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到論功行賞的時候了
關燈
小
中
大
教育。
醫療。
其實這是嚴紹庭早就蓄謀已久的事情。
而且,在這兩件事情上,嚴紹庭發誓不摻雜半點私人利益。
嘉靖卻是興緻更盛:“教育?醫療?兩手抓……” 嚴紹庭重重點頭。
在衆人紛紛面露不解。
不論是嚴紹庭說的教育還是醫療,都好理解,但這兩手抓又是何故,卻是衆人想不明白的。
而嚴紹庭也在衆人注視下,說出了後世幾乎是人人都知道明白的兩句話。
“教育為本。
” “醫療為民。
” “民本之事,事關社稷。
” 不是嚴紹庭有什麼崇高的理想,也不是他想要在這兩件事情上想要得到什麼來自于朝廷在權力方面的回報。
而是當他覺得自己有能力,也能夠改變一些事情的時候,并且是一樁利國利民的好事時。
嚴紹庭便覺得,自己可以不用去考慮什麼朝堂權力得失,而去促成這樣的事情。
這事也無關自己當初立住東南改稻為桑,又或者是鹽政乃至于開海等事,是為了要在朝堂權力上做些圖謀。
純純粹粹就是希望當下的大明,能夠給将來起個好頭。
可嚴紹庭是如此想。
但在場的人卻不是這樣想。
這時候就算是高拱和袁炜,也不由的在心中嘀咕了起來,嚴紹庭是不是打算借着今天的事情,在這兩件事情做些什麼圖謀。
畢竟。
在當下朝中人看來,嚴紹庭就是純純的一隻小狐狸。
至于另一隻老狐狸。
那不必說,自然就是當下看着已經是撂挑子隻等回家養老的首輔嚴嵩了。
就連嘉靖,腦袋裡頭一個念頭也是嚴紹庭是不是要在這兩件事上做些什麼手腳了。
倒是這個時候。
原本一直都是皇帝詢問,自己回答的嚴鹄,卻是看向了皇帝。
“皇上,兄長說的沒有錯,這确确實實關系我朝社稷。
” 見到嚴鹄也如此說。
嘉靖倒是少了幾分猜測,而是笑眯眯的看了嚴鹄一眼,而後才看向嚴紹庭:“你接着說吧。
” 見老道長如此作态,嚴紹庭就知道,這位怕不是剛剛正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目的不純。
自己是那種人? 我嚴紹庭就不能無私無欲無求的為國為民一回? 不過有小雀兒助攻,嚴紹庭也是趕忙開口解釋了起來。
“回禀皇上,當初有皇上信任,微臣執掌督辦昌平注視,在昌平開設書院。
微臣一開始的想法,便是能借書院教授昌平子弟百業之技,也能讓這些孩子們日後有個除了耕種于野之外的賺錢養家的本事。
” 這一點。
在場衆人都清楚。
嘉靖亦是笑着點了點頭。
當初嚴紹庭要開書院,自己還暗暗的懷疑了一把。
不過一開始,昌平書院也确确實實是隻招收昌平子弟教授百業之技。
這一點嚴紹庭當初和現在,都沒有說假話。
隻不過後來也算是因緣際會,巧合之下,有了聶豹、王畿、錢德洪三位士林老夫子加入,昌平書院這才開始在經學上下了功夫。
嚴紹庭則是見話都已經說到了這裡,也就沒有什麼顧忌了。
反正自己要說的話,也不會觸及到什麼人的利益。
他緊接着便說:“天下每逢讀書人,便以經學科舉而論。
可陛下知曉,在場諸位閣老也清楚,朝廷三年一次春闱會試,不過兩三百人中榜。
可天下間,每年卻有數十萬人趕赴鄉試、會試。
微臣以為,讀書非隻有科舉一途。
天下可讀書者,也非僅限入朝為官一道。
天下百業,白首可為賬房先生乎?天下百術,目不識丁可為醫師乎?” 說到這裡,就連嚴紹庭也不免心生唏噓。
那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也不知到底是好是壞。
這句話放在後世,或許是真知灼見。
可若是要分析這句話說的人和時代背景,那就不一樣了。
這裡的讀書高,說的是讀聖賢文章,去考取功名入朝為官。
可官? 大明億萬百姓,朝野上下滿打滿算也不過三四萬官員罷了。
嚴紹庭所要說的讀書,和這一點那就是全然不同。
在闡述完自己的論點之後。
嚴紹庭繼續說道:“天下書本千萬,也非盡是聖賢文章,經學道理。
醫術萬千、算術也有道,更莫說陰陽、木匠等等。
微臣以為,教育為本,乃為增強我朝黎庶百姓活路之術。
當今天下,九成九的百姓都以耕種田地為生,可若是一遇災患,便隻能坐等朝廷赈濟。
可若是多些精通算術,精通鍛造、打鐵、木工、泥瓦工的人呢?便是不說這些,隻是多些會燒瓷、會織布的人。
随着我朝開海,國朝所産貨物售往海外,這些從事生産之人,豈不是也能多些收入?” 說完之後。
嚴紹庭擡頭看向老道長,語重心長道:“微臣知曉,百姓以安分為主,朝廷方可從容治理天下萬民。
可當下朝廷也已開先河,陛下準允朝廷執行待官生保送制,以圖公門酷吏減少。
而若是有更多百姓精通算術、刑名等等,朝廷和地方衙門,是否也能因此有更多選擇?隻要會的人多了,地方上官府衙門也不會因此隻能選擇那寥寥幾戶人家入公門為吏。
” 所謂皇權不下鄉。
雖然成因有很多。
但是,同樣也有因為地方官府可選擇的餘地少。
天下能識文斷字的人就那麼多,能通曉算術、刑名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官府做事,選用胥吏,那些三班差役之類的當然可以選擇不通曉文字的人,但公門各房小吏,卻還是要選用通曉文字,明白算術、刑名的人。
隻有選擇面多起來,地方上的主官才能有更多的選擇,從而減少地方大族的把控。
這一點的道理,其實不用嚴紹庭說的更多。
嘉靖在聽到他的解釋後,也能夠明白。
嚴紹庭這時候才在停頓片刻後,重新開口:“也正因此,微臣說當下國朝,當以教育為本。
非是要人人都科舉功名,入朝為官。
而是隻有百姓們知道的更多,能識文斷字,通曉一道,才能真正讓我朝百業興旺,也才能讓朝廷在官員之外,公門取用無數。
” “百業興旺……公門取用?” 嘉靖低聲念叨了一聲。
徐階卻是眉頭皺緊。
當下雖然時間短暫,但他從嚴紹庭這番話,也确實沒有看出他是有什麼
醫療。
其實這是嚴紹庭早就蓄謀已久的事情。
而且,在這兩件事情上,嚴紹庭發誓不摻雜半點私人利益。
嘉靖卻是興緻更盛:“教育?醫療?兩手抓……” 嚴紹庭重重點頭。
在衆人紛紛面露不解。
不論是嚴紹庭說的教育還是醫療,都好理解,但這兩手抓又是何故,卻是衆人想不明白的。
而嚴紹庭也在衆人注視下,說出了後世幾乎是人人都知道明白的兩句話。
“教育為本。
” “醫療為民。
” “民本之事,事關社稷。
” 不是嚴紹庭有什麼崇高的理想,也不是他想要在這兩件事情上想要得到什麼來自于朝廷在權力方面的回報。
而是當他覺得自己有能力,也能夠改變一些事情的時候,并且是一樁利國利民的好事時。
嚴紹庭便覺得,自己可以不用去考慮什麼朝堂權力得失,而去促成這樣的事情。
這事也無關自己當初立住東南改稻為桑,又或者是鹽政乃至于開海等事,是為了要在朝堂權力上做些圖謀。
純純粹粹就是希望當下的大明,能夠給将來起個好頭。
可嚴紹庭是如此想。
但在場的人卻不是這樣想。
這時候就算是高拱和袁炜,也不由的在心中嘀咕了起來,嚴紹庭是不是打算借着今天的事情,在這兩件事情做些什麼圖謀。
畢竟。
在當下朝中人看來,嚴紹庭就是純純的一隻小狐狸。
至于另一隻老狐狸。
那不必說,自然就是當下看着已經是撂挑子隻等回家養老的首輔嚴嵩了。
就連嘉靖,腦袋裡頭一個念頭也是嚴紹庭是不是要在這兩件事上做些什麼手腳了。
倒是這個時候。
原本一直都是皇帝詢問,自己回答的嚴鹄,卻是看向了皇帝。
“皇上,兄長說的沒有錯,這确确實實關系我朝社稷。
” 見到嚴鹄也如此說。
嘉靖倒是少了幾分猜測,而是笑眯眯的看了嚴鹄一眼,而後才看向嚴紹庭:“你接着說吧。
” 見老道長如此作态,嚴紹庭就知道,這位怕不是剛剛正在懷疑自己是不是目的不純。
自己是那種人? 我嚴紹庭就不能無私無欲無求的為國為民一回? 不過有小雀兒助攻,嚴紹庭也是趕忙開口解釋了起來。
“回禀皇上,當初有皇上信任,微臣執掌督辦昌平注視,在昌平開設書院。
微臣一開始的想法,便是能借書院教授昌平子弟百業之技,也能讓這些孩子們日後有個除了耕種于野之外的賺錢養家的本事。
” 這一點。
在場衆人都清楚。
嘉靖亦是笑着點了點頭。
當初嚴紹庭要開書院,自己還暗暗的懷疑了一把。
不過一開始,昌平書院也确确實實是隻招收昌平子弟教授百業之技。
這一點嚴紹庭當初和現在,都沒有說假話。
隻不過後來也算是因緣際會,巧合之下,有了聶豹、王畿、錢德洪三位士林老夫子加入,昌平書院這才開始在經學上下了功夫。
嚴紹庭則是見話都已經說到了這裡,也就沒有什麼顧忌了。
反正自己要說的話,也不會觸及到什麼人的利益。
他緊接着便說:“天下每逢讀書人,便以經學科舉而論。
可陛下知曉,在場諸位閣老也清楚,朝廷三年一次春闱會試,不過兩三百人中榜。
可天下間,每年卻有數十萬人趕赴鄉試、會試。
微臣以為,讀書非隻有科舉一途。
天下可讀書者,也非僅限入朝為官一道。
天下百業,白首可為賬房先生乎?天下百術,目不識丁可為醫師乎?” 說到這裡,就連嚴紹庭也不免心生唏噓。
那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也不知到底是好是壞。
這句話放在後世,或許是真知灼見。
可若是要分析這句話說的人和時代背景,那就不一樣了。
這裡的讀書高,說的是讀聖賢文章,去考取功名入朝為官。
可官? 大明億萬百姓,朝野上下滿打滿算也不過三四萬官員罷了。
嚴紹庭所要說的讀書,和這一點那就是全然不同。
在闡述完自己的論點之後。
嚴紹庭繼續說道:“天下書本千萬,也非盡是聖賢文章,經學道理。
醫術萬千、算術也有道,更莫說陰陽、木匠等等。
微臣以為,教育為本,乃為增強我朝黎庶百姓活路之術。
當今天下,九成九的百姓都以耕種田地為生,可若是一遇災患,便隻能坐等朝廷赈濟。
可若是多些精通算術,精通鍛造、打鐵、木工、泥瓦工的人呢?便是不說這些,隻是多些會燒瓷、會織布的人。
随着我朝開海,國朝所産貨物售往海外,這些從事生産之人,豈不是也能多些收入?” 說完之後。
嚴紹庭擡頭看向老道長,語重心長道:“微臣知曉,百姓以安分為主,朝廷方可從容治理天下萬民。
可當下朝廷也已開先河,陛下準允朝廷執行待官生保送制,以圖公門酷吏減少。
而若是有更多百姓精通算術、刑名等等,朝廷和地方衙門,是否也能因此有更多選擇?隻要會的人多了,地方上官府衙門也不會因此隻能選擇那寥寥幾戶人家入公門為吏。
” 所謂皇權不下鄉。
雖然成因有很多。
但是,同樣也有因為地方官府可選擇的餘地少。
天下能識文斷字的人就那麼多,能通曉算術、刑名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了。
官府做事,選用胥吏,那些三班差役之類的當然可以選擇不通曉文字的人,但公門各房小吏,卻還是要選用通曉文字,明白算術、刑名的人。
隻有選擇面多起來,地方上的主官才能有更多的選擇,從而減少地方大族的把控。
這一點的道理,其實不用嚴紹庭說的更多。
嘉靖在聽到他的解釋後,也能夠明白。
嚴紹庭這時候才在停頓片刻後,重新開口:“也正因此,微臣說當下國朝,當以教育為本。
非是要人人都科舉功名,入朝為官。
而是隻有百姓們知道的更多,能識文斷字,通曉一道,才能真正讓我朝百業興旺,也才能讓朝廷在官員之外,公門取用無數。
” “百業興旺……公門取用?” 嘉靖低聲念叨了一聲。
徐階卻是眉頭皺緊。
當下雖然時間短暫,但他從嚴紹庭這番話,也确實沒有看出他是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