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志大才疏
關燈
小
中
大
,不屑的輕歎一聲:“真希望大隋能多幾個像他們太子殿下一樣的“聖明”之主啊。
” 平原王語重心長的說:“你我不可輕敵,就算是晉王才能庸碌,但是大隋兵士隻要心齊,我們就難以取勝,他們的戰甲武器都要優于我們,我們若無地勢之利,或者士氣之利,想要勝過他們非常的困難。
” “平原王,你們大軍都囤積在與大隋的交界線上,我們契丹也會伺機而動,就算是大隋強,但是兩面交戰,短時間内他們取不得什麼戰果的情況下,他們内部一定會出問題的,我之前的奸細就已經和我說明了,現在幽州軍内部并不團結,晉王又将太子的人一刀切全部趕走了,相信他遇到的阻力也是不小的。
” 契丹和高句麗可了解不到大隋朝堂現在内部的具體情況。
猶豫,懷疑,機會,猜忌等等東西都擺到了平原王的面前。
第三天的一早和東海鲛人明珠綁在一起婢女嘔吐不止,面如土灰,徹底坐實了東海鲛人明珠若長期帶着會對身體有損害後,平原王就堅信了耶律辰托的話。
若非晉王志大才疏,怎麼可能随口将這些潛藏着可以謀害他的機會說出來呢?也就意味着大隋的晉王确實打算用大軍和高句麗決勝負。
平原王再招來耶律辰托商議:“隋朝人若是真的不顧死活的和我們決勝負,我們聯合在一起勝算估計也不過三成。
” “我覺得平原王您可能不必這麼緊張,他們的晉王不顧士兵死活,要用人命疊軍功,但是他們的士兵又不是沒有爹媽生養的,誰人不怕死呢?隋朝士兵難道就不會陽奉陰違,和之前與你們高句麗交戰一樣,眼見打不過,撤退的比誰都快,所以平原王您也别過多的擔憂。
” 話雖如此說,但是平原王依舊存了和談的心思:“你說如果我們和晉王和談,他們會同意嗎?” 耶律辰托笃信的說:“我與晉王交談,此人志大才疏,而往往這些樣的人一定會在有優勢的時候乘勝追擊,平原王您要是和他和談,他一定覺得高句麗現在是怕了大隋的,談判桌上一定是獅子大開口,他若問您要高句麗的城池,您給還是不給。
” 耶律辰托的話讓平原王沉默了,随即下令:“抽調全國其他區域的士兵加緊布防到與大隋交接一帶。
” 高句麗的臣子說:“王,這樣的話新羅百濟一帶怎麼辦?沒有足夠的兵力坐鎮,很難保他們不會有異動。
” “新羅百濟這樣的小地方,不足為懼,先布防大隋更為關鍵,他們要是這時候敢搞小動作,等與大隋一戰停息,我就親率大軍殺他們個片甲不留。
” 随後有将士來報:“王,遼水邊上,隋朝的陰世師連續每日一早就對着江面發射火炮,聲勢浩大,那炮聲吓人的很,并且還派人每日都來叫罵。
” 平原王面色陰狠的說:“陰世師!此子性格堅毅,做事果決,有其父風範,将來必成我等大敵,若是讓他随着晉王建立的軍功升任幽州總管,怕是沒我等的好日子。
” 耶律辰托說:“此人我也知曉,平原王現在什麼想法?難道想要先發制人?” 平原王喃喃自語:“先發制人……先發制人,火器在守城中的威力,遠超我等想象,更别說大隋的火器更好,我們的軍隊真能攻打大隋城池嗎?” 面對平原王的疑問,耶律辰托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以前攻城雙方武器裝備差不多的情況下就是血戰突破,但是有了火器之後就改變了,特别是隋朝的大炮。
高句麗現在有10門從隋朝繳獲的大炮,這些大炮在守城的時候威力驚人,憑借着人的肉身很難抗衡加上火器的裝配,讓攻城的血戰,傷亡率極具提升。
所有的士兵都明白沖鋒在第一線的時候,基本上是有死無生,士氣會直接降低到最低處,最後無人敢沖鋒。
誰都怕死啊。
況且要進攻就得渡過遼水,雙方都大軍囤積在邊境上,基本不存在之前衛王那樣突襲得手的可能性了。
平原王思考再三後說:“設立三道方向,第一道就在遼水邊上,輕騎兵布防,對方一旦進攻就回撤,彙報消息。
” “第二道防線在遼東城,安市城一線,士兵囤積在此,随時待戰。
” “第三道防線,蒼岩城,尉那岩城作為後方補給和備戰城池,一旦第二道防線不利,就全軍回撤到第三道防線重新整兵布防。
” “于此同時,诏令高句麗國内的凡是在15-50歲的男丁進行大征兵,我們的軍隊後備人數不足,必要的時候就得讓他們上戰場。
” 做下這一切部署之後,高句麗的平原王,閉目凝神往自己的椅子上一躺。
似乎在等待着接下來的可能發生的一切。
…… 楊廣得到了消息,高句麗境内正在快速的征兵,大範圍的征兵必然會引起百姓的反抗,他們的内部矛盾在加深。
征兵來的士兵很多都被派往了邊境線。
陰世師返回幽州城面見楊廣說:“晉王殿下,連日來高句麗在邊境一帶部署的數量不少的輕騎兵,沿着遼河防守,微臣覺得一旦開戰的話,對方會在第一時間布防,我軍正面沖擊過了遼水之後恐怕難有突進機會。
” “那你覺得該怎麼辦?” “可以繼續拖,高句麗的國内經濟情況,如果被我們耗下去,定然是拖不住的,按照微臣對于高句麗的了解,他們拖不過半年,一定矛盾頻發。
” 楊廣語重心長的說:“你特地來此跟我說這事,是因為擔心有人讒言你贻誤戰機,不進攻吧。
” “微……微臣沒有這個意思。
” “放心吧,我也本來就沒安排你進攻,你隻管按照我的意思不斷的壓迫高句麗就行了。
” …… 一月之後,高句麗中部的海岸線上,夜黑之時,有船隊不斷的在靠岸,烏壓壓的人從船上下來,有序的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本章完)
” 平原王語重心長的說:“你我不可輕敵,就算是晉王才能庸碌,但是大隋兵士隻要心齊,我們就難以取勝,他們的戰甲武器都要優于我們,我們若無地勢之利,或者士氣之利,想要勝過他們非常的困難。
” “平原王,你們大軍都囤積在與大隋的交界線上,我們契丹也會伺機而動,就算是大隋強,但是兩面交戰,短時間内他們取不得什麼戰果的情況下,他們内部一定會出問題的,我之前的奸細就已經和我說明了,現在幽州軍内部并不團結,晉王又将太子的人一刀切全部趕走了,相信他遇到的阻力也是不小的。
” 契丹和高句麗可了解不到大隋朝堂現在内部的具體情況。
猶豫,懷疑,機會,猜忌等等東西都擺到了平原王的面前。
第三天的一早和東海鲛人明珠綁在一起婢女嘔吐不止,面如土灰,徹底坐實了東海鲛人明珠若長期帶着會對身體有損害後,平原王就堅信了耶律辰托的話。
若非晉王志大才疏,怎麼可能随口将這些潛藏着可以謀害他的機會說出來呢?也就意味着大隋的晉王确實打算用大軍和高句麗決勝負。
平原王再招來耶律辰托商議:“隋朝人若是真的不顧死活的和我們決勝負,我們聯合在一起勝算估計也不過三成。
” “我覺得平原王您可能不必這麼緊張,他們的晉王不顧士兵死活,要用人命疊軍功,但是他們的士兵又不是沒有爹媽生養的,誰人不怕死呢?隋朝士兵難道就不會陽奉陰違,和之前與你們高句麗交戰一樣,眼見打不過,撤退的比誰都快,所以平原王您也别過多的擔憂。
” 話雖如此說,但是平原王依舊存了和談的心思:“你說如果我們和晉王和談,他們會同意嗎?” 耶律辰托笃信的說:“我與晉王交談,此人志大才疏,而往往這些樣的人一定會在有優勢的時候乘勝追擊,平原王您要是和他和談,他一定覺得高句麗現在是怕了大隋的,談判桌上一定是獅子大開口,他若問您要高句麗的城池,您給還是不給。
” 耶律辰托的話讓平原王沉默了,随即下令:“抽調全國其他區域的士兵加緊布防到與大隋交接一帶。
” 高句麗的臣子說:“王,這樣的話新羅百濟一帶怎麼辦?沒有足夠的兵力坐鎮,很難保他們不會有異動。
” “新羅百濟這樣的小地方,不足為懼,先布防大隋更為關鍵,他們要是這時候敢搞小動作,等與大隋一戰停息,我就親率大軍殺他們個片甲不留。
” 随後有将士來報:“王,遼水邊上,隋朝的陰世師連續每日一早就對着江面發射火炮,聲勢浩大,那炮聲吓人的很,并且還派人每日都來叫罵。
” 平原王面色陰狠的說:“陰世師!此子性格堅毅,做事果決,有其父風範,将來必成我等大敵,若是讓他随着晉王建立的軍功升任幽州總管,怕是沒我等的好日子。
” 耶律辰托說:“此人我也知曉,平原王現在什麼想法?難道想要先發制人?” 平原王喃喃自語:“先發制人……先發制人,火器在守城中的威力,遠超我等想象,更别說大隋的火器更好,我們的軍隊真能攻打大隋城池嗎?” 面對平原王的疑問,耶律辰托也不知道怎麼回答,以前攻城雙方武器裝備差不多的情況下就是血戰突破,但是有了火器之後就改變了,特别是隋朝的大炮。
高句麗現在有10門從隋朝繳獲的大炮,這些大炮在守城的時候威力驚人,憑借着人的肉身很難抗衡加上火器的裝配,讓攻城的血戰,傷亡率極具提升。
所有的士兵都明白沖鋒在第一線的時候,基本上是有死無生,士氣會直接降低到最低處,最後無人敢沖鋒。
誰都怕死啊。
況且要進攻就得渡過遼水,雙方都大軍囤積在邊境上,基本不存在之前衛王那樣突襲得手的可能性了。
平原王思考再三後說:“設立三道方向,第一道就在遼水邊上,輕騎兵布防,對方一旦進攻就回撤,彙報消息。
” “第二道防線在遼東城,安市城一線,士兵囤積在此,随時待戰。
” “第三道防線,蒼岩城,尉那岩城作為後方補給和備戰城池,一旦第二道防線不利,就全軍回撤到第三道防線重新整兵布防。
” “于此同時,诏令高句麗國内的凡是在15-50歲的男丁進行大征兵,我們的軍隊後備人數不足,必要的時候就得讓他們上戰場。
” 做下這一切部署之後,高句麗的平原王,閉目凝神往自己的椅子上一躺。
似乎在等待着接下來的可能發生的一切。
…… 楊廣得到了消息,高句麗境内正在快速的征兵,大範圍的征兵必然會引起百姓的反抗,他們的内部矛盾在加深。
征兵來的士兵很多都被派往了邊境線。
陰世師返回幽州城面見楊廣說:“晉王殿下,連日來高句麗在邊境一帶部署的數量不少的輕騎兵,沿着遼河防守,微臣覺得一旦開戰的話,對方會在第一時間布防,我軍正面沖擊過了遼水之後恐怕難有突進機會。
” “那你覺得該怎麼辦?” “可以繼續拖,高句麗的國内經濟情況,如果被我們耗下去,定然是拖不住的,按照微臣對于高句麗的了解,他們拖不過半年,一定矛盾頻發。
” 楊廣語重心長的說:“你特地來此跟我說這事,是因為擔心有人讒言你贻誤戰機,不進攻吧。
” “微……微臣沒有這個意思。
” “放心吧,我也本來就沒安排你進攻,你隻管按照我的意思不斷的壓迫高句麗就行了。
” …… 一月之後,高句麗中部的海岸線上,夜黑之時,有船隊不斷的在靠岸,烏壓壓的人從船上下來,有序的做好了戰鬥的準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