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大明版保送生制度

關燈
    謀,不敵順義縣地方盤根錯節的勢力,絕無能力勾連治下,行剝削欺壓百姓之事,此事乃誣告。

    ” 嚴紹庭心裡念叨了一聲。

     張居正的回答如同他剛剛走進來的模樣。

    四平八穩。

     順義縣知縣渎職懈怠,這是不争的事實。

     但該員不可能勾連縣衙胥吏差役,去做剝削百姓的事情,也是事實。

     嘉靖點點頭。

     這是自己希望聽到的話。

     因為張居正是順天知府,而今日午門之事,也是因為順天府轄下順義縣鬧出來的。

     張居正作為順天知府,必須要有一個公允的評價。

     反倒是嚴紹庭因為不涉及其中,所以他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情。

     嘉靖看向張居正,繼續詢問:“伱是順天府,這件事出在你轄下,你說該如何辦?” “嚴辦!” 張居正不假思索,擲地有聲,斬釘截鐵的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嘉靖目光一縮:“如何嚴辦?” 張居正擡頭看向道台上的皇帝。

     “順義縣知縣上任一歲有餘,毫無作為,可見其才能不堪重用,當革除!” “順義縣縣丞亦是流官,朝廷欽點,不思輔佐掌印堂官,當革除!” “順義縣主簿、典史皆為順義本縣出身,勾結公門酷吏差役,沆瀣一氣,多行不法,枉顧皇命,漠視百姓,當革除并追查其不法所得,依律治罪。

    ” “順義縣一應胥吏差役,大半皆以勾連,皆行不法,當嚴懲!移交三法司定罪,或流、或軍、或斬!餘下胥吏差役,即便不曾參與不法,然卻有知情不告之過,按律理當逐出公門。

    ” 亦如張居正一開始對嚴紹庭說的一樣。

     此刻老道長問話。

     他依舊是不曾更改意志,要将整個順義縣打包送走。

     嚴紹庭卻是眉角一跳。

     自己沒記錯的話,是幫老張弄了一份吏部開出來的整頓順義縣的行文,但對方似乎并沒有用。

     反倒是今天在老道長面前,又提出這件事情。

     自己被擺了一道? 張居正則是側目看了一眼嚴紹庭。

     自己其實并不是擺了嚴紹庭一道,而是他後來發現順義縣的事情,其實如果能讓皇帝點頭同意自己的解決辦法,那麼接下來自己在順天府其他州縣做事,就可以有一個成例,而不再需要去動用吏部或者别處的力量。

     内殿。

     卻是随着張居正要大辦特辦順義縣上下,而沉寂了下來。

     也不知過了多久。

     嘉靖開始手指輕輕的敲擊着憑幾。

     木憑幾砰砰作響。

     終于。

     聲音停了下來。

     嘉靖的手指懸在憑幾上,而他的目光則是看向張居正。

     “準卿所奏,順義縣照卿所谏查辦。

    ” 張居正頓時面露笑容,趕忙低頭抱拳:“臣領旨!” 嘉靖則是笑着說道:“順義縣的事不過區區瘡藓而已,一副膏藥即可除之。

    然,國朝命官與胥吏一事,你如何看?” 張居正此刻還抱着拳。

     聽到此言。

     他擡頭看向皇帝,面露笑容,側目看向一旁的嚴紹庭。

     “此事,陛下不如讓嚴賓客奏對為好。

    ” “想來嚴賓客心中已有成算。

    ” 嘉靖當即會心一笑,卻也不曾多說,隻是順着張居正的話,側目看向了已經歇了一陣子的嚴紹庭。

     嚴紹庭雖然心中存疑。

     不知道張居正為何在這件事情上,會将其推給自己。

     但此刻被老道長盯着。

     他隻能沉聲開口:“若要防範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害,當改地方官府胥吏衙役之首如正印堂官,皆為流!” 所謂流。

     則如朝堂欽點的地方命官一樣,是異地派遣的流官。

     其實最好的辦法是,所有的官府胥吏差役都參照後世的考公制度。

     但很顯然,當下的大明做不到。

     所以嚴紹庭才會提議,官府衙門裡的胥吏差役之首,采用如同地方流官一樣的流吏制度。

     張居正立馬眉頭一挑。

     這個解決辦法,自己倒是不曾想到。

     他不由當起了捧哏,替嘉靖開口詢問道:“何為流吏?” 嚴紹庭面帶笑容:“天下之才,于皇上而言實則乃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這個時候,嚴紹庭還不忘誇一下老道長。

     而實際上也确實如他所言。

     天下什麼最多? 人最多! 嚴紹庭繼續說:“當下地方官府衙門,所生命官與胥吏之矛盾,實則乃是朝廷欽點命官,往往一縣僅一二人,而胥吏衙役則數十數百人,胥吏衙役皆為本地,而命官則為異地,兩相利害自生矛盾。

     朝廷雖無法全數以地方官府胥吏衙役為流吏,卻可取地方官府六房各司之首主事者,為異地任之。

    則朝廷屆時欽點命官,上任既有助力。

    ” 官吏矛盾,其實并不是個容易解決的問題。

     如果真的是件容易的事情,老道長就不會猶豫徘徊,懸而不決。

     嚴紹庭心中也清楚,自己這個法子,也不過是給往後地方官府的縣令、知府多找些幫手而已。

     但隻要多些外地人,總能讓地方上多一些相互壓制,不至于地方全被本地士紳豪強把持。

     這其實就是摻沙子的招數。

     算不得高明。

     但勝在可行。

     嘉靖臉色稍稍緩和了一些。

     因為他也看出了這個法子的可行之處。

     但他仍然詢問道:“如何取異地之人為流吏?” 法子是可行的。

     但人從什麼地方找,卻是最關鍵的。

     嚴紹庭當即開口:“天下秀才數十萬,舉人十數萬。

    百萬讀書人,而每科卻僅有進士數百人。

    治民之才,或不精通經學文章,卻亦可用之。

    ” 說完了開篇。

     嚴紹庭終于是沉聲說出自己最終的計劃。

     “臣請陛下降下隆恩,昭告天下。

    ” “此後朝廷取天下秀才、舉人,為籍貫之外府縣吏首,稱之為待官生,以太祖高皇帝考官之法,九年為期,期滿無錯,則授之以同進士出身,初任一縣丞或令。

    ” “則,天下無望恩科高中之才,自不會嫌為吏,而為待官生,仕途亦有新望。

    ” 說完之後。

     嚴紹庭長出了一口氣。

     其實,在剛剛提出的摻沙子的招數之後。

     他真正要提的,就是此刻的算得上是大明版的保送生制度。

     天下讀書人,自然都是以恩科高中為終生目标。

     但這些人也不全都是傻子。

     可能經曆兩三次春闱或鄉試不中後,也會知道自己在科舉一途是沒有希望的。

     但這些人往日裡又會礙于情面,自然不願意屈身官府為吏。

     更多的,可能會如當初的徐渭一樣,投靠在某一個大官手下作為幕僚師爺。

     但現在。

     自己給了這些人一個保送的機會。

     朝廷現在用他們,也不是将他們當做胥吏,而是待官生。

     這名稱就如同字面意思一樣。

     是等待授予真正官職的生員。

     雖然幹的還是一樣的事情,但名義上卻更加的好聽,也算是給了這些讀書人一個可以說道說道的面子。

     而且隻要幹滿九年,差事無錯,就能保送一個同進士的出身,然後就可以被授予真正的官身。

     這算是為天下讀書人重新開辟了一條道路。

     同時也為某些權貴做出了對應的限制。

     九年,必須是要幹滿的,别想鑽空子。

     面子照顧到了。

     前途也給到位了。

     于情于理,即便會有些死腦筋覺得這是讓他們屈尊降貴,但大多數人恐怕會欣然接受。

     畢竟。

     在永遠科舉無望和幹滿九年就能拿到保送名額,真正入仕為官相比。

     就是傻子都能分的出來輕重。

     至于說面子? 能當官,就是最大的面子! 現在就看老道長會不會給天下讀書人開這個口子。

     ………… 月票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