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本伯說了,别擋着道

關燈
    重建後的武學,第一批招收的學員大多來自于北方。

     這三百餘學員被蔣慶之寄予厚望,他希望這些背景相對簡單的學員們,能在學成歸去後,打破軍中的舊有格局,打破漸漸有些雛形的将門網絡。

     祖大壽,吳三桂等人是如何形成的将門? 聯姻! 以及一代代往下傳承。

     比如說李成梁,幾個兒子都成了軍中大将。

     将門就如同是能令人興奮的毒藥,當時吃了覺得渾身燥熱,恨不能在冰天雪地裡來個三百六十度果奔,再來個高難度的托馬斯全旋…… 可後果是什麼? 李成梁父子之後,蠻清崛起。

     祖大壽和吳三桂等将門掌控北方後,蠻清勢力不斷壯大。

     這便是将門,滿腦子都是家族利益,至于大明…… “大明是誰?” 蔣慶之站在房間中央,“在你等的腦子裡,大明是誰?是攫取家族利益的工具?還是可以出賣的貨物?” 一個将領擡頭,“下官不敢!” 王申慘笑道:“下官等人情義相合,便想結為兄弟。

    卻不知伯爺為何勃然大怒……” 蔣慶之沒搭理他,看着那十餘将領,“陛下對你等寄予厚望,寄希望于你等能打破武将世襲的格局,打破軍中死水一潭的格局。

    ” 一個将領覺得不妙,“伯爺,小人願意和他們劃清界限!” “伯爺,小人有罪。

    ”有将領給衆人使眼色,示意先認錯再說。

     這十餘人資質都不錯,覺得蔣慶之必然舍不得重罰自己。

     蔣慶之搖搖頭,“晚了!” “伯爺!” 蔣慶之走出去,問兩個皇子。

    “你們怎麼看?” 景王說道:“在軍中結黨,當重罰。

    ” 裕王說道:“貶職!” 蔣慶之搖搖頭。

     “表叔的意思是……重了?” 蔣慶之說道:“軍中最總要的是什麼?規矩!對打破規矩的人,不要有半點軟弱。

    否則便是縱容。

    ” 他今日是有心給二人上一課,“若是軍中将領大多結黨,目的是什麼?” 景王說道:“牟利。

    ” “當一群将領滿腦子都是為家族牟利的念頭,處置軍中事務,遇敵時……他們首先想着的是什麼?” “是否有損家族利益,或是能否為家族攫取利益……”景王眸子一縮,“将門!” “我屢屢給你二人說過将門的危害,今日懂了嗎?” 蔣慶之看了那些惶然不安的将領一眼,“盡數免職,去種地!” 按照大明軍制,軍中有專職厮殺的将士,也有專職種地的人。

    這便是太祖高皇帝所說的,我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米一錢的由來。

     種地兵,在當下近乎于佃農。

     “不!” “伯爺,小人認罪!” “伯爺,都是王申等人蠱惑,小人并未答應,并未答應呀!” “伯爺……” 那十餘将領争先恐後的往外跑,門外,莫展拔刀。

     “止步!” 樓梯口那裡,孫不同厲喝,“來人!” 腳步聲密集傳來,踩踏着樓闆,發出咚咚咚的聲音,仿佛是誰在敲擊着大鼓。

     一隊軍士肅然上來。

     武學中有專職的軍法隊,就如同是虎贲左衛中陳堡麾下的角色。

     “見過伯爺!”為首的總旗行禮。

     “盡數拿下,看押。

    ” “領命!” 數十人沖了進去。

     “跪下!” 曾前途無量,曾意氣風發的十餘将領,此刻宛若死狗般的被拖了出來。

     “記住,立場錯了,本事越大,為禍就越烈。

    ”蔣慶之饒有深意的看着兩個侄兒,随即走了。

     晚些,二人回到了宮中複命。

     “……那十餘将領正準備結為兄弟,表叔闖入,當即令人拿下,說是要把他們盡數免職去種地……” 裕王有些擔心老爹會反對。

     隔着一扇門,就聽道爺歎道:“慶之還是手軟了些。

    不過也罷。

    ” 還手軟了? 裕王眼中閃過異彩,“表叔最後說,立場錯了,本事越大,為禍越烈。

    ” 道爺默然良久,“奸佞的本事大多不小,小了他們也無法出頭。

    奸佞一心隻為權勢,隻為自己的利益……這樣的人,本事越大,對江山社稷的危害就越大。

    ” 随即沉默,就在裕王準備告退時,裡面的道爺說道:“如何掌控臣子是一門學問。

    譬如說所謂的奸臣,佞臣。

    帝王需要聽話的臣子作為工具,否則必然會淪為孤家寡人。

     你二人讀過史書,當知曉曆朝曆代,帝王身邊總是有一些被史家稱之為佞臣或是奸臣的臣子。

     帝王不知嗎?知。

    可為何依舊要信重此輩?” 道爺停頓了一下,“讀書為何?為了名利。

    為官為何?依舊是為了名利。

    帝王要看破這一點。

     那些所謂的忠心耿耿,骨子裡大多有自己的小算盤。

    地位越高的臣子,就越是渴求權力。

    人心不足,他們會觊觎帝王手中的威權。

    這是任何臣子都免不了的貪婪。

    記住,無論是誰!” 這是帝王之術! 嘉靖帝赤果果的把君臣之間的關系,以及臣子忠心耿耿之下的真實給兩個兒子剖析開來。

     “當年楊廷和拉攏群臣與朕對峙,所為何來?為了便是權力。

    而朕為何用了被他們稱之為奸佞的張璁等人?” 在大禮議之争中,張璁等人為嘉靖帝沖鋒陷陣,和楊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