些擔心。
此時的須彌座已經按照吊裝方案被牢牢地綁定。
捆紮工作的重心放在了須彌座的蓮瓣疊澀上,所謂疊澀,指的是須彌座上端那層層堆疊并向外挑出的部分,它由三層蓮瓣緊密疊壓構成,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捆紮帶的理想隔擋。
鑒于此次搬運物品的特殊性,工程部門決定摒棄傳統的鋼絲繩,轉而采用一種強度更高、質地更加柔軟的新型碳纖維捆紮帶進行固定。
此次設計的捆紮方案極為穩固,六條繃帶在須彌座束腰的深溝中纏繞數圈後,分别從四周緊緊勒住上端的蓮瓣疊澀,并在頂部兩兩相對,形成了一個穩固的環形吊裝卡扣。
一隻疊片式羊角吊鈎已将它們牢牢地連接在一起,隻待身旁的履帶吊車啟動,便能将其輕松吊起。
史密斯教授圍着須彌座仔細轉了一圈,逐一檢查了捆紮帶的每個着力點,确保不會損傷到凸起的蓮瓣。
他對工人們的技術表示滿意,豎起了大拇指,示意可以開始吊升作業。
“轟隆隆!”随着一陣動力的轟鳴聲,早已蓄勢待發的履帶式起重機啟動了。
卷揚機緩緩拉起吊臂上的羊角鈎,傾斜一側的捆紮帶也随之緊繃起來。
一名工作人員站在須彌座旁,通過手勢精準地指揮着起重機的作業,須彌座漸漸離開了地面。
由于吊起前須彌座處于傾斜狀态,因此在它剛被拖離地面的那一刻,不可避免地左右搖擺起來,捆紮帶也随之越繃越緊。
工作人員見狀連忙擺手示意起重機停止拉升。
很快,懸空的須彌座搖擺幅度逐漸減小,當它完全靜止下來時,圍觀的幾個研究員不禁發出了一陣掌聲。
這件一直讓他們緊張不已的大家夥是移位調整工作的核心,如今能夠如此輕松平穩地被吊起,意味着它的移位工作已經成功了一半。
這讓大家如釋重負,心情輕松了許多。
起重機的駕駛員,是位擁有棕色頭發和鷹鈎鼻的高加索人。
他輕蔑地向鼓掌的人群投去一瞥,對那些人的興奮顯得不屑一顧。
他對自己操作的這台履帶式起重機信心滿滿,吊起一塊石頭底座對他來說易如反掌。
其實,這位高加索人此刻心情煩躁,隻想趕快完工去室内取暖。
在這寒冷的冬天,一大早就坐在冰冷的駕駛室裡等待吊裝,他的心情能好才怪。
再加上,研究人員磨磨蹭蹭,僅僅是為須彌座捆紮就讓他等了一個小時,這使他感到極度不悅,工作中難免帶着惡劣情緒。
史密斯教授再次與工作人員一同圍着須彌座轉了一圈,仔細檢查了那些繃得緊緊的捆紮帶,以确保接下來的移位工作萬無一失。
庫克和湯普森已帶着大量設備趕到現場。
湯普森架起了一個簡易台桌,将測繪所需的設備儀器一一連接在上面。
庫克則從黑色塑料箱中取出了一台便攜式三維掃描儀,就地進行了組裝。
湯普森目測了須彌座的離地高度,“教授,現在的起吊距離太低了,這個高度我們無法進行測繪。
升高到五十公分才能達到掃描要求。
” 史密斯教授再次拽了拽緊繃的捆紮帶,才滿意的笑了笑,向工作人員示意可以将須彌座繼續升高一點。
起重機再次發出動力的轟鳴聲,須彌座也随之被向上擡起。
或許是駕駛起重機的高加索人對教授和指揮員的小心翼翼感到不滿,又或許是他在冰冷的駕駛室裡待得太久感到難受,這次擡升動作的速度明顯比前面快了很多。
而且,到達指定高度時停止得過快,導緻須彌座在慣性作用下上下彈跳了兩下。
就是這兩下彈跳,讓站在旁邊的史密斯教授突然聽到了須彌座内部傳來的“喀、喀、喀”幾聲輕微的碎裂聲。
史密斯教授大驚失色,急忙揮手大喊:“停!停!停!都不要動。
” 喜歡天禧綱請大家收藏:()天禧綱
千百年來,它們一直就在露天戶外接受着風霜雪雨的侵蝕,也從來沒有因此而去刻意地躲避。
當然,無盡的風雨也在它們的表面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迹,不過這是日積月累的結果,不會因為一次暴風雪而有任何的變化。
其實,我們之前做過很多次的‘耦合實驗’,實驗證明比起這暴風雪的寒冷,這些石質的藝術品最怕的反而是烈日的烘烤暴曬,以及暴曬之後突然出現溫差懸殊的惡劣天氣。
就比如在驕陽似火的夏日午後來上一場傾盆大雨或者是冰雹,這種突然的降溫就會使雕像的表面爆裂,那才真是慘不忍睹。
再者說,過不了多久這些寶貝兒就會被搬進博物館了,就讓它們在這裡最後經曆一次大自然的洗禮吧!” 兩人說話間,一名工作人員将單闆夾遞到教授手裡,“教授,這是我們根據要求制定的吊裝方案。
如果您沒有意見,馬上就可以給那個基座進行吊裝移位。
” 史密斯教授翻看了一下單闆夾上面的幾頁吊裝結構圖,“這可是一個大家夥。
對于力學方面我不是很懂,隻要你們的方案計算得當,捆紮的着力點足夠牢固,别把它再給摔了就好!” 教授合上單闆夾遞回了工作人員。
旁邊的庫克見狀連忙說道:“教授,既然要移動那個大家夥,我們正好能對它的底部情況做一次三維掃描,省得以後再折騰了。
”史密斯教授也感覺這是個好主意,就一口答應了下來。
他讓庫克叫上湯普森準備那些所需要的儀器,而自己走向了剛剛說起的那個大家夥。
大家夥是一尊體積龐大的“仰覆蓮束腰須彌座”,在這批石質藝術品裡面是最大的一個。
據說從卡車上卸下來的時候,用的是重型叉車。
由于叉車的起重功率過載,竟将它硬生生地砸在了地上。
須彌座先着地的一側将石闆鋪的地面砸出了一道深深的凹槽,到現在它還陷在裡面。
雖不至于馬上就會摔倒,但有種岌岌可危的不安全感,任誰看了都不免會有些擔心。
此時的須彌座已經按照吊裝方案被牢牢地綁定。
捆紮工作的重心放在了須彌座的蓮瓣疊澀上,所謂疊澀,指的是須彌座上端那層層堆疊并向外挑出的部分,它由三層蓮瓣緊密疊壓構成,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捆紮帶的理想隔擋。
鑒于此次搬運物品的特殊性,工程部門決定摒棄傳統的鋼絲繩,轉而采用一種強度更高、質地更加柔軟的新型碳纖維捆紮帶進行固定。
此次設計的捆紮方案極為穩固,六條繃帶在須彌座束腰的深溝中纏繞數圈後,分别從四周緊緊勒住上端的蓮瓣疊澀,并在頂部兩兩相對,形成了一個穩固的環形吊裝卡扣。
一隻疊片式羊角吊鈎已将它們牢牢地連接在一起,隻待身旁的履帶吊車啟動,便能将其輕松吊起。
史密斯教授圍着須彌座仔細轉了一圈,逐一檢查了捆紮帶的每個着力點,确保不會損傷到凸起的蓮瓣。
他對工人們的技術表示滿意,豎起了大拇指,示意可以開始吊升作業。
“轟隆隆!”随着一陣動力的轟鳴聲,早已蓄勢待發的履帶式起重機啟動了。
卷揚機緩緩拉起吊臂上的羊角鈎,傾斜一側的捆紮帶也随之緊繃起來。
一名工作人員站在須彌座旁,通過手勢精準地指揮着起重機的作業,須彌座漸漸離開了地面。
由于吊起前須彌座處于傾斜狀态,因此在它剛被拖離地面的那一刻,不可避免地左右搖擺起來,捆紮帶也随之越繃越緊。
工作人員見狀連忙擺手示意起重機停止拉升。
很快,懸空的須彌座搖擺幅度逐漸減小,當它完全靜止下來時,圍觀的幾個研究員不禁發出了一陣掌聲。
這件一直讓他們緊張不已的大家夥是移位調整工作的核心,如今能夠如此輕松平穩地被吊起,意味着它的移位工作已經成功了一半。
這讓大家如釋重負,心情輕松了許多。
起重機的駕駛員,是位擁有棕色頭發和鷹鈎鼻的高加索人。
他輕蔑地向鼓掌的人群投去一瞥,對那些人的興奮顯得不屑一顧。
他對自己操作的這台履帶式起重機信心滿滿,吊起一塊石頭底座對他來說易如反掌。
其實,這位高加索人此刻心情煩躁,隻想趕快完工去室内取暖。
在這寒冷的冬天,一大早就坐在冰冷的駕駛室裡等待吊裝,他的心情能好才怪。
再加上,研究人員磨磨蹭蹭,僅僅是為須彌座捆紮就讓他等了一個小時,這使他感到極度不悅,工作中難免帶着惡劣情緒。
史密斯教授再次與工作人員一同圍着須彌座轉了一圈,仔細檢查了那些繃得緊緊的捆紮帶,以确保接下來的移位工作萬無一失。
庫克和湯普森已帶着大量設備趕到現場。
湯普森架起了一個簡易台桌,将測繪所需的設備儀器一一連接在上面。
庫克則從黑色塑料箱中取出了一台便攜式三維掃描儀,就地進行了組裝。
湯普森目測了須彌座的離地高度,“教授,現在的起吊距離太低了,這個高度我們無法進行測繪。
升高到五十公分才能達到掃描要求。
” 史密斯教授再次拽了拽緊繃的捆紮帶,才滿意的笑了笑,向工作人員示意可以将須彌座繼續升高一點。
起重機再次發出動力的轟鳴聲,須彌座也随之被向上擡起。
或許是駕駛起重機的高加索人對教授和指揮員的小心翼翼感到不滿,又或許是他在冰冷的駕駛室裡待得太久感到難受,這次擡升動作的速度明顯比前面快了很多。
而且,到達指定高度時停止得過快,導緻須彌座在慣性作用下上下彈跳了兩下。
就是這兩下彈跳,讓站在旁邊的史密斯教授突然聽到了須彌座内部傳來的“喀、喀、喀”幾聲輕微的碎裂聲。
史密斯教授大驚失色,急忙揮手大喊:“停!停!停!都不要動。
” 喜歡天禧綱請大家收藏:()天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