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關燈
小
中
大
斑駒突然打個響鼻:“吐噜噜——”。
魏文通坐騎受到驚吓,轉身就跑! 大家在台上看,那馬又蹦又跳,勒都勒不住。
炀帝道:“看來,朕需賜魏将軍一匹好馬了!”衆臣皆大笑不止。
魏文通羞惱至極,費半天勁才把馬控制住。
“煙雲獸啊煙雲獸,害我當衆出醜!”他舉鞭想打,卻擔心再次把馬打驚,隻好把心裡的火壓下去。
這匹馬其實久經沙場,卻不知怎的,今日如此顯怯。
五斑駒站在那,一直森嚴淩厲,鎮定如常。
魏文通心裡更加羨慕。
“魏将軍,末将有禮了!”成都施禮道。
此時的他,身長一丈,虎目濃眉,好不帥氣英武!魏文通微微點頭,并未放心上。
然而當看兵器時,他登時心裡發怵——隻瞧那馬的得勝鈎上,斜挂一柄鳳翅镏金镗,至少有三百斤重!想想自己的青龍刀,還是不要與之相碰為好。
馬不行,力也不如人,這武究竟怎麼比?魏文通手捋須髯,心裡快速盤算。
遲疑中,一時忘記回禮。
成都倒不在乎,默默抽出镗,擺好架勢,隻等他上前。
“宇文将軍,馬上交戰太過平常。
咱們今日換個比法如何?”魏文通裝出一副厭倦模樣。
成都點點頭:“但聽魏将軍吩咐。
” “兩軍交戰,箭法乃接敵首式,不知比箭可否?” “可以。
”成都收了镗,取出師父贈與的寶弓。
他答應得這麼痛快,魏文通可沒想到。
“這小子,莫非射箭也行?”他心裡登時又沒了底。
但話已出口,不好輕易更改,隻得一心求勝。
花刀帥其實箭術高超,能于萬軍中取敵将首級。
但今日比武,若想确保必勝,着實需動一番腦筋。
見設靶的兵士經過,魏文通忙叫住領隊,耳語一番。
靶豎起時,看台随即喧嚣起來。
“這麼遠,似乎有二百步?不,大概有三百步!能射過去嗎?”衆人争論時,設靶的小官大聲奏報:“靶距三百七十步!” “開什麼玩笑,哪有把靶設這麼遠的?唬人吧,一會看他倆出醜!對,對,等着出醜吧!” 炀帝瞅瞅身旁,皇叔楊林同樣滿是疑惑。
靠山王楊林乃開國元勳,戎馬一生,沒想到他隻是靜觀深思,未置可否。
“諸位将軍,有誰能射中此靶?”炀帝不甘心,又問其餘武将。
可大家皆把頭低下,不敢應聲。
“哎!”炀帝面露失望,隻好把目光又投向場上。
一通鼓後,宇文成都與魏文通同時舉弓。
靶是按照魏文通的要求設置,大家自然更想看他如何命中。
“都瞅準了啊!”衆臣互相叮囑,唯恐遺漏半點兒細節。
“嗖、嗖、嗖”。
正當大家關注魏文通時,成都三箭已射完。
“射這麼快,許是放棄了!”台上有人小聲嘀咕。
果然,遠處一面大藍旗忙不疊連揮三下,稍後傳信兵士到台前奏報:“宇文将軍三箭脫靶。
” “哈哈哈哈……”譏笑聲不絕于耳,炀帝不禁闆起臉,不耐燥地攆走上前添酒的侍女,将全部目光投在魏文通身上。
魏文通面沉似水,丁字步大開,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嬰兒,拉弓如滿月——“嗖!”遠處紅旗揮動,看台上贊歎聲和掌聲頓時響成一片……當紅旗揮至第三次,場上已是千軍呐喊,萬鼓齊鳴。
傳信兵士台前奏報:“魏将軍三箭全中。
” 炀帝興奮至極:“快召喚二位将軍,朕要親自給魏将軍倒酒!”不一會,二人都到台前,中箭的箭靶也一并送來。
“三支!”炀帝龍顔大悅。
魏文通領過賜酒,歡快地一飲而盡!就在宰相楊素要宣布比武結果,一直沉默的宇文成都說話了:“大人請慢,末将的靶還未認真驗看呢。
” 台間一陣竊笑,炀帝也闆起臉,不悅地問:“你不想認輸!?” 卻見成都跪下,道:“驗靶人員失察,請陛下明鑒!” 炀帝盯他好一陣,強壓住怒火,沖靠山王使了個眼色。
楊林心領神會,立即遣侍衛取他那隻靶。
衆大臣紛紛離座,皆忐忑不安地等。
須臾間,兩騎馳回。
侍衛們下馬後一路快跑,衆臣匆忙讓開道路,目送那靶擡至禦前。
“呀!”看到箭靶,炀帝驟然一愣。
靠山王趕緊上前,仔細驗看,隻見靶心上,僅有三個不起眼的小洞! 衆臣抻長脖子看,皆一臉發蒙。
楊林用手去摳,将那幾乎密合的小洞擴大一些,從中拈出一根羽纖;這纖毛極細,用嘴一吹便能飄在空中。
再摳其餘倆洞,又找出同樣幾根。
憑他幾十年沙場經驗,這些洞毫無疑問是箭镞造成,羽纖便是箭羽穿過時的殘留。
“靶上三個洞确為箭洞!”靠山王審慎再三,最後向炀帝禀報。
群臣頓時炸開鍋,七嘴八舌地議論。
“箭呢,箭在何處?”炀帝似乎仍有些不太相信,追問道。
“箭穿靶心後,皆落在四百步處。
”侍衛禀報,同時把三支箭用托盤呈上。
炀帝一支支拿起來仔細查看,又給王爺和大臣們傳看。
全場人無不啧啧稱奇,佩服得五體投地。
靠山王楊林心裡最清楚:三隻箭的箭羽全秃了,若非穿過箭靶所緻,事先損了羽的箭,斷然無法飛那麼遠。
“陛下,臣有話說!”魏文通突然雙膝跪倒,面露不悅。
炀帝揮揮手,示意他講。
“方才宇文将軍隻驗了靶,臣懇請陛下,再驗一下他的弓!” “哦?”大臣們皆很吃驚,搞不清他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
“臣四歲拜師,經三十年苦練,方能射三百七十步靶。
宇文将軍年紀輕輕,不但箭穿靶心,而且至四百步距離——臣以為,他定然是勝于弓,而非勝于人。
” 魏文通慷慨激昂地說,果然賺得不少同情。
有大臣一旁鼓噪:“讓魏将軍用他的弓,射三箭試試!對,換了弓,再比三箭,才算公平!” 炀帝瞅瞅魏文通,再瞅瞅宇文成都,最後把目光停留在宰相身上。
宰相楊素心領神會,當即宣布二人換弓,禦前再比三箭! 這回觀衆離得近,看得清楚;輸的一方,斷再無話可說。
靶增加到四百步,魏文通用成都弓先射。
隻見他左手托弓,右手扣弦,瞄準好後屏息運力:“咳——!咳——!咳——!”大吼三聲後,吃奶勁都使出,弓弦卻如鐵鑄的一般,根本拉不開!他連試三次,直累得精疲力竭,熱汗直淌。
台上讪笑聲驟起,魏文通沒想到自己一代名将,今日能出此大醜!楊林禁不住好奇,走上去接過弓,連試兩次——同樣拉不開。
沒想到威名赫赫的靠山王(大隋第八好漢),同樣隻能望弓興歎。
炀帝臉色凝重,瞅向宇文成都。
成都二話不說,拿起魏文通的弓,一口氣連射三箭,箭箭命中靶心。
炀帝一揮手:“将靶移至五百步!” 衆人皆為成都捏把汗,畢竟射這麼遠的靶,誰也不曾聽說。
隻見他拾起魏文通的弓,看了看,又掂了掂,最後把弓放下。
“你,可是沒把握?”炀帝問。
“啟禀皇上,這弓雖是寶弓,但骨單弦細,最多隻能射四百步。
再遠距離,臣擔心給拉壞了,無法向魏将軍交待。
”成都誠懇地道。
魏文通正憋氣,聽了這話終于找到機會,心說:“敢小瞧俺寶貝,叫你出醜!”當即跪到禦前,發誓道:“此弓若不堪用,臣甘願認輸,并為宇文将軍牽馬!” 炀帝微笑着點頭。
成都這才放心,重又拾起弓,扣弦瞄準。
眼見他用力一點點增大,弓弦逐漸扯得像線兒那麼細;衆臣皆大氣不敢出,生怕不小心一聲咳嗽,驚斷了弦兒。
突然“啪”的一聲,弓弦還是崩斷。
炀帝遺憾地歎一聲,魏文通頓時像洩氣的皮球,沒了精神。
成都一臉愧疚,默默把斷弓放下,拾起師父當初贈與自己的寶弓,拉架式重新瞄準。
“嘣——”寶弓像一隻絕倫的琴,金屬般弦音未止,利箭已深深穿進靶心! 驚詫,凝結在所有人眼中! 滿弓勁射的雄武,深深烙進每個人腦海! 橫勇無敵之霸氣,震撼全場人心靈! 靠山王心道:“這若在戰場上,敵恐未覺,就已一命嗚呼。
” “好!”炀帝興奮地霍然起身,群臣也一齊起身叫好。
宰相幹咳兩聲,瞅瞅魏文通,沒有宣布成績。
魏文通識趣地拱拱手,自覺退下,悄悄隐沒在一片喧嚣中。
第四場比武,宇文成都對陣僅存勝者,裴元慶。
未動刀戈,箭勝魏文通,成都下場時滴汗未出,纖塵不染。
月兒卻仍擔心的要命,圍着他與五斑駒檢查好幾圈,直到确認無一點傷,才松口氣。
成都食指輕刮了下她鼻子,假裝嗔怒道:“想渴死我嗎,馬上又要上場了!”她恍然大悟,趕緊跑着去倒茶水。
喝足了水,成都抖擻精神,準備再次上場。
剛欲擡腿上馬,忽然發現前方有人攔住。
此人紫面長髯,威風中顯得異常恭敬。
成都看清來人後大為吃驚,忙拱手道:“竟是魏将軍大駕光臨!” 來者正是剛敗下場的魏文通。
聽說他姓魏,月兒趕緊下意識護到成都身前,生怕此人是來複仇。
魏文通拱手解釋道:“敗将特來給天寶将軍牽馬。
” 成都眉頭微皺,道:“士可殺,不可辱,成都恕難從命!”說罷,回身便走。
魏文通緊追一步道:“君子一言,驷馬難追;既然勝負已定,我自當履行諾言。
” 成都背對他,面色凝重:“比武輸赢是小,戰場勝敗乃大,将軍切勿挂心上。
況且單以箭論輸赢,未免以偏蓋全,算不得真本事。
” “這還不叫本事?”魏文通質疑道:“三百七十步,箭穿靶心而過;五百步,箭無虛發。
滿朝文武為你喝彩,天下人都曉得你箭術高超,你還說不算本事?”他越說越血氣上湧:“你是假意安慰我,還是故意挖苦我,貶損我?” 這時戰鼓聲響起,進場時間已到。
成都驟然轉身,直勾勾盯住魏文通。
隻見其雙拳緊握,怒視良久,才一點一點平壓住火氣;稍後長籲一口氣,推心道:“将軍切莫隻看眼下。
成都比武,絕非為争個人短長!” “昨日邊關急報,突厥騎兵二十萬向長城進犯,朝廷正急于選拒敵之将。
京畿目前僅有騎兵六萬,此番出征勝負難料,成都決心以死報國,毋連累其他将軍!” 月兒聽說,心中陡然一驚,緊緊抱住哥哥的胳膊,生怕失去他。
成都輕拍她手,權當安慰,繼續對魏文通道:“師父叫我牢記‘濟國安邦、禦侮保家’。
如今突厥、高句麗和吐谷渾皆不安分,國家邊亂不斷。
你我效力朝廷,皆應以大局為重,切勿争個人短長。
” 這些話發自肺腑,魏文通終于感覺出來;他這才相信,對方是真心報國,對自己無一絲輕薄之意。
二遍鼓響起,傳令官跑來,催促天寶将軍快些上場。
魏文通走近五斑駒,輕撫馬頭,神情專注。
成都匆忙介紹:“此乃末将坐騎,五斑駒。
” 他仔細端詳許久,突然放聲大笑;周圍人迷惑,皆面面相觑。
成都試探地問:“将軍也是愛馬之人?” 他笑聲戛然而止,對成都道:“因為你有寶馬,我不敢與你馬戰。
未想到你還有寶弓,使我一敗塗地,顔面盡失。
” 成都愣怔當場,不知如何安慰。
五斑駒卻“啾”一聲嘶鳴,前蹄跺地,長頸搖動,似乎聽懂了魏文通的話,有所感觸。
魏文通苦笑一聲:“好通人性的馬!若我能有這樣的馬,該多好!” “若你真喜歡它,以後可以常來看它!”月兒自豪地一笑。
她就是這樣,無論誰喜歡五斑駒,就立即對誰好,不管之前和人家什麼态度。
魏文通被她孩子氣的單純,逗得不禁想笑,可旋即闆起臉,假裝生氣道:“我可不喜歡你的馬,我今日出醜——全怪它!” 月兒吐了吐舌頭,尴尬地扮個鬼臉,把頭幸福地貼在馬頸上。
五斑駒會心的一聲長嘶,更顯兩者親密無間。
看馬和她的親近勁兒,魏文通竟生起一絲妒意。
他不甘心地拍拍馬頸,仰天歎道:“罷了罷了,終究還是武藝不如人,魏文通認輸便罷!”說完,最後望一眼五斑駒,轉身毅然離去。
“裴元慶錘重三百斤,要當心!”他中途冷冷扔下這一句。
成都分明聽出溫暖,默默一拱手,感激地目送他遠去。
回到場中,見着裴元慶,果然被其雙錘一驚。
那錘叫“八棱梅花亮銀錘”,每個如五升鬥大,握在十歲娃娃手中,真容易讓人懷疑是木頭做的。
若不是魏文通善意提醒,或許真要輕敵吃虧。
“你這娃娃甚是厲害,小小年紀竟然所向披靡;将來長大,必為國之棟梁!”成都甚喜愛他,忍不住誇贊道。
怎知裴元慶不領情,右錘直指他道:“哼,莫要小看人!敢把我當小孩兒,叫你吃虧!” 成都聽這話,不禁眉頭緊鎖——與一個孩子較真,有損天寶将的威名;可今日不比,又不知如何收場。
猶豫半天,實在找不着說辭,隻道:“你畢竟是孩子,我不打你,你好自回家吧。
” “呔!讓你狂妄,看錘!”裴元慶聽不進去,策馬掄錘便砸。
頭頂惡風勁急,成都卻不躲,隻把镗橫着迎上。
就聽“哐!”一聲巨響,雙錘同時被彈出去。
“呀!”裴元慶吃驚道:“好大的勁力!” 成都雙手虎口一陣酸麻,心中慨歎:“這哪是個娃娃!”所幸沒輕率對待,否則真要吃虧。
“你敢不敢再接我一錘?”裴元慶就是這樣,遇到勁敵絲毫不怯,反而愈戰愈勇。
成都微笑着點頭。
“哇呀呀——”這回,娃娃可使了全力,雙錘借上馬的沖勁,像洪水勢不可擋。
成都不敢大意,雙腿夾緊馬腹,将镗架起;五斑駒善解人意,馬镫踏緊瞬間,猛地躍步前蹿,一齊發力向對方撞去。
“喀嚓!”驚雷般巨響過後,看台上幾隻杯盞震落在地。
撞擊過後,兩匹馬紛紛倒退,兩人皆極力挽缰。
五斑駒不愧是寶馬,六七步便及時收住,腿勁了得;而對面馬,倒退十幾步後,半邊屁股坐到地上,差點将裴元慶掀落! 成都擔心娃娃安危,關切地問:“怎麼樣?” “小爺沒事,再來!”裴元慶将脖子一梗,提起馬重要再打。
靠山王十分擔憂:“裴元慶再厲害,畢竟隻是個娃娃,若持久打下去,難免會受傷;可不讓打吧,以他的性格,斷不會善罷甘休,這該如何是好?”楊林心裡焦急,不由看向炀帝。
炀帝是位細心之人,剛才裴元慶的坐騎幾乎跌倒,别人忽略過去,他卻放在心上。
問詢旁人,了解那馬名叫“抓地虎”,瞅着還算是威武,但總感覺似乎馬齡不足,耐力稍不濟。
再仔細觀察一番,他越發堅信,這馬與它主人一樣,皆未長大,必須趕緊叫停;否則,大隋恐折損一員未來的猛将。
回頭時,恰好瞅見靠山王。
兩人目光一碰,當即了解對方心意。
炀帝擺擺手,示意停止比武;靠山王領旨,立即通知宰相。
場上兩人拉開架式,正要進行第三輪較量,忽聞看台上金聲鳴起。
傳令兵随後即到,傳聖上口谕道:“召宇文成都、裴元慶二位将軍!” 成都趕緊借勢離開。
裴元慶悻悻收起兵器,萬分不甘地尾随離場。
見兩位勇将平安回來,靠山王欣慰萬分,心想又為大隋立件功勞。
炀帝更春風拂面,心中定下了抵禦突厥的人選。
“你二人可知,朕為何召你們回來?”炀帝問道。
裴元慶想了想,看向身旁。
旁邊成都叩首道:“恕臣們愚鈍,還請陛下明示。
”其實,自己早猜出大概;不肯說出,隻怕惹惱裴元慶。
這孩子心高氣傲,除非今日拼出輸赢,否則斷難收場! 炀帝瞅瞅天寶将,微微點頭。
宇文成都正直、忠厚且寬容,這些品質,許多大臣并不具備。
炀帝雖然荒淫,但對于人心把握,卻十分老練;底下人心裡想什麼,他往往一瞅便知。
隻見他清清嗓子,朗聲道:“當下邊疆不穩,突厥新可汗繼位後,不臣之心日顯;國内又寇盜橫行,民變不休。
内憂外患之際,棟梁之才彌足珍貴。
二位皆乃翹楚,兩虎相争,難免一傷;那樣朕心痛,國家亦痛!因此朕下旨,今日比武,到此為止。
” 炀帝說完落坐,宰相當即宣讀聖旨:“裴元慶聽旨!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山馬關總兵裴仁基教子有方,其子元慶勇武過人,堪為國之棟梁,今加封太保,賜白銀五百兩,以示鼓勵。
另,命你父子二人,翌日領兵五萬,清剿瓦崗寨匪寇,不得有誤,欽此!” 裴元慶領旨謝恩,心滿意足地退到一邊;隻剩成都,若有所思跪在原地。
炀帝和宰相對視一眼,而後粲然一笑:“宇文成都,你想要什麼封賞?” 成都叩首道:“太保年少英武,獲得封賞乃實至名歸;臣德才淺薄,不能與之相比。
” “德才淺薄?”炀帝搖搖頭:“言重了,朕知你是個德才兼備之人!當年像元慶這麼大,你已經無人能敵;如今長大成年,更是不同凡響。
先帝曾封你“天寶将軍”,又賜你“橫勇無敵”金牌,你,宇文成都,足以承受!”兩邊衆臣皆紛紛點頭。
成都卻十分不安,偷眼瞧向裴元慶,這娃娃果然氣得咬牙切齒。
他隻好把頭深深埋下,一連三叩首,道:“臣有自知之明,确實無顔封賞。
” 成都一再推辭,可急壞了旁邊靠山王。
“宇文成都,你不要封賞,到底想要什麼?”說完還直遞眼色,那意思:“你小子别再傻了,趕緊受賞!”大臣們也附和道:“應該,應該封賞!” “呔!宇文成都,你别不識擡舉,辜負一片聖恩!”妒火中燒的裴元慶,終于忍不住開口。
衆臣頓時鴉雀無聲。
炀帝沉下臉來,十指狠狠扣住龍椅扶手,一雙龍目微閉顫動間,眼角似乎有殺意流動。
“今日,大概有人要倒黴!”大臣們紛紛垂下頭,大氣不敢出。
全場沉寂尴尬許久,宰相瞅準時機出來打圓場道:“宇文将軍,你若有什麼想法,盡可向陛下請求,陛下會恩準的!”說話間,還不住朝成都偷偷眨眼,示意他盡快領恩,莫要惹怒了聖上。
成都思忖片刻,深深一拜道:“臣想請陛下恩準,遣我赴邊疆抗擊突厥,為國分憂!” 聽到這話,一直處心積慮的宰相不禁愣怔當場:“未想這比武奪魁的新科冠軍,居然不要任何封賞,卻鐵了心要去戰場!” 周遭大概不少人也會想:“這小子是瘋了,還是昏了、傻了?” 說起這大隋與突厥的邊境沖突,還要從啟民可汗的辭世說起。
大業五年(609年),一直與大隋交好的意利珍豆啟民可汗撒手人寰,其子咄吉繼位,是為始畢可汗;大隋與突厥間的政治矛盾逐年激化,最終轉變為激烈的邊境紛争。
當時突厥勢力強盛,擁兵百萬,數十萬控弦鐵騎時常威逼山西、陝西,弄得北境人心惶惶,耕地荒蕪,民生凋敝。
炀帝縱然精力時常未能聚焦于軍國大事,但畢竟作為一國之君,還是有些憂心屁股下的龍椅是否穩固。
“好!”聽到成都這話,炀帝心中像驟然打開一扇窗戶,有如明媚陽光傾瀉進死氣沉沉的暗室,胸中積聚經年的陰郁刹那間一掃而光!隻見他霍然起身,邁動繡金龍履快步連下十幾級台階,親自将成都扶起。
“卿——真乃我大隋之棟梁!”炀帝執起他的手,激動顫聲道。
“天寶大将,國之棟梁!”靠山王亦感動地頻頻點頭。
“天寶大将,國之棟梁!”大臣們也紛紛傳頌。
随之,三軍将士一齊排山倒海地歡呼:“天寶大将,國之棟梁!天寶大将,國之棟梁!”…… 遠處一匹戰馬“啾——”地一聲嘶鳴,那是五斑駒在咚咚刨地。
隻見它脖頸狂搖,興奮地舞動長鬃,似乎也在為主人驕傲自豪。
“好通人性的馬!”炀帝笑着問成都:“它叫什麼名字?” “回陛下,此馬名叫五斑駒。
”成都恭敬答道。
炀帝饒有興趣,吩咐道:“來人,把它牽過來,我看看。
”有侍者立刻想跑去牽馬。
“莫急!”成都匆忙喚住侍者,回身拱手道:“陛下,五斑駒聰慧過人,臣可叫它自行前來。
” “哦?你能讓它自己跑來?”炀帝将信将疑,不由看向那馬。
那馬正注視他倆,忽見成都點頭,便立即接受指令一般,疾步跑到台前。
炀帝瞪圓眼睛,吃驚地瞅向成都:“你究竟怎麼做到的?”他曾見過用哨聲喚馬的,也見過鳴金、鳴镝、鳴……總之,就是沒見過一聲不吭,隻靠微微點頭,就能把馬喚來的! 其實,這便是默契。
炀帝哪能想到,這匹馬自出生時起,就和成都吃、睡在一起,有時甚至一個眼色,它都知道該怎麼做。
隻見五斑駒靜靜站在台前,聽候下步指令;沒有成都指示,它絕不亂動。
炀帝更着了迷,叫上靠山王,一起下台去看個究竟。
二人圍着馬,上上下下瞅得仔細。
靠山王突然拍手道:“好馬!簡直是神駒下凡!” 炀帝也認同地點頭:“五斑駒果然不同凡響!” 靠山王拱手道:“有如此寶馬助我大隋,真乃國之幸也!” 炀帝笑捋須髯,瞅着身後成都道:“五斑駒,天寶大将,皆乃我大隋之福!” 成都滿面羞紅,不敢言語。
炀帝見他窘相,反而愈加放聲大笑——他就喜歡這種憨臣,能力過人卻永遠恭謹低調,叫人放心。
宰相也過來,見陛下和王爺都這樣高興,就勢道:“陛下,既然天寶将軍不讨封賞,不如封賞他的馬如何?”見炀帝一時未解,便又補充道:“五斑駒乃國寶神駒,名字卻略顯普通。
懇請陛下金筆勞駕,禦賜威名。
” “恩!”炀帝點頭應允,立即返身去台上。
待禦案筆墨齊備,他思忖片刻,當即筆走龍蛇,一氣書就。
宰相和靠山王各執一端,将那幅繡金龍紋絹帛高高舉起,可見五個遒勁大字——賽龍五斑駒。
群臣看後,不由皆吸一口氣! “賽龍,可是對五斑駒極高的評價。
尤其“龍”,乃皇族專屬,曆來尊貴無比,使用時極其敏感。
今兒若非禦筆親賜,誰人敢稱自己坐騎為“龍”?騎着“龍”,得多大本事,多高地位?普通人不被殺頭才怪! 關鍵這匹馬不是“龍”,卻是“賽龍”,那就更了不得了。
一匹馬,被評價超過龍的水準,大概唯有天馬下凡。
衆臣嘴上不說,心裡明白:陛下對這匹馬,可真重視和喜愛到無以複加了! 成都叩首謝恩,并按炀帝口谕,騎馬繞場三周,以宣威名。
當他走向馬,隻見它的大眼睛,正溫柔地看着自己。
成都眼眶濕熱,貼在它耳邊道:“賽龍五斑駒,我為你感到驕傲!” 寶駒這日格外精神抖擻,成都一落鞍,便嘶叫着揚蹄豎起。
“嚯!接連三個‘人立’!”衆人豔羨看着,驚訝聲不斷。
在萬人圍觀的校場中央,成都催起馬來,所經之處無不歡聲如雷;就連一向瞧不上兒子的宇文化及,站在大臣們中間也不忘四處炫耀:“看我兒子多厲害,多厲害!還有那匹馬……”大臣們紛紛贊歎道:“貴子前途不可限量……此馬一步十丈,精骛八極,心遊萬仞,真乃天馬也!骁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 月兒站在僻靜處,聽着這些話,一邊笑着,一邊淚水簌簌落下;她仿佛此時也騎在馬背上,緊緊依偎在哥哥的身後,一起感受那萬丈榮光! “橫勇無敵将!賽龍五斑駒!”……在一波波如潮的呼聲中,成都将懷中的書有“天下第一橫勇無敵”的金牌,毅然系到愛馬的頸上。
此刻,三軍将士敬意的目光,都聚焦在明晃晃的金牌上一起颠簸起伏;但宇文成都最在意的,還是馬頸上系着的一小團火紅——秋風中,香囊上繡的那枝并蒂蓮,栩栩如生,花開正豔! “我們的馬,終于長大了!” 神駿八尺高,俠客倚雄豪。
賽龍五斑駒與天寶大将宇文成都,從此一起,在風雲際變的隋末天地間——遨遊!
魏文通坐騎受到驚吓,轉身就跑! 大家在台上看,那馬又蹦又跳,勒都勒不住。
炀帝道:“看來,朕需賜魏将軍一匹好馬了!”衆臣皆大笑不止。
魏文通羞惱至極,費半天勁才把馬控制住。
“煙雲獸啊煙雲獸,害我當衆出醜!”他舉鞭想打,卻擔心再次把馬打驚,隻好把心裡的火壓下去。
這匹馬其實久經沙場,卻不知怎的,今日如此顯怯。
五斑駒站在那,一直森嚴淩厲,鎮定如常。
魏文通心裡更加羨慕。
“魏将軍,末将有禮了!”成都施禮道。
此時的他,身長一丈,虎目濃眉,好不帥氣英武!魏文通微微點頭,并未放心上。
然而當看兵器時,他登時心裡發怵——隻瞧那馬的得勝鈎上,斜挂一柄鳳翅镏金镗,至少有三百斤重!想想自己的青龍刀,還是不要與之相碰為好。
馬不行,力也不如人,這武究竟怎麼比?魏文通手捋須髯,心裡快速盤算。
遲疑中,一時忘記回禮。
成都倒不在乎,默默抽出镗,擺好架勢,隻等他上前。
“宇文将軍,馬上交戰太過平常。
咱們今日換個比法如何?”魏文通裝出一副厭倦模樣。
成都點點頭:“但聽魏将軍吩咐。
” “兩軍交戰,箭法乃接敵首式,不知比箭可否?” “可以。
”成都收了镗,取出師父贈與的寶弓。
他答應得這麼痛快,魏文通可沒想到。
“這小子,莫非射箭也行?”他心裡登時又沒了底。
但話已出口,不好輕易更改,隻得一心求勝。
花刀帥其實箭術高超,能于萬軍中取敵将首級。
但今日比武,若想确保必勝,着實需動一番腦筋。
見設靶的兵士經過,魏文通忙叫住領隊,耳語一番。
靶豎起時,看台随即喧嚣起來。
“這麼遠,似乎有二百步?不,大概有三百步!能射過去嗎?”衆人争論時,設靶的小官大聲奏報:“靶距三百七十步!” “開什麼玩笑,哪有把靶設這麼遠的?唬人吧,一會看他倆出醜!對,對,等着出醜吧!” 炀帝瞅瞅身旁,皇叔楊林同樣滿是疑惑。
靠山王楊林乃開國元勳,戎馬一生,沒想到他隻是靜觀深思,未置可否。
“諸位将軍,有誰能射中此靶?”炀帝不甘心,又問其餘武将。
可大家皆把頭低下,不敢應聲。
“哎!”炀帝面露失望,隻好把目光又投向場上。
一通鼓後,宇文成都與魏文通同時舉弓。
靶是按照魏文通的要求設置,大家自然更想看他如何命中。
“都瞅準了啊!”衆臣互相叮囑,唯恐遺漏半點兒細節。
“嗖、嗖、嗖”。
正當大家關注魏文通時,成都三箭已射完。
“射這麼快,許是放棄了!”台上有人小聲嘀咕。
果然,遠處一面大藍旗忙不疊連揮三下,稍後傳信兵士到台前奏報:“宇文将軍三箭脫靶。
” “哈哈哈哈……”譏笑聲不絕于耳,炀帝不禁闆起臉,不耐燥地攆走上前添酒的侍女,将全部目光投在魏文通身上。
魏文通面沉似水,丁字步大開,左手如托泰山,右手如抱嬰兒,拉弓如滿月——“嗖!”遠處紅旗揮動,看台上贊歎聲和掌聲頓時響成一片……當紅旗揮至第三次,場上已是千軍呐喊,萬鼓齊鳴。
傳信兵士台前奏報:“魏将軍三箭全中。
” 炀帝興奮至極:“快召喚二位将軍,朕要親自給魏将軍倒酒!”不一會,二人都到台前,中箭的箭靶也一并送來。
“三支!”炀帝龍顔大悅。
魏文通領過賜酒,歡快地一飲而盡!就在宰相楊素要宣布比武結果,一直沉默的宇文成都說話了:“大人請慢,末将的靶還未認真驗看呢。
” 台間一陣竊笑,炀帝也闆起臉,不悅地問:“你不想認輸!?” 卻見成都跪下,道:“驗靶人員失察,請陛下明鑒!” 炀帝盯他好一陣,強壓住怒火,沖靠山王使了個眼色。
楊林心領神會,立即遣侍衛取他那隻靶。
衆大臣紛紛離座,皆忐忑不安地等。
須臾間,兩騎馳回。
侍衛們下馬後一路快跑,衆臣匆忙讓開道路,目送那靶擡至禦前。
“呀!”看到箭靶,炀帝驟然一愣。
靠山王趕緊上前,仔細驗看,隻見靶心上,僅有三個不起眼的小洞! 衆臣抻長脖子看,皆一臉發蒙。
楊林用手去摳,将那幾乎密合的小洞擴大一些,從中拈出一根羽纖;這纖毛極細,用嘴一吹便能飄在空中。
再摳其餘倆洞,又找出同樣幾根。
憑他幾十年沙場經驗,這些洞毫無疑問是箭镞造成,羽纖便是箭羽穿過時的殘留。
“靶上三個洞确為箭洞!”靠山王審慎再三,最後向炀帝禀報。
群臣頓時炸開鍋,七嘴八舌地議論。
“箭呢,箭在何處?”炀帝似乎仍有些不太相信,追問道。
“箭穿靶心後,皆落在四百步處。
”侍衛禀報,同時把三支箭用托盤呈上。
炀帝一支支拿起來仔細查看,又給王爺和大臣們傳看。
全場人無不啧啧稱奇,佩服得五體投地。
靠山王楊林心裡最清楚:三隻箭的箭羽全秃了,若非穿過箭靶所緻,事先損了羽的箭,斷然無法飛那麼遠。
“陛下,臣有話說!”魏文通突然雙膝跪倒,面露不悅。
炀帝揮揮手,示意他講。
“方才宇文将軍隻驗了靶,臣懇請陛下,再驗一下他的弓!” “哦?”大臣們皆很吃驚,搞不清他葫蘆裡到底賣什麼藥。
“臣四歲拜師,經三十年苦練,方能射三百七十步靶。
宇文将軍年紀輕輕,不但箭穿靶心,而且至四百步距離——臣以為,他定然是勝于弓,而非勝于人。
” 魏文通慷慨激昂地說,果然賺得不少同情。
有大臣一旁鼓噪:“讓魏将軍用他的弓,射三箭試試!對,換了弓,再比三箭,才算公平!” 炀帝瞅瞅魏文通,再瞅瞅宇文成都,最後把目光停留在宰相身上。
宰相楊素心領神會,當即宣布二人換弓,禦前再比三箭! 這回觀衆離得近,看得清楚;輸的一方,斷再無話可說。
靶增加到四百步,魏文通用成都弓先射。
隻見他左手托弓,右手扣弦,瞄準好後屏息運力:“咳——!咳——!咳——!”大吼三聲後,吃奶勁都使出,弓弦卻如鐵鑄的一般,根本拉不開!他連試三次,直累得精疲力竭,熱汗直淌。
台上讪笑聲驟起,魏文通沒想到自己一代名将,今日能出此大醜!楊林禁不住好奇,走上去接過弓,連試兩次——同樣拉不開。
沒想到威名赫赫的靠山王(大隋第八好漢),同樣隻能望弓興歎。
炀帝臉色凝重,瞅向宇文成都。
成都二話不說,拿起魏文通的弓,一口氣連射三箭,箭箭命中靶心。
炀帝一揮手:“将靶移至五百步!” 衆人皆為成都捏把汗,畢竟射這麼遠的靶,誰也不曾聽說。
隻見他拾起魏文通的弓,看了看,又掂了掂,最後把弓放下。
“你,可是沒把握?”炀帝問。
“啟禀皇上,這弓雖是寶弓,但骨單弦細,最多隻能射四百步。
再遠距離,臣擔心給拉壞了,無法向魏将軍交待。
”成都誠懇地道。
魏文通正憋氣,聽了這話終于找到機會,心說:“敢小瞧俺寶貝,叫你出醜!”當即跪到禦前,發誓道:“此弓若不堪用,臣甘願認輸,并為宇文将軍牽馬!” 炀帝微笑着點頭。
成都這才放心,重又拾起弓,扣弦瞄準。
眼見他用力一點點增大,弓弦逐漸扯得像線兒那麼細;衆臣皆大氣不敢出,生怕不小心一聲咳嗽,驚斷了弦兒。
突然“啪”的一聲,弓弦還是崩斷。
炀帝遺憾地歎一聲,魏文通頓時像洩氣的皮球,沒了精神。
成都一臉愧疚,默默把斷弓放下,拾起師父當初贈與自己的寶弓,拉架式重新瞄準。
“嘣——”寶弓像一隻絕倫的琴,金屬般弦音未止,利箭已深深穿進靶心! 驚詫,凝結在所有人眼中! 滿弓勁射的雄武,深深烙進每個人腦海! 橫勇無敵之霸氣,震撼全場人心靈! 靠山王心道:“這若在戰場上,敵恐未覺,就已一命嗚呼。
” “好!”炀帝興奮地霍然起身,群臣也一齊起身叫好。
宰相幹咳兩聲,瞅瞅魏文通,沒有宣布成績。
魏文通識趣地拱拱手,自覺退下,悄悄隐沒在一片喧嚣中。
第四場比武,宇文成都對陣僅存勝者,裴元慶。
未動刀戈,箭勝魏文通,成都下場時滴汗未出,纖塵不染。
月兒卻仍擔心的要命,圍着他與五斑駒檢查好幾圈,直到确認無一點傷,才松口氣。
成都食指輕刮了下她鼻子,假裝嗔怒道:“想渴死我嗎,馬上又要上場了!”她恍然大悟,趕緊跑着去倒茶水。
喝足了水,成都抖擻精神,準備再次上場。
剛欲擡腿上馬,忽然發現前方有人攔住。
此人紫面長髯,威風中顯得異常恭敬。
成都看清來人後大為吃驚,忙拱手道:“竟是魏将軍大駕光臨!” 來者正是剛敗下場的魏文通。
聽說他姓魏,月兒趕緊下意識護到成都身前,生怕此人是來複仇。
魏文通拱手解釋道:“敗将特來給天寶将軍牽馬。
” 成都眉頭微皺,道:“士可殺,不可辱,成都恕難從命!”說罷,回身便走。
魏文通緊追一步道:“君子一言,驷馬難追;既然勝負已定,我自當履行諾言。
” 成都背對他,面色凝重:“比武輸赢是小,戰場勝敗乃大,将軍切勿挂心上。
況且單以箭論輸赢,未免以偏蓋全,算不得真本事。
” “這還不叫本事?”魏文通質疑道:“三百七十步,箭穿靶心而過;五百步,箭無虛發。
滿朝文武為你喝彩,天下人都曉得你箭術高超,你還說不算本事?”他越說越血氣上湧:“你是假意安慰我,還是故意挖苦我,貶損我?” 這時戰鼓聲響起,進場時間已到。
成都驟然轉身,直勾勾盯住魏文通。
隻見其雙拳緊握,怒視良久,才一點一點平壓住火氣;稍後長籲一口氣,推心道:“将軍切莫隻看眼下。
成都比武,絕非為争個人短長!” “昨日邊關急報,突厥騎兵二十萬向長城進犯,朝廷正急于選拒敵之将。
京畿目前僅有騎兵六萬,此番出征勝負難料,成都決心以死報國,毋連累其他将軍!” 月兒聽說,心中陡然一驚,緊緊抱住哥哥的胳膊,生怕失去他。
成都輕拍她手,權當安慰,繼續對魏文通道:“師父叫我牢記‘濟國安邦、禦侮保家’。
如今突厥、高句麗和吐谷渾皆不安分,國家邊亂不斷。
你我效力朝廷,皆應以大局為重,切勿争個人短長。
” 這些話發自肺腑,魏文通終于感覺出來;他這才相信,對方是真心報國,對自己無一絲輕薄之意。
二遍鼓響起,傳令官跑來,催促天寶将軍快些上場。
魏文通走近五斑駒,輕撫馬頭,神情專注。
成都匆忙介紹:“此乃末将坐騎,五斑駒。
” 他仔細端詳許久,突然放聲大笑;周圍人迷惑,皆面面相觑。
成都試探地問:“将軍也是愛馬之人?” 他笑聲戛然而止,對成都道:“因為你有寶馬,我不敢與你馬戰。
未想到你還有寶弓,使我一敗塗地,顔面盡失。
” 成都愣怔當場,不知如何安慰。
五斑駒卻“啾”一聲嘶鳴,前蹄跺地,長頸搖動,似乎聽懂了魏文通的話,有所感觸。
魏文通苦笑一聲:“好通人性的馬!若我能有這樣的馬,該多好!” “若你真喜歡它,以後可以常來看它!”月兒自豪地一笑。
她就是這樣,無論誰喜歡五斑駒,就立即對誰好,不管之前和人家什麼态度。
魏文通被她孩子氣的單純,逗得不禁想笑,可旋即闆起臉,假裝生氣道:“我可不喜歡你的馬,我今日出醜——全怪它!” 月兒吐了吐舌頭,尴尬地扮個鬼臉,把頭幸福地貼在馬頸上。
五斑駒會心的一聲長嘶,更顯兩者親密無間。
看馬和她的親近勁兒,魏文通竟生起一絲妒意。
他不甘心地拍拍馬頸,仰天歎道:“罷了罷了,終究還是武藝不如人,魏文通認輸便罷!”說完,最後望一眼五斑駒,轉身毅然離去。
“裴元慶錘重三百斤,要當心!”他中途冷冷扔下這一句。
成都分明聽出溫暖,默默一拱手,感激地目送他遠去。
回到場中,見着裴元慶,果然被其雙錘一驚。
那錘叫“八棱梅花亮銀錘”,每個如五升鬥大,握在十歲娃娃手中,真容易讓人懷疑是木頭做的。
若不是魏文通善意提醒,或許真要輕敵吃虧。
“你這娃娃甚是厲害,小小年紀竟然所向披靡;将來長大,必為國之棟梁!”成都甚喜愛他,忍不住誇贊道。
怎知裴元慶不領情,右錘直指他道:“哼,莫要小看人!敢把我當小孩兒,叫你吃虧!” 成都聽這話,不禁眉頭緊鎖——與一個孩子較真,有損天寶将的威名;可今日不比,又不知如何收場。
猶豫半天,實在找不着說辭,隻道:“你畢竟是孩子,我不打你,你好自回家吧。
” “呔!讓你狂妄,看錘!”裴元慶聽不進去,策馬掄錘便砸。
頭頂惡風勁急,成都卻不躲,隻把镗橫着迎上。
就聽“哐!”一聲巨響,雙錘同時被彈出去。
“呀!”裴元慶吃驚道:“好大的勁力!” 成都雙手虎口一陣酸麻,心中慨歎:“這哪是個娃娃!”所幸沒輕率對待,否則真要吃虧。
“你敢不敢再接我一錘?”裴元慶就是這樣,遇到勁敵絲毫不怯,反而愈戰愈勇。
成都微笑着點頭。
“哇呀呀——”這回,娃娃可使了全力,雙錘借上馬的沖勁,像洪水勢不可擋。
成都不敢大意,雙腿夾緊馬腹,将镗架起;五斑駒善解人意,馬镫踏緊瞬間,猛地躍步前蹿,一齊發力向對方撞去。
“喀嚓!”驚雷般巨響過後,看台上幾隻杯盞震落在地。
撞擊過後,兩匹馬紛紛倒退,兩人皆極力挽缰。
五斑駒不愧是寶馬,六七步便及時收住,腿勁了得;而對面馬,倒退十幾步後,半邊屁股坐到地上,差點将裴元慶掀落! 成都擔心娃娃安危,關切地問:“怎麼樣?” “小爺沒事,再來!”裴元慶将脖子一梗,提起馬重要再打。
靠山王十分擔憂:“裴元慶再厲害,畢竟隻是個娃娃,若持久打下去,難免會受傷;可不讓打吧,以他的性格,斷不會善罷甘休,這該如何是好?”楊林心裡焦急,不由看向炀帝。
炀帝是位細心之人,剛才裴元慶的坐騎幾乎跌倒,别人忽略過去,他卻放在心上。
問詢旁人,了解那馬名叫“抓地虎”,瞅着還算是威武,但總感覺似乎馬齡不足,耐力稍不濟。
再仔細觀察一番,他越發堅信,這馬與它主人一樣,皆未長大,必須趕緊叫停;否則,大隋恐折損一員未來的猛将。
回頭時,恰好瞅見靠山王。
兩人目光一碰,當即了解對方心意。
炀帝擺擺手,示意停止比武;靠山王領旨,立即通知宰相。
場上兩人拉開架式,正要進行第三輪較量,忽聞看台上金聲鳴起。
傳令兵随後即到,傳聖上口谕道:“召宇文成都、裴元慶二位将軍!” 成都趕緊借勢離開。
裴元慶悻悻收起兵器,萬分不甘地尾随離場。
見兩位勇将平安回來,靠山王欣慰萬分,心想又為大隋立件功勞。
炀帝更春風拂面,心中定下了抵禦突厥的人選。
“你二人可知,朕為何召你們回來?”炀帝問道。
裴元慶想了想,看向身旁。
旁邊成都叩首道:“恕臣們愚鈍,還請陛下明示。
”其實,自己早猜出大概;不肯說出,隻怕惹惱裴元慶。
這孩子心高氣傲,除非今日拼出輸赢,否則斷難收場! 炀帝瞅瞅天寶将,微微點頭。
宇文成都正直、忠厚且寬容,這些品質,許多大臣并不具備。
炀帝雖然荒淫,但對于人心把握,卻十分老練;底下人心裡想什麼,他往往一瞅便知。
隻見他清清嗓子,朗聲道:“當下邊疆不穩,突厥新可汗繼位後,不臣之心日顯;國内又寇盜橫行,民變不休。
内憂外患之際,棟梁之才彌足珍貴。
二位皆乃翹楚,兩虎相争,難免一傷;那樣朕心痛,國家亦痛!因此朕下旨,今日比武,到此為止。
” 炀帝說完落坐,宰相當即宣讀聖旨:“裴元慶聽旨!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山馬關總兵裴仁基教子有方,其子元慶勇武過人,堪為國之棟梁,今加封太保,賜白銀五百兩,以示鼓勵。
另,命你父子二人,翌日領兵五萬,清剿瓦崗寨匪寇,不得有誤,欽此!” 裴元慶領旨謝恩,心滿意足地退到一邊;隻剩成都,若有所思跪在原地。
炀帝和宰相對視一眼,而後粲然一笑:“宇文成都,你想要什麼封賞?” 成都叩首道:“太保年少英武,獲得封賞乃實至名歸;臣德才淺薄,不能與之相比。
” “德才淺薄?”炀帝搖搖頭:“言重了,朕知你是個德才兼備之人!當年像元慶這麼大,你已經無人能敵;如今長大成年,更是不同凡響。
先帝曾封你“天寶将軍”,又賜你“橫勇無敵”金牌,你,宇文成都,足以承受!”兩邊衆臣皆紛紛點頭。
成都卻十分不安,偷眼瞧向裴元慶,這娃娃果然氣得咬牙切齒。
他隻好把頭深深埋下,一連三叩首,道:“臣有自知之明,确實無顔封賞。
” 成都一再推辭,可急壞了旁邊靠山王。
“宇文成都,你不要封賞,到底想要什麼?”說完還直遞眼色,那意思:“你小子别再傻了,趕緊受賞!”大臣們也附和道:“應該,應該封賞!” “呔!宇文成都,你别不識擡舉,辜負一片聖恩!”妒火中燒的裴元慶,終于忍不住開口。
衆臣頓時鴉雀無聲。
炀帝沉下臉來,十指狠狠扣住龍椅扶手,一雙龍目微閉顫動間,眼角似乎有殺意流動。
“今日,大概有人要倒黴!”大臣們紛紛垂下頭,大氣不敢出。
全場沉寂尴尬許久,宰相瞅準時機出來打圓場道:“宇文将軍,你若有什麼想法,盡可向陛下請求,陛下會恩準的!”說話間,還不住朝成都偷偷眨眼,示意他盡快領恩,莫要惹怒了聖上。
成都思忖片刻,深深一拜道:“臣想請陛下恩準,遣我赴邊疆抗擊突厥,為國分憂!” 聽到這話,一直處心積慮的宰相不禁愣怔當場:“未想這比武奪魁的新科冠軍,居然不要任何封賞,卻鐵了心要去戰場!” 周遭大概不少人也會想:“這小子是瘋了,還是昏了、傻了?” 說起這大隋與突厥的邊境沖突,還要從啟民可汗的辭世說起。
大業五年(609年),一直與大隋交好的意利珍豆啟民可汗撒手人寰,其子咄吉繼位,是為始畢可汗;大隋與突厥間的政治矛盾逐年激化,最終轉變為激烈的邊境紛争。
當時突厥勢力強盛,擁兵百萬,數十萬控弦鐵騎時常威逼山西、陝西,弄得北境人心惶惶,耕地荒蕪,民生凋敝。
炀帝縱然精力時常未能聚焦于軍國大事,但畢竟作為一國之君,還是有些憂心屁股下的龍椅是否穩固。
“好!”聽到成都這話,炀帝心中像驟然打開一扇窗戶,有如明媚陽光傾瀉進死氣沉沉的暗室,胸中積聚經年的陰郁刹那間一掃而光!隻見他霍然起身,邁動繡金龍履快步連下十幾級台階,親自将成都扶起。
“卿——真乃我大隋之棟梁!”炀帝執起他的手,激動顫聲道。
“天寶大将,國之棟梁!”靠山王亦感動地頻頻點頭。
“天寶大将,國之棟梁!”大臣們也紛紛傳頌。
随之,三軍将士一齊排山倒海地歡呼:“天寶大将,國之棟梁!天寶大将,國之棟梁!”…… 遠處一匹戰馬“啾——”地一聲嘶鳴,那是五斑駒在咚咚刨地。
隻見它脖頸狂搖,興奮地舞動長鬃,似乎也在為主人驕傲自豪。
“好通人性的馬!”炀帝笑着問成都:“它叫什麼名字?” “回陛下,此馬名叫五斑駒。
”成都恭敬答道。
炀帝饒有興趣,吩咐道:“來人,把它牽過來,我看看。
”有侍者立刻想跑去牽馬。
“莫急!”成都匆忙喚住侍者,回身拱手道:“陛下,五斑駒聰慧過人,臣可叫它自行前來。
” “哦?你能讓它自己跑來?”炀帝将信将疑,不由看向那馬。
那馬正注視他倆,忽見成都點頭,便立即接受指令一般,疾步跑到台前。
炀帝瞪圓眼睛,吃驚地瞅向成都:“你究竟怎麼做到的?”他曾見過用哨聲喚馬的,也見過鳴金、鳴镝、鳴……總之,就是沒見過一聲不吭,隻靠微微點頭,就能把馬喚來的! 其實,這便是默契。
炀帝哪能想到,這匹馬自出生時起,就和成都吃、睡在一起,有時甚至一個眼色,它都知道該怎麼做。
隻見五斑駒靜靜站在台前,聽候下步指令;沒有成都指示,它絕不亂動。
炀帝更着了迷,叫上靠山王,一起下台去看個究竟。
二人圍着馬,上上下下瞅得仔細。
靠山王突然拍手道:“好馬!簡直是神駒下凡!” 炀帝也認同地點頭:“五斑駒果然不同凡響!” 靠山王拱手道:“有如此寶馬助我大隋,真乃國之幸也!” 炀帝笑捋須髯,瞅着身後成都道:“五斑駒,天寶大将,皆乃我大隋之福!” 成都滿面羞紅,不敢言語。
炀帝見他窘相,反而愈加放聲大笑——他就喜歡這種憨臣,能力過人卻永遠恭謹低調,叫人放心。
宰相也過來,見陛下和王爺都這樣高興,就勢道:“陛下,既然天寶将軍不讨封賞,不如封賞他的馬如何?”見炀帝一時未解,便又補充道:“五斑駒乃國寶神駒,名字卻略顯普通。
懇請陛下金筆勞駕,禦賜威名。
” “恩!”炀帝點頭應允,立即返身去台上。
待禦案筆墨齊備,他思忖片刻,當即筆走龍蛇,一氣書就。
宰相和靠山王各執一端,将那幅繡金龍紋絹帛高高舉起,可見五個遒勁大字——賽龍五斑駒。
群臣看後,不由皆吸一口氣! “賽龍,可是對五斑駒極高的評價。
尤其“龍”,乃皇族專屬,曆來尊貴無比,使用時極其敏感。
今兒若非禦筆親賜,誰人敢稱自己坐騎為“龍”?騎着“龍”,得多大本事,多高地位?普通人不被殺頭才怪! 關鍵這匹馬不是“龍”,卻是“賽龍”,那就更了不得了。
一匹馬,被評價超過龍的水準,大概唯有天馬下凡。
衆臣嘴上不說,心裡明白:陛下對這匹馬,可真重視和喜愛到無以複加了! 成都叩首謝恩,并按炀帝口谕,騎馬繞場三周,以宣威名。
當他走向馬,隻見它的大眼睛,正溫柔地看着自己。
成都眼眶濕熱,貼在它耳邊道:“賽龍五斑駒,我為你感到驕傲!” 寶駒這日格外精神抖擻,成都一落鞍,便嘶叫着揚蹄豎起。
“嚯!接連三個‘人立’!”衆人豔羨看着,驚訝聲不斷。
在萬人圍觀的校場中央,成都催起馬來,所經之處無不歡聲如雷;就連一向瞧不上兒子的宇文化及,站在大臣們中間也不忘四處炫耀:“看我兒子多厲害,多厲害!還有那匹馬……”大臣們紛紛贊歎道:“貴子前途不可限量……此馬一步十丈,精骛八極,心遊萬仞,真乃天馬也!骁騰有如此,萬裡可橫行!”…… 月兒站在僻靜處,聽着這些話,一邊笑着,一邊淚水簌簌落下;她仿佛此時也騎在馬背上,緊緊依偎在哥哥的身後,一起感受那萬丈榮光! “橫勇無敵将!賽龍五斑駒!”……在一波波如潮的呼聲中,成都将懷中的書有“天下第一橫勇無敵”的金牌,毅然系到愛馬的頸上。
此刻,三軍将士敬意的目光,都聚焦在明晃晃的金牌上一起颠簸起伏;但宇文成都最在意的,還是馬頸上系着的一小團火紅——秋風中,香囊上繡的那枝并蒂蓮,栩栩如生,花開正豔! “我們的馬,終于長大了!” 神駿八尺高,俠客倚雄豪。
賽龍五斑駒與天寶大将宇文成都,從此一起,在風雲際變的隋末天地間——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