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常春藤聯盟
關燈
小
中
大
聽聞楊廣有想法,楊堅馬上來了興趣,楊廣的想來曆來都非常的行之有效。
“什麼辦法?” “父皇還記得之前我說的在貴族中建立學堂吧。
” “自然記得,此事是肯定要做的。
” “兒臣覺得可以在各地都建立這樣的學校,而且将這些學校組成一個聯盟,同時朝廷頒布的資金資助政策還有王夫子這樣的大學者不定時前去講課等等優惠政策,而這個聯盟具有淘汰機制。
” 楊廣看着王隆接着說:“對于這些學校的考核每年一次,以成績為标準,達不到标準的取消其名額或者降級處理。
” 王隆接話:“但是晉王殿下,如此不還是一樣?并未解決最關鍵的問題?” “不,這些學校隻招收我們規定的貴族子弟,并且每家每姓每年都有名額,考核中成績優秀之人可以直接入朝為官。
” 隻針對貴族的學校,楊堅有些不解,這并沒有改變什麼啊,反而是強化的階級特權。
“假設聯盟學堂的名額為八座,那麼通過考核後朝廷會頒發每年的獎金,這是給學堂運營者的獎勵,這錢會很多,排名越高越多,那總有各地的願意辦,對于貴族中那些稍微不受重視的後代來說這也是他們個人仕途晉升重要的通道。
” “雖然前期定然全是貴族子弟,但是随着考試制度的進行随着學堂不斷的重視聯盟補貼,那麼總會想盡了辦法去尋找好苗子,不可能所有聰明的孩子都出生在貴族世家,不可能他們家族的子弟每年都可以幫他們争取到好名次,争取好的好的補助。
” “當他們迫于自身學堂學子能力不夠的時候,那些民間最聰明的孩子會被他們尋找出來,培養起來,幫着他們奪取好名次,奪取好的補貼,這樣的話一定程度上就由他們來幫我們篩選出平民中那些優秀的孩子送入朝來。
” 楊堅詫異的看着楊廣,自覺這個兒子的想法怎麼總會如此奇怪,但是好像真的有用。
現在的隋朝任選人才的制度就是察舉制為主,各地會選出人才來,朝廷再從中選,這些選上來的人才毫無疑問都是各地勳貴的人。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這種階級固化的已經成型了,非常的牢固,楊堅明白這種固化對他統治的不利之處,楊廣今日說的辦法,等于是将各地舉薦的人才變成各地學堂舉薦,理論上沒什麼差别,最大的差别是這個考試,分級,還有取消名額的制度,這些制度就會産生對比,對比之後有升降級。
以往的察舉制并沒有任何的處罰措施,畢竟舉薦人才不可能說大家都慧眼識珠,若是舉薦的人本事不夠就要被處罰追責,那麼如何有人舉薦? 聯盟學堂制度,其實也沒有處罰措施,隻是減少了他們能夠得到了獎勵,當這個大額的獎勵,你得到過了,下次沒了,那就是一種變相的處罰,人心總是不足的。
前期因為貴族肯定選自己人,而且朝廷明令了學堂得選當地望族子弟,甚至隻每家每姓還要規定名額,實際舉薦人選沒什麼變化,還能拿到朝廷獎勵的錢銀,何樂而不為。
一旦成型一年年的進行下去,總會有人打破陳規為了獲得好成績好排名好獎勵,偷偷的啟用那些聰明的寒門子弟,寒門子弟不行了,再後來就是平民中精挑細選最聰明的人才,那麼之後大家都會跟上,最終由他們自己來打破這層桎梏。
一定程度上這就是那些高級學校獎學金制度的一種變種,好的學校為了好生源就會用獎學金吸引人才。
而大隋這個制度是反着來,給你學堂高額補貼,你想拿補貼就得不斷的去找最聰明的人來就讀伱的學堂。
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公平的,皇帝不可能一間間的學堂盯着,用考試來選擇,至少那些寒門子弟或者平民百姓中最聰明的人會有一線機會。
楊堅便問:“如果施行需要多少錢,需要多少年。
” “錢難估量,時間短則四五年,長則十年應能見成效。
” 楊堅能夠預想到,雖然這個方案聽起來不錯,但是真正的施行需要的金錢或許很多,多到讓各地的望族願意花心思來做這件事情。
“父皇,對于大隋來說,錢能解決的問題都是最簡單的問題。
” 楊堅明白了楊廣的意思,隻要這個方案可以沒有阻礙的推行下去,多用些錢而已,這個代價可以接受。
“父皇可以召集諸位各地族老,宣告此事,有興趣的可以讓他們做起來,并且學
“什麼辦法?” “父皇還記得之前我說的在貴族中建立學堂吧。
” “自然記得,此事是肯定要做的。
” “兒臣覺得可以在各地都建立這樣的學校,而且将這些學校組成一個聯盟,同時朝廷頒布的資金資助政策還有王夫子這樣的大學者不定時前去講課等等優惠政策,而這個聯盟具有淘汰機制。
” 楊廣看着王隆接着說:“對于這些學校的考核每年一次,以成績為标準,達不到标準的取消其名額或者降級處理。
” 王隆接話:“但是晉王殿下,如此不還是一樣?并未解決最關鍵的問題?” “不,這些學校隻招收我們規定的貴族子弟,并且每家每姓每年都有名額,考核中成績優秀之人可以直接入朝為官。
” 隻針對貴族的學校,楊堅有些不解,這并沒有改變什麼啊,反而是強化的階級特權。
“假設聯盟學堂的名額為八座,那麼通過考核後朝廷會頒發每年的獎金,這是給學堂運營者的獎勵,這錢會很多,排名越高越多,那總有各地的願意辦,對于貴族中那些稍微不受重視的後代來說這也是他們個人仕途晉升重要的通道。
” “雖然前期定然全是貴族子弟,但是随着考試制度的進行随着學堂不斷的重視聯盟補貼,那麼總會想盡了辦法去尋找好苗子,不可能所有聰明的孩子都出生在貴族世家,不可能他們家族的子弟每年都可以幫他們争取到好名次,争取好的好的補助。
” “當他們迫于自身學堂學子能力不夠的時候,那些民間最聰明的孩子會被他們尋找出來,培養起來,幫着他們奪取好名次,奪取好的補貼,這樣的話一定程度上就由他們來幫我們篩選出平民中那些優秀的孩子送入朝來。
” 楊堅詫異的看着楊廣,自覺這個兒子的想法怎麼總會如此奇怪,但是好像真的有用。
現在的隋朝任選人才的制度就是察舉制為主,各地會選出人才來,朝廷再從中選,這些選上來的人才毫無疑問都是各地勳貴的人。
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這種階級固化的已經成型了,非常的牢固,楊堅明白這種固化對他統治的不利之處,楊廣今日說的辦法,等于是将各地舉薦的人才變成各地學堂舉薦,理論上沒什麼差别,最大的差别是這個考試,分級,還有取消名額的制度,這些制度就會産生對比,對比之後有升降級。
以往的察舉制并沒有任何的處罰措施,畢竟舉薦人才不可能說大家都慧眼識珠,若是舉薦的人本事不夠就要被處罰追責,那麼如何有人舉薦? 聯盟學堂制度,其實也沒有處罰措施,隻是減少了他們能夠得到了獎勵,當這個大額的獎勵,你得到過了,下次沒了,那就是一種變相的處罰,人心總是不足的。
前期因為貴族肯定選自己人,而且朝廷明令了學堂得選當地望族子弟,甚至隻每家每姓還要規定名額,實際舉薦人選沒什麼變化,還能拿到朝廷獎勵的錢銀,何樂而不為。
一旦成型一年年的進行下去,總會有人打破陳規為了獲得好成績好排名好獎勵,偷偷的啟用那些聰明的寒門子弟,寒門子弟不行了,再後來就是平民中精挑細選最聰明的人才,那麼之後大家都會跟上,最終由他們自己來打破這層桎梏。
一定程度上這就是那些高級學校獎學金制度的一種變種,好的學校為了好生源就會用獎學金吸引人才。
而大隋這個制度是反着來,給你學堂高額補貼,你想拿補貼就得不斷的去找最聰明的人來就讀伱的學堂。
考試在一定程度上是很公平的,皇帝不可能一間間的學堂盯着,用考試來選擇,至少那些寒門子弟或者平民百姓中最聰明的人會有一線機會。
楊堅便問:“如果施行需要多少錢,需要多少年。
” “錢難估量,時間短則四五年,長則十年應能見成效。
” 楊堅能夠預想到,雖然這個方案聽起來不錯,但是真正的施行需要的金錢或許很多,多到讓各地的望族願意花心思來做這件事情。
“父皇,對于大隋來說,錢能解決的問題都是最簡單的問題。
” 楊堅明白了楊廣的意思,隻要這個方案可以沒有阻礙的推行下去,多用些錢而已,這個代價可以接受。
“父皇可以召集諸位各地族老,宣告此事,有興趣的可以讓他們做起來,并且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