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nb;太子出閣引發的危機

關燈
    呢?”黃煙兒不解。

     “不出風頭,才活得長久。

    ”李恬想到了父親李煥,可不正是不出風頭的典範嗎? 夏言被請來後,李恬也不用屏風,行禮道:“此事重大,還請夏公指點應對之策。

    ” 夏言已經得知了此事,面色有些凝重,“太子十四了,按理該出閣讀書,可陛下卻憂慮重重……” “您喝茶。

    ”李恬親自奉茶,夏言接過,難免對這個新媳婦多了些贊許,覺得蔣慶之那小子運氣不錯。

     老頭兒喝了一口茶水,眯着眼道:“可群臣卻不肯罷休,紛紛上疏請求讓太子出閣,這裡面……哎!” 李恬也不急,就這麼溫和的看着他。

     氣度不錯……夏言暗自贊許,“左順門事件後,陛下與士大夫決裂,後來又發生了宮變,陛下險些被勒死。

    有人說這是陛下酷虐帶來的報應……” 李恬溫和的道:“若是如此,豈會隻有一起弑君之事?” 夏言呵呵一笑,“陛下遁入西苑,便是一種緩和的手段。

    可如今看來,樹欲靜而風不止啊!這話誰說的?慶之說的吧!這小子北上未歸,陛下身邊就少了一個臂助。

    ” “您是說,那些人把希望寄托在了太子身上?”李恬試探問道……她突然有一種公公考驗兒媳婦的趕腳。

     夏言撫須點頭,“正是如此。

    這二十餘年陛下從未向那些人低頭。

    看似放手了權力,可我為首輔時,最終裁決之權依舊在陛下手中。

     嚴嵩就更不消說,陛下指東他不敢朝西。

    那些人虎視眈眈,卻無機可尋。

    權力就在眼前,卻拿不到手。

    ” 李恬明白了,“多謝夏公解惑。

    如今那些人便是想通過影響太子,把權力攫取在手。

    而陛下不肯答應,便形成了相持……” “可群情滔滔啊!”夏言苦笑,“往日安靜的如同死水一潭的朝中,這陣子熱鬧非凡。

    由此可見多少人在等着陛下犯錯。

    ” “那不答應……”李恬突然一怔,“名正言順!” “對,名正言順。

    ”夏言說道:“慶之那小子曾說過,儒門用什麼祖宗規矩和所謂的禮儀,把天下人都裝進了這個大囚籠中,包括天子在内,都不得自由。

     太子十四出閣讀書,這便是規矩,也是名!名正言順……帝王便是最大的受益者。

    陛下若是反對此事,便是反對自己從中獲益的規矩,故而陛下當下很是為難。

    ” 李恬歎息,“如此,夏公可願主持此事?” 她是婦人,不可能出面召集蔣慶之麾下人馬籌謀,否則那些人聞訊彈劾她一個牝雞司晨,瞬間李家和伯府的名聲就臭大街了。

     唯有夏言有這個威望,而且他和蔣慶之堪稱是死生之交,主持此事再合适不過了。

     夏言颔首,當仁不讓。

     當日晚上,朱希忠等人來到了伯府。

     夏言坐在上首,邊上是一道屏風。

     不是李恬要垂簾聽政,而是夏言堅持要這麼做。

     老頭孤傲,以此表示自己并無染指蔣慶之勢力的野心。

     “夏公。

    ”朱希忠坐下,接過仆役遞來的茶水,說道:“今日百官上疏越發激烈了,說是太子為國儲,不可藏在深宮中,長于婦人之手……” 肖卓坐下,有些沮喪,“禮部那邊群情激昂,那些人引經據典,我旁聽了許久,壓根辯駁不過他們” “娘子,您娘家來人了。

    ” 李恬一怔,“誰?” 來人是她的兄長李盾。

     “父親說,此事他聽說了。

    太子出閣讀書之事非同小可,不知伯府這邊是什麼章程。

    ” 李恬在屏風後不禁紅了眼眶。

     李煥就是個比較佛系的,知曉趨利避害的官員。

    太子出閣讀書引發了君臣暗鬥,此刻他最該做的是蟄伏,哪邊都不摻合。

     可為了女婿,不,是為了女兒,李煥毅然站隊了。

     “父親說,伯府這邊什麼章程,隻管給家中遞個消息。

    太常寺丞雖說不算位高權重,可也能上疏為陛下和女婿呐喊助威!” 李盾看了屏風一眼,“小妹無需慌張,有事隻管令人去家中,這幾日為兄告假在家,随時都能過來。

    ” 李盾走了。

     良久,夏言站起來,說道:“說一千,道一萬,如今處在風口浪尖的乃是陛下。

    你等明日便上疏吧!對了成國公,你那邊人脈廣,那便多動動。

    ” 朱希忠點頭應了,說道:“弟妹無需擔心,慶之不在,有事隻管令人去國公府。

    ” “好。

    ” 朱希忠到了門外,夏言在等他。

     “夏公可是有事交代?” 夏言負手而立,擡頭看着夜空,“有人說帝王乃星宿下凡,多少人在此刻想着把這顆星宿給拽下來。

    ” “陛下執拗,必然不會如他們所願。

    ”朱希忠深谙嘉靖帝的行事風格。

     “你可知我為何說慶之此刻不在京師,陛下宛若失去一臂?” 朱希忠:“……” 夏言的聲音低沉,“許多時候,文的不成,那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