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抽絲剝繭(求月票、求推薦票)
關燈
小
中
大
是夜。
萬籁俱寂,唯有窗外的蟲鳴聲時斷時續。
黃舉天喚來成亮,語氣沉穩且不容置疑: “你在客房門口守着,切莫讓外人進來打擾。
” 成亮迷迷糊糊地應了一聲,拖着有些困倦的身軀,規規矩矩地在門外坐下。
屋内,黃舉天展開一張方形宣紙,在右側繪制出一個形似魚頭的方框,于框中寫下心裡最大的疑問。
再沿主骨的方向,或斜向上、或斜向下,畫出若幹條大骨,代表導緻這一結果的因素類别。
最後在大骨下方添畫小骨,将每個因素類别下的可能項逐個羅列。
這是黃舉天前世養成的習慣。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上,每當遇到棘手的難題,他都會繪制一副魚骨圖,嘗試在抽絲剝繭中尋找解決方案。
從魚頭到魚尾,這條時間軸共計五十五年。
以“黃舉天/黃巢公元八二零年出生”作魚尾,魚頭上方用醒目的紅色大字寫着: “黃巢八四一年為何登科?” 下方則以小字批注: “原身名落孫山,心懷憤懑,終至八七五年起兵反唐。
” 黃舉天微眯着眼,将自己所能記得的,這五十五年間晚唐的風雲變幻、曆史事迹,以拼音寫在紙上。
倘若覺得哪兩處可能存在關聯,便在兩端畫上連線。
待整幅魚骨圖填滿字母,黃舉天開始了篩選工作。
剔除掉不相關年份,以及那些連線稀少、關聯度低的區域後,他圈出了三個關鍵詞。
首先便是“牛李黨争”。
這是一場綿延近四十載,貫穿中、晚唐的政治鬥争。
它起于唐憲宗,直至唐宣宗時期才落下帷幕。
牛黨以牛僧孺、李宗闵為核心,成員大多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庶族官僚; 李黨則以李德裕為首,多為門閥世族出身。
兩黨在官員選拔、藩鎮處置等諸多朝政大事上,分歧顯著。
牛黨看重科舉,認為這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 李黨則更倚重門第,強調家族出身才是硬道理。
在對待藩鎮的态度上,牛黨采取姑息政策,力求穩定局面; 李黨則堅決主張強硬平藩,以加強中央集權。
黨争初期,牛黨占據優勢,朝堂上多是他們的聲音。
到了唐武宗時期——也就是當今皇帝——局勢發生了逆轉,随着李德裕被召回中央,李黨再次得勢。
“難不成是牛黨之人将我點為進士?” 黃舉天稍作思索,便覺得這想法站不住腳。
“像我這樣出身庶族的考生,本屆沒有一百也有五十……此次來長安赴考,我也未走任何牛黨官員的門路。
” 更何況,除了策論,他上交的答卷幾乎一片空白。
牛黨之人再怎麼與李德裕針鋒相對,也不至于選中一個鴨蛋吧? 第二個關鍵詞,是“武宗抑宦”。
自唐玄宗起,宦官便開始幹涉朝政。
到了德宗時期,宦官更是掌控了中央禁軍神策軍,權力膨脹到能左右皇帝廢立乃至生死的地步。
是的,有兵權的太監就是這麼任性。
不僅唐憲宗、敬宗慘遭宦官毒手,穆宗、文宗,乃至
萬籁俱寂,唯有窗外的蟲鳴聲時斷時續。
黃舉天喚來成亮,語氣沉穩且不容置疑: “你在客房門口守着,切莫讓外人進來打擾。
” 成亮迷迷糊糊地應了一聲,拖着有些困倦的身軀,規規矩矩地在門外坐下。
屋内,黃舉天展開一張方形宣紙,在右側繪制出一個形似魚頭的方框,于框中寫下心裡最大的疑問。
再沿主骨的方向,或斜向上、或斜向下,畫出若幹條大骨,代表導緻這一結果的因素類别。
最後在大骨下方添畫小骨,将每個因素類别下的可能項逐個羅列。
這是黃舉天前世養成的習慣。
無論在工作中還是生活上,每當遇到棘手的難題,他都會繪制一副魚骨圖,嘗試在抽絲剝繭中尋找解決方案。
從魚頭到魚尾,這條時間軸共計五十五年。
以“黃舉天/黃巢公元八二零年出生”作魚尾,魚頭上方用醒目的紅色大字寫着: “黃巢八四一年為何登科?” 下方則以小字批注: “原身名落孫山,心懷憤懑,終至八七五年起兵反唐。
” 黃舉天微眯着眼,将自己所能記得的,這五十五年間晚唐的風雲變幻、曆史事迹,以拼音寫在紙上。
倘若覺得哪兩處可能存在關聯,便在兩端畫上連線。
待整幅魚骨圖填滿字母,黃舉天開始了篩選工作。
剔除掉不相關年份,以及那些連線稀少、關聯度低的區域後,他圈出了三個關鍵詞。
首先便是“牛李黨争”。
這是一場綿延近四十載,貫穿中、晚唐的政治鬥争。
它起于唐憲宗,直至唐宣宗時期才落下帷幕。
牛黨以牛僧孺、李宗闵為核心,成員大多是通過科舉入仕的庶族官僚; 李黨則以李德裕為首,多為門閥世族出身。
兩黨在官員選拔、藩鎮處置等諸多朝政大事上,分歧顯著。
牛黨看重科舉,認為這是選拔人才的重要途徑; 李黨則更倚重門第,強調家族出身才是硬道理。
在對待藩鎮的态度上,牛黨采取姑息政策,力求穩定局面; 李黨則堅決主張強硬平藩,以加強中央集權。
黨争初期,牛黨占據優勢,朝堂上多是他們的聲音。
到了唐武宗時期——也就是當今皇帝——局勢發生了逆轉,随着李德裕被召回中央,李黨再次得勢。
“難不成是牛黨之人将我點為進士?” 黃舉天稍作思索,便覺得這想法站不住腳。
“像我這樣出身庶族的考生,本屆沒有一百也有五十……此次來長安赴考,我也未走任何牛黨官員的門路。
” 更何況,除了策論,他上交的答卷幾乎一片空白。
牛黨之人再怎麼與李德裕針鋒相對,也不至于選中一個鴨蛋吧? 第二個關鍵詞,是“武宗抑宦”。
自唐玄宗起,宦官便開始幹涉朝政。
到了德宗時期,宦官更是掌控了中央禁軍神策軍,權力膨脹到能左右皇帝廢立乃至生死的地步。
是的,有兵權的太監就是這麼任性。
不僅唐憲宗、敬宗慘遭宦官毒手,穆宗、文宗,乃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