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過稿
關燈
小
中
大
狄大勇坐在了窗邊,在午後明媚的陽光下,很快就開始看這個故事。
傅明彥到底是重生的人士,火熱年代的文學在整個文學史上占比都很少。
最終他的文字和這個火紅年代的出版物有些差别,呈現的文風首先給狄大勇的感覺就是——新。
卻不是出格的新,是一種文字上的清新之美。
現在的文章過于闆正、字正腔圓,看着的時候,就像是有大鑼大鼓在敲打,耳朵、肺腑之間都是嗡嗡的響動聲。
手中的《雙面人生》的稿子帶着一種樸質的清新之感,娓娓道來解放前期的故事。
跳脫出陳舊的框架,用詞輕松又準确,甚至有些地方,甚至帶着點優美,但是全文的信仰是沒有問題的。
在狄大勇看來,這稿子有着堅定共産主義信仰的内核。
本來狄大勇還在用審稿人的角度看小說,被這個故事吸引了以後,他開始用純粹讀者的角度來看小說。
顧玉惜看這個十萬字的故事,看了足足三天的時間,輪到了專業的審稿人士,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就把故事看完了。
從書中的故事脫身而出後,狄大勇可以再用審稿人的角度來回看這個故事。
《雙面人生》這個故事,真實的曆史和小說一定的虛構結合得很好。
另外切入點很有意思,主角一開始是逃避分子,是一個軍統的小官員。
這樣的身份,天然就讓人想要看下去,後面于則正的轉變也是情理之中的。
于則正作為軍統的小官員,要不是見到了軍統腐朽的一面,同時又被共産主義的光輝所打動,怎麼會堅持走上正确的道路。
看完了故事,感受到于則正在抗戰裡所做的事情,想着他的改變,狄大勇就覺得一開始讓人皺眉頭的設置簡直是太妙了。
這個讓人感覺到新鮮的故事裡,還有一個新鮮的元素那就是愛情了。
為了和文章格調相符合,就算是于則正最後和翠蘋做了真夫妻,也沒有寫兩人的親密,他們兩人是因為革命信仰的相同,見到了雙方身上的閃光點後而相互吸引的。
一個大字不識的鄉下女人,居然還有一個身份是遊擊隊的隊長,她确實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隻要是看過文章的人都會被她閃閃發亮的靈魂所吸引。
翠蘋、翠蘋! 愛上這樣一個女人,實在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就算是最後于則正去了寶島,翠蘋抱着孩子輕易無法離開村子的女戰士,狄大勇也不擔心翠蘋會有什麼不好的結局。
就像是狄大勇覺得,這個生命力旺盛的女戰士,還會好好活下去。
擔心毀壞稿件,狄大勇甚至沒有摩挲稿紙,隻是摩挲自己的金屬杆英雄鋼筆。
金屬的花紋被磨得發亮,狄大勇還沉浸在故事的餘韻裡。
要給審稿意見?還有修改文? 狄大勇覺得,這個稿子按照他的标準可以直接發表,也好像沒什麼好修改的。
隻是,能過稿嗎? 他們主編是偏保守的性格,很有可能不會給這個稿子過稿。
不過也可以理解,當年主編的兒子差點就出國了,因為害怕坐飛機,在國内坐過一次飛機就大喊大叫的,最後擔心去國外的飛機上丢人,就不出國了。
沒曾想,就是不出國的這個決定,救了主編一家,在火熱年代裡沒挨過批鬥,不然還不知道現在如何。
想着主編的經曆,狄大勇感覺主編那邊可能過不了稿子。
“回神了。
”另一個叫做林慧的編輯問道,“一下午看着你頭也不擡的,稿子怎麼樣?” “寫得好,是個很好的故事。
” 狄大勇斬釘截鐵的回答讓林慧挑挑眉,“這麼好的稿子?” 狄大勇:“可閱讀性很強,故事很好,政治傾向沒問題,就是有一個問題,它太新了。
如果要是出版了,說不定會是劃時代的作品。
” 林慧立即感興趣了,想要拿稿子,狄大勇立即吩咐:“稿子你可以帶回去看,但是這稿子是教育部那邊托人送過來的,萬一咱們這裡沒過稿子,還得給人完完整整送回去。
” 林慧瞥見了旁邊拆開的帶着紅色印刷體教育部字樣,不由得說道:“那是應該小心點,我家裡最近挺亂,我幹脆明天早晨再來拜讀這個稿子。
” 狄大勇猶豫地說:“徐科長讓我快點審稿,我這邊看過沒問題,應該早點交給主編。
” “人走了教育部的關系來送稿子,如果能過稿肯定還是希望過稿啊。
”林慧笑了笑說道,“你都覺得好,我看看,還有讓小王也看看,然後再給主編看。
” 狄大勇覺得說的有道理,他是真心實意喜歡裡面的角色,希望這本書能夠由他們出版社出版。
· 第二天林慧看了稿子,林慧的眼眶甚至還紅了。
林岚的死亡讓她動容,翠蘋的人格魅力讓她又哭又笑的。
最後遺憾是這樣的結局,居然咫尺天涯,翠蘋留在大陸,于則正去了海島繼續執行潛伏工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對于那段才過去的曆史,林慧作為曆史專業畢業的人很清楚。
《雙面人生》裡面沒有寫于則正的結局,但是在去了海島以後,因為内部出現了叛徒,導緻海島上被潛伏的革命同志被抓了一大批。
林慧想着曆史上英雄的結局,忍不住和狄大勇探讨最後的結局,“為什麼是這樣的結局呢?我覺得翠蘋很可憐……” “于則正是一個縮影,為了抗戰的最終勝利,選擇去了海島。
在當時的狀況下,那麼艱難的抗戰都結束了,以為隻有一段時間就會徹底解放島嶼,卻沒想到那是一場漫長的對峙。
” “你不用擔心翠蘋,她提到過,給太行山家屬發烈士證,失去了丈夫确實是一件難過的事情,但是生活還在繼續,她還有一個孩子!再說革命事業也獲得了最終的成功。
” 狄大勇的語氣昂揚,林慧也不由得點頭。
林慧說道:“真希望早點刊印出來,我一定要好好看幾遍這個故事。
” 正好辦公室的另一個年齡最小的王冬至同志打水回來了,兩人同時跑了過去,站在他桌子前。
狄大勇、林慧兩人都是正經的大學生,當年畢業以後分配到出版社工作的,王冬至隻有高中文化水平,他是爸爸曾經是編輯,為了讓王冬至不下鄉,崗位給了王冬至。
王冬至見着辦公室的兩個前輩過來,刷得一下站起來,“狄哥
傅明彥到底是重生的人士,火熱年代的文學在整個文學史上占比都很少。
最終他的文字和這個火紅年代的出版物有些差别,呈現的文風首先給狄大勇的感覺就是——新。
卻不是出格的新,是一種文字上的清新之美。
現在的文章過于闆正、字正腔圓,看着的時候,就像是有大鑼大鼓在敲打,耳朵、肺腑之間都是嗡嗡的響動聲。
手中的《雙面人生》的稿子帶着一種樸質的清新之感,娓娓道來解放前期的故事。
跳脫出陳舊的框架,用詞輕松又準确,甚至有些地方,甚至帶着點優美,但是全文的信仰是沒有問題的。
在狄大勇看來,這稿子有着堅定共産主義信仰的内核。
本來狄大勇還在用審稿人的角度看小說,被這個故事吸引了以後,他開始用純粹讀者的角度來看小說。
顧玉惜看這個十萬字的故事,看了足足三天的時間,輪到了專業的審稿人士,用了一下午的時間,就把故事看完了。
從書中的故事脫身而出後,狄大勇可以再用審稿人的角度來回看這個故事。
《雙面人生》這個故事,真實的曆史和小說一定的虛構結合得很好。
另外切入點很有意思,主角一開始是逃避分子,是一個軍統的小官員。
這樣的身份,天然就讓人想要看下去,後面于則正的轉變也是情理之中的。
于則正作為軍統的小官員,要不是見到了軍統腐朽的一面,同時又被共産主義的光輝所打動,怎麼會堅持走上正确的道路。
看完了故事,感受到于則正在抗戰裡所做的事情,想着他的改變,狄大勇就覺得一開始讓人皺眉頭的設置簡直是太妙了。
這個讓人感覺到新鮮的故事裡,還有一個新鮮的元素那就是愛情了。
為了和文章格調相符合,就算是于則正最後和翠蘋做了真夫妻,也沒有寫兩人的親密,他們兩人是因為革命信仰的相同,見到了雙方身上的閃光點後而相互吸引的。
一個大字不識的鄉下女人,居然還有一個身份是遊擊隊的隊長,她确實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隻要是看過文章的人都會被她閃閃發亮的靈魂所吸引。
翠蘋、翠蘋! 愛上這樣一個女人,實在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就算是最後于則正去了寶島,翠蘋抱着孩子輕易無法離開村子的女戰士,狄大勇也不擔心翠蘋會有什麼不好的結局。
就像是狄大勇覺得,這個生命力旺盛的女戰士,還會好好活下去。
擔心毀壞稿件,狄大勇甚至沒有摩挲稿紙,隻是摩挲自己的金屬杆英雄鋼筆。
金屬的花紋被磨得發亮,狄大勇還沉浸在故事的餘韻裡。
要給審稿意見?還有修改文? 狄大勇覺得,這個稿子按照他的标準可以直接發表,也好像沒什麼好修改的。
隻是,能過稿嗎? 他們主編是偏保守的性格,很有可能不會給這個稿子過稿。
不過也可以理解,當年主編的兒子差點就出國了,因為害怕坐飛機,在國内坐過一次飛機就大喊大叫的,最後擔心去國外的飛機上丢人,就不出國了。
沒曾想,就是不出國的這個決定,救了主編一家,在火熱年代裡沒挨過批鬥,不然還不知道現在如何。
想着主編的經曆,狄大勇感覺主編那邊可能過不了稿子。
“回神了。
”另一個叫做林慧的編輯問道,“一下午看着你頭也不擡的,稿子怎麼樣?” “寫得好,是個很好的故事。
” 狄大勇斬釘截鐵的回答讓林慧挑挑眉,“這麼好的稿子?” 狄大勇:“可閱讀性很強,故事很好,政治傾向沒問題,就是有一個問題,它太新了。
如果要是出版了,說不定會是劃時代的作品。
” 林慧立即感興趣了,想要拿稿子,狄大勇立即吩咐:“稿子你可以帶回去看,但是這稿子是教育部那邊托人送過來的,萬一咱們這裡沒過稿子,還得給人完完整整送回去。
” 林慧瞥見了旁邊拆開的帶着紅色印刷體教育部字樣,不由得說道:“那是應該小心點,我家裡最近挺亂,我幹脆明天早晨再來拜讀這個稿子。
” 狄大勇猶豫地說:“徐科長讓我快點審稿,我這邊看過沒問題,應該早點交給主編。
” “人走了教育部的關系來送稿子,如果能過稿肯定還是希望過稿啊。
”林慧笑了笑說道,“你都覺得好,我看看,還有讓小王也看看,然後再給主編看。
” 狄大勇覺得說的有道理,他是真心實意喜歡裡面的角色,希望這本書能夠由他們出版社出版。
· 第二天林慧看了稿子,林慧的眼眶甚至還紅了。
林岚的死亡讓她動容,翠蘋的人格魅力讓她又哭又笑的。
最後遺憾是這樣的結局,居然咫尺天涯,翠蘋留在大陸,于則正去了海島繼續執行潛伏工作。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對于那段才過去的曆史,林慧作為曆史專業畢業的人很清楚。
《雙面人生》裡面沒有寫于則正的結局,但是在去了海島以後,因為内部出現了叛徒,導緻海島上被潛伏的革命同志被抓了一大批。
林慧想着曆史上英雄的結局,忍不住和狄大勇探讨最後的結局,“為什麼是這樣的結局呢?我覺得翠蘋很可憐……” “于則正是一個縮影,為了抗戰的最終勝利,選擇去了海島。
在當時的狀況下,那麼艱難的抗戰都結束了,以為隻有一段時間就會徹底解放島嶼,卻沒想到那是一場漫長的對峙。
” “你不用擔心翠蘋,她提到過,給太行山家屬發烈士證,失去了丈夫确實是一件難過的事情,但是生活還在繼續,她還有一個孩子!再說革命事業也獲得了最終的成功。
” 狄大勇的語氣昂揚,林慧也不由得點頭。
林慧說道:“真希望早點刊印出來,我一定要好好看幾遍這個故事。
” 正好辦公室的另一個年齡最小的王冬至同志打水回來了,兩人同時跑了過去,站在他桌子前。
狄大勇、林慧兩人都是正經的大學生,當年畢業以後分配到出版社工作的,王冬至隻有高中文化水平,他是爸爸曾經是編輯,為了讓王冬至不下鄉,崗位給了王冬至。
王冬至見着辦公室的兩個前輩過來,刷得一下站起來,“狄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