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殺儒
關燈
小
中
大
楊廣當着面的質問王隆,他實在是想不通為什麼王隆要刺殺自己。
楊廣讓袁天罡反過頭來測算,而很快就有了結果,楊廣本還十分的懷疑,王隆和他沒有什麼矛盾啊,更沒有什麼利益沖突,為什麼袁天罡測算出來的結果是王隆。
袁天罡當時和楊廣解釋:“殿下,我測算的不是誰是兇手,這樣指向性太明顯了,萬一兇手并非這些人中的,就浪費了所有的材料,所以我測算是誰知道兇手,兇手知道自己是兇手,幫兇也知道兇手,概率就大了很多。
” “王隆老夫子,知兇手也。
” 因為算命袁天罡瘦了許多,洩露天機損命格的。
楊廣不願意相信這個結果,所以拖着病體,自己上門來問王隆老夫子要一個說法。
還沒問呢,王隆見到楊廣的狀态就明顯的不對了,随便的一詐就詐了出來,王隆自己跪地認錯了。
但是王隆一聽楊廣是質問他為什麼要刺殺自己的,當即又愣神了:“太子殿下,刺殺您的并非老臣啊。
” 楊廣見其狀态,也非常的疑惑:“王夫子,你方才跪下認錯,現在又說刺殺之人不是你,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臣認錯,是因為……因為……”雖然感覺不好意思說出口,但是和刺殺太子的罪名比起來這事情小的不能再小了。
“因為蜀王殿下和李鋼在府上,老臣以為殿下是知曉了此事前來興師問罪的。
” 楊廣眉頭一皺,那壓着人喘不過氣來的氣勢忽然就收斂了起來:“他們兩人為何在伱的府上?” 王隆将前因後果跟楊廣全部說了一遍,楊廣才明白王隆是擔心覺得他幫了李鋼和蜀王所以才如此擔驚受怕。
畢竟這兩人都是太子的利益沖突者。
出現了這個小插曲,但是袁天罡測算出來,王隆是刺殺一案的知情者,楊廣依舊相信袁天罡。
此時的楊廣對于楊秀和李鋼的事情并不想要過度的糾結,李鋼現在算是下崗人群,楊秀想要讓他去蜀地建立學堂,有針對自己的意思,但是與刺殺一案的兇手相比并不重要。
“此事容後再說,我得好好問問你關于刺殺一案的事情,現在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此事與你有關。
” “冤枉啊殿下,老臣與此事絕無幹系,老臣怎麼可能刺殺殿下?老臣……老臣……” 隻覺得倍感委屈的王隆,老眼通紅,雙目濕潤。
楊廣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麼說,因為他現在所謂的确切的證據其實就是袁天罡的測算而已,這證據擺不上公堂。
此時得知了王夫子情況的,王夫子沖到了前廳:“太子殿下冤枉啊,冤枉,我家老爺絕對無對您不敬之心。
” 楊廣看着跪下的王夫子,那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王隆的續弦,門口還站着一個探出腦袋來的五歲小孩,那是王隆的長子王通,也就是将來諸子百家中與荀、揚,及老、莊并稱五子的文中子。
當年文中子出生的時候,楊廣在外,命人攜大禮登門祝賀,算來這些年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孩子。
文中子可是提出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真大佬,當然現在隻是個嬰兒肥的福相娃娃。
王隆見到自己夫人的出現,急忙呵斥:“你來做什麼?你一個婦道人家,剛出了月子,跑出來做什麼,還帶着孩子過來了。
” “老爺,下人們說太子殿下說您刺殺他,萬萬不可能啊太子殿下,我們家老爺絕對做不出來這事情。
” “哭哭啼啼的算什麼事情,快回去。
” “太子殿下見諒,女子沒見識,老臣這就打發她走。
” 楊廣卻伸出手,對着門口探出腦袋的稚童招招手,示意他進來。
小王通得到了楊廣的召喚就走了進來,來到王隆的身邊,恭敬的對着楊廣行禮:“王通,參見太子殿下。
” “你,不怕我?” “父親常說太子殿下是好人,建設了學堂,所以不用怕。
” 楊廣再招手:“上前來,我看看。
” 王隆十分擔心的看着楊廣說:“太子殿下……” “怎麼,還不放心我嗎?” “老臣萬萬不敢。
” 王通走到了楊廣的面前,楊廣看着眼前胖乎乎的娃娃,伸手捏了一下他的胖臉說:“你父親要殺我,你覺得是為什麼?” “父親絕對不會殺太子殿下的。
” “為何?” “不合忠孝,不合禮義,不合廉恥,父親最是看重這些東西。
” 楊廣微微一笑:“王夫子,你兒子說的比你說的要可信些,都起來吧。
” 王隆的夫人攙扶着王隆緩緩的站起來,王隆說:“多謝殿下。
” 緊接着楊廣對身邊的王通問:“如果不是你父親殺我,那是誰想要殺我?” “欲殺人者,必有不共戴天之仇,或有生死相博之利,至于到底是誰,我不知道。
” 楊廣摸了摸王通的大腦袋:“小小年紀,不錯,不錯,王夫子,你這兒子生的不錯。
” “殿下,謬贊了,癡兒愚鈍,不敢擔殿下的稱贊。
” “王夫子,方才問令公子的話,我也想要問你一遍,你說不是你殺我,但是我們調查的線索指向了你,那你覺得會是誰想要殺我呢?” “小王夫子說是不共戴天之仇,生死相博之利者,那你覺得誰和我有如此大的仇怨呢?” 王隆不知道楊廣到底知道些什麼,他也不敢多問,既然能找上自己那肯定是知道了些什麼吧。
看了眼自己哭哭啼啼的妻子和站在楊廣的身邊的長子王通,那稚童就像是站在兇獸身旁一般。
“殿下,殺父弑母是為不共戴天之仇,我們尋常人的仇容易算,誰和誰有仇怨都記得清楚,但是殿下身為大隋皇室,就不容易算了,打着殿下名号的人多了,也不知道在哪塊就容易被人記恨上,至于生死相搏之利。
” “有人眼中的利是錢财,有人眼中的利是名望,有人眼中的利是自身的學識抱負,殿下您覺得呢?” 王隆此話一出,楊廣知道王隆應該是知情一些的,便面露憤怒:“王夫子,我與你,自第一次見面以來便惺惺相惜,對于學堂的看法也是一樣的,對于科舉
楊廣讓袁天罡反過頭來測算,而很快就有了結果,楊廣本還十分的懷疑,王隆和他沒有什麼矛盾啊,更沒有什麼利益沖突,為什麼袁天罡測算出來的結果是王隆。
袁天罡當時和楊廣解釋:“殿下,我測算的不是誰是兇手,這樣指向性太明顯了,萬一兇手并非這些人中的,就浪費了所有的材料,所以我測算是誰知道兇手,兇手知道自己是兇手,幫兇也知道兇手,概率就大了很多。
” “王隆老夫子,知兇手也。
” 因為算命袁天罡瘦了許多,洩露天機損命格的。
楊廣不願意相信這個結果,所以拖着病體,自己上門來問王隆老夫子要一個說法。
還沒問呢,王隆見到楊廣的狀态就明顯的不對了,随便的一詐就詐了出來,王隆自己跪地認錯了。
但是王隆一聽楊廣是質問他為什麼要刺殺自己的,當即又愣神了:“太子殿下,刺殺您的并非老臣啊。
” 楊廣見其狀态,也非常的疑惑:“王夫子,你方才跪下認錯,現在又說刺殺之人不是你,你到底是什麼意思?” “老臣認錯,是因為……因為……”雖然感覺不好意思說出口,但是和刺殺太子的罪名比起來這事情小的不能再小了。
“因為蜀王殿下和李鋼在府上,老臣以為殿下是知曉了此事前來興師問罪的。
” 楊廣眉頭一皺,那壓着人喘不過氣來的氣勢忽然就收斂了起來:“他們兩人為何在伱的府上?” 王隆将前因後果跟楊廣全部說了一遍,楊廣才明白王隆是擔心覺得他幫了李鋼和蜀王所以才如此擔驚受怕。
畢竟這兩人都是太子的利益沖突者。
出現了這個小插曲,但是袁天罡測算出來,王隆是刺殺一案的知情者,楊廣依舊相信袁天罡。
此時的楊廣對于楊秀和李鋼的事情并不想要過度的糾結,李鋼現在算是下崗人群,楊秀想要讓他去蜀地建立學堂,有針對自己的意思,但是與刺殺一案的兇手相比并不重要。
“此事容後再說,我得好好問問你關于刺殺一案的事情,現在有充分的證據表明此事與你有關。
” “冤枉啊殿下,老臣與此事絕無幹系,老臣怎麼可能刺殺殿下?老臣……老臣……” 隻覺得倍感委屈的王隆,老眼通紅,雙目濕潤。
楊廣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麼說,因為他現在所謂的确切的證據其實就是袁天罡的測算而已,這證據擺不上公堂。
此時得知了王夫子情況的,王夫子沖到了前廳:“太子殿下冤枉啊,冤枉,我家老爺絕對無對您不敬之心。
” 楊廣看着跪下的王夫子,那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王隆的續弦,門口還站着一個探出腦袋來的五歲小孩,那是王隆的長子王通,也就是将來諸子百家中與荀、揚,及老、莊并稱五子的文中子。
當年文中子出生的時候,楊廣在外,命人攜大禮登門祝賀,算來這些年還是第一次見到這孩子。
文中子可是提出了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真大佬,當然現在隻是個嬰兒肥的福相娃娃。
王隆見到自己夫人的出現,急忙呵斥:“你來做什麼?你一個婦道人家,剛出了月子,跑出來做什麼,還帶着孩子過來了。
” “老爺,下人們說太子殿下說您刺殺他,萬萬不可能啊太子殿下,我們家老爺絕對做不出來這事情。
” “哭哭啼啼的算什麼事情,快回去。
” “太子殿下見諒,女子沒見識,老臣這就打發她走。
” 楊廣卻伸出手,對着門口探出腦袋的稚童招招手,示意他進來。
小王通得到了楊廣的召喚就走了進來,來到王隆的身邊,恭敬的對着楊廣行禮:“王通,參見太子殿下。
” “你,不怕我?” “父親常說太子殿下是好人,建設了學堂,所以不用怕。
” 楊廣再招手:“上前來,我看看。
” 王隆十分擔心的看着楊廣說:“太子殿下……” “怎麼,還不放心我嗎?” “老臣萬萬不敢。
” 王通走到了楊廣的面前,楊廣看着眼前胖乎乎的娃娃,伸手捏了一下他的胖臉說:“你父親要殺我,你覺得是為什麼?” “父親絕對不會殺太子殿下的。
” “為何?” “不合忠孝,不合禮義,不合廉恥,父親最是看重這些東西。
” 楊廣微微一笑:“王夫子,你兒子說的比你說的要可信些,都起來吧。
” 王隆的夫人攙扶着王隆緩緩的站起來,王隆說:“多謝殿下。
” 緊接着楊廣對身邊的王通問:“如果不是你父親殺我,那是誰想要殺我?” “欲殺人者,必有不共戴天之仇,或有生死相博之利,至于到底是誰,我不知道。
” 楊廣摸了摸王通的大腦袋:“小小年紀,不錯,不錯,王夫子,你這兒子生的不錯。
” “殿下,謬贊了,癡兒愚鈍,不敢擔殿下的稱贊。
” “王夫子,方才問令公子的話,我也想要問你一遍,你說不是你殺我,但是我們調查的線索指向了你,那你覺得會是誰想要殺我呢?” “小王夫子說是不共戴天之仇,生死相博之利者,那你覺得誰和我有如此大的仇怨呢?” 王隆不知道楊廣到底知道些什麼,他也不敢多問,既然能找上自己那肯定是知道了些什麼吧。
看了眼自己哭哭啼啼的妻子和站在楊廣的身邊的長子王通,那稚童就像是站在兇獸身旁一般。
“殿下,殺父弑母是為不共戴天之仇,我們尋常人的仇容易算,誰和誰有仇怨都記得清楚,但是殿下身為大隋皇室,就不容易算了,打着殿下名号的人多了,也不知道在哪塊就容易被人記恨上,至于生死相搏之利。
” “有人眼中的利是錢财,有人眼中的利是名望,有人眼中的利是自身的學識抱負,殿下您覺得呢?” 王隆此話一出,楊廣知道王隆應該是知情一些的,便面露憤怒:“王夫子,我與你,自第一次見面以來便惺惺相惜,對于學堂的看法也是一樣的,對于科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