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癡愚兒

關燈
    ,有的還在收集奧特曼卡片。

     回想楊玄感的上中下三策,其實上策看起來無厘頭,但是卻是解決一切矛盾最快捷,最有效的辦法,隻是過于的不人道了,下策是懶政是最簡單的辦法,也是一直以來所有國家對于外來者的管理辦法。

     思來想去應該是中策最适合現在的情況,絕對的要杜絕這些胡人們聚集,形成自己的小團體。

     …… 第二天的一早,皇帝宣楊廣入宮,昨天胡人為了京兆府衙的事情讓楊堅異常的憤怒,涉及到楊廣就讓他入宮商議,一起的當然還有太子和其他的諸位大臣,這幾乎已經是楊堅小朝會的标配了,隐隐的這就是大隋中樞最關鍵的一夥人了。

     楊堅鐵青着面色對虞慶則說:“虞慶則,京兆府衙是朕用來管理京畿重地事物的地方,居然讓人圍了,還是一群胡人,你是怎麼做事的?” 虞慶則急忙告饒:“陛下恕罪,事發突然,是微臣考慮不周,實沒想到胡人們會如此的大膽,居然敢聚集民衆圍了京兆府衙,還請陛下責罰。

    ” “罰俸一年,以儆效尤。

    ” “臣謝陛下隆恩。

    ” 罰俸這個懲罰對于官員來說跟撓癢癢沒什麼區别,誰當官靠這點錢過日子,你要靠着這錢過日子,那你真是……真是個清官。

     “行了,事情發生了,朕也不多怪罪你們什麼,現在給朕拿出解決的辦法來。

    ” 楊堅要的解決辦法自然不是說光光解決眼前的事情,既然都已經事發了,隐患放到了面前,那就得有對策。

     楊勇輕飄飄的說:“我聽聞是京兆府衙無故羁押了胡人力士,導緻胡人們鬧起來,這群胡人在長安城内做貿易,素來都算是懂事的,也安分守己,他們居住的那一片區也沒發生過什麼事情,這次應該是被人逼急了吧。

    ” 楊堅看向了虞慶則,虞慶則無奈又得摻和到兩人中間去就說:“之前有位胡人力士在拍賣會搗亂,并且妄言晉王殿下,所以被抓了下獄。

    ” “晉王殿下肚量向來極大絕不會因為一個百姓随口兩句話而遷怒,人放了也可為陛下解憂,還請殿下放人吧。

    ” 又是老套的道德綁架,楊廣便直接怼了回去:“非我肚量小,之前母後才查明了外頭都是關于我的流言,張貼了告示平息風波,現在馬上又讓我放了胡說八道的人,而且這人可是當着我的面說,又在拍賣行有傷人行為,實乃罪犯也,需要看押審問。

    ” “但是現在引起風波,過千人聚集,晉王殿下難道不平息風波嗎?” 楊廣擡眼有些輕蔑的說:“人多了,我們就得讓,聚集了千人我這個晉王就得讓,那聚集兩千人是不是太子殿下就得讓?聚集的更多呢?” 楊廣給對面的人說的無力辯駁,楊勇出來打哈哈:“晉王,不必針對任何人,都是為了平息事态,确實也不是什麼大事,将人放了事情就了了。

    ” “非也,父皇,兒臣查到了那胡人力士背後是有人指使的,一個小官員,正在順藤摸瓜往上查,預計很快就能查到始作俑者,關于兒臣的流言蜚語應該都是有始作俑者散布的。

    ” 楊堅依舊嚴肅,打斷了兩人的争論:“此事情是小事,關于晉王的流言,皇後已經查明都是虛假,張貼布告,此事也算是告一段落了,朕現在要問解決的是胡人之事,胡人現在有上千人的規模,而且多是商販,構成複雜,又能齊心,敢圍京兆府衙,朕現在要的是如何解決這些人還有這些人代表的後顧之憂。

    ” 楊堅給事情定了性質,倒是在暗示楊廣不用往下查了。

     楊勇當即先跳出來說:“父皇,胡人商販在長安城内不可或缺,他們連通西域和大隋之間的貿易,若是少了他們,大隋的商貿繁榮度就會降低很多,而且也會打擊國内的其他商販,現在大隋商貿興旺,兒臣認為不宜貿然打擊,這群胡商兒臣稍微接觸過一些,在城内的地位不高,都是些本分守己的人,應以安撫為主,平息事态後,兒臣可以親去一趟胡人聚集區安撫。

    ” 楊堅點了點頭看向了其他人,都沒人發言他就先問楊廣了。

     楊廣直接反對楊勇的意見:“兒臣覺得,胡人之後患,不在今天而在明天,胡人今日敢圍了京兆府衙,明日是不是就敢圍皇城?” “晉王,莫要危言聳聽!” 楊堅卻問:“那你覺得該如何?” “父皇,對待胡人,兒臣有三策。

    ” 朋友的新書大家有喜歡uzi的可以看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