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nb;搶先一步

關燈
    “見過殿下!” “見過殿下!” 天氣漸冷,宮中人穿的也厚實了不少。

     裕王颔首,随即加快腳步。

     授課的地方到了。

     “今日不是夏公嗎?” 裕王見今日來授課的是個陌生官員,便問道。

     官員看着二十餘歲,微笑道:“夏公身子不适,今日由臣來授課。

    ” 随即官員自我介紹,“臣是翰林院侍讀周夏。

    ” 二十餘歲做到翰林院侍讀,此人倒也了得……裕王點頭,坐下後問道:“徐先生可好?” 徐先生,這裡指的是執掌翰林院事的徐階。

     “頗好。

    ” 周夏随即開始講課。

     他口齒清晰,且态度溫潤,學問紮實,可見翰林院此次是認真推薦。

     這一課是關于禮的内容,一課講完,周夏順着舉例,“兩國交戰,不殺來使,可大明卻斬殺俺答使者……殿下以為妥當否?” 裕王搖頭,“不妥。

    ” 周夏也不生氣,呵呵一笑,“殿下定然以為斬殺俺答使者有失大明國體,可卻不知在大明眼中,俺答壓根就不是一國。

    而斬殺俺答的使者,便是在告之俺答,蒙元早已覆滅,不複存在!” 周夏目光炯炯的道:“這是國體。

    若與俺答的使者往來,便是承認俺答部接替了蒙元的地位。

    ” “名正言順嗎?”裕王搖頭。

    “我以為所謂名,必然是在實力的基礎之上才能提及。

     譬如說前宋。

    彼時遼國衰微,金國崛起,這才有了海上之盟。

     金國彼時隻是遼國内部的叛逆,可轉瞬遼國就覆滅于金國之手。

    按理哪來的名? 接着金國大軍南下,掠走了二帝……何為正統,不是靠着所謂的名,就真以為自己占理了,而是要看誰的實力更強。

    金國無正統之名,卻滅遼國,攻下汴京,掠走二帝。

    ” “殿下錯了。

    治理天下當以德為先,德為名之基……” 二人開始辯駁。

     最終誰也無法說服誰。

     周夏回到了翰林院。

     幾個官員從值房裡出來,周夏拱手,“徐侍郎可在?” “周侍讀回來了?徐侍郎在值房。

    ”一個官員笑吟吟問道:“第一日為皇子授課如何?” 周夏微笑道:“隻是尋常罷了。

    ” 他走到值房外,輕輕叩門。

     “進來。

    ”一個溫和的聲音傳來。

     周夏推門,吏部左侍郎、兼掌翰林院事徐階坐在對面。

    他擡眸看了周夏一眼,“且等等。

    ” “是。

    ” 周夏看了一眼牆壁上的那幅字。

     那是徐階給自己寫下的座右銘。

     ——咄!汝階二十一而及第,四十三而佐天官,國恩厚矣,何以稱塞?所不竭忠殚勞,而或植黨以擯賢,或殉賄而鬻法,或背公以行媚,或持祿以自營,神之殛之,及于子孫。

    籲!可畏哉! 果然是剛直不阿的徐侍郎啊! 徐渭看完文書,收拾好了,這才溫和說:“第一日去為裕王授課,如何?” 周夏微微蹙眉,“去之前下官聽聞裕王被長威伯教導的有些偏,今日下官借着禮這一課試探了一番。

    下官以斬殺俺答使者為例子,以示朝中不認可俺答為蒙元接替者的身份。

    ” “裕王如何說?”徐階面色白皙,胡須不算濃密,但卻格外清爽。

     “裕王一番言論,總體便是說名需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之上,否則這個名毫無用處。

    下官還察覺裕王對當下士林有些不滿。

    ” 不過一個皇子的言論倒也無需上綱上線,在周夏看來,再過幾年裕王便要就藩,從此淪為藩王,對朝政毫無影響力。

     “哪裡不滿?”徐階問道。

     “裕王暗示當下士林隻知曉高談闊論,卻不知腳踏實地去做事。

    ” “名需實力為根基,士林華而不實。

    ”徐階總結道。

     “是。

    ” 徐階捋捋胡須,溫和的道:“翰林院乃是為國儲才,為國磨砺人才之處。

    長威伯之名……我久有耳聞。

     此人十三歲為秀才,一鳴驚人。

    不過身為贅婿之子,一身才幹不得伸張。

    殺人後,竟然一朝為天子近臣……這等大起大落,有幾人能平靜承受?” 這話似乎在說蔣慶之在經曆了這番大起大落後,有些張狂,目中無人。

     周夏深以為然,說道:“裕王那番見解,顯然便是長威伯的一貫主張。

    而長威伯所持的言論下官也有所耳聞,他認為一切虛名皆是華而不實……” 徐階認真聽着,良久點頭,“你如今身為皇子的先生,看似春風得意,可要謹記……” 周夏束手而立。

     徐階溫聲道:“得志時當知節制,失意時當知堅忍。

    ” 徐階當年也曾是有志青年,可在出仕後屢遭打擊。

    漸漸的學會了隐忍。

     “是。

    ”周夏恭謹受教。

     “至于裕王的教導……”徐階想了想,“按理皇子教導該由我翰林院主導,可陛下卻讓長威伯……若是别人也罷,長威伯和我等所持看法大相徑庭,難免會有沖突。

    你……” 周夏眸子一亮,“徐侍郎放心,下官不會丢了翰林院的人。

    ” “翰林院的人不是你想丢就能丢的。

    ”徐階笑了笑,溫和的道:“不過卻也無需避戰。

    這樣,此後你與裕王的争論可告之于我。

    ” 周夏一怔,“您這是想……” 徐階說道:“借此論道!” “是。

    ” 周夏告退。

     徐階收回目光,眼中多了一抹堅韌之意。

     “我蟄伏多年,便是為了一展所學。

    人人皆說廟堂高不可攀,徐某也該去看看究竟有多高。

    不過在此之前,便用那位天子近臣,少年權貴來試探一番……” …… 大清早裕王就來蹭飯,小姑娘沒來,景王據聞是被盧靖妃安排了事兒。

     “這番話是翰林院的新先生所說?” “是。

    他說什麼斬殺俺答使者,是不承認俺答繼承蒙元之意。

    ” “名正言順嗎?” “是。

    表叔,這位周先生倒是不偏激,不過卻隐約對表叔有些不滿。

    ” 憋屈的越久,小透明的越久,這人就會越敏感。

     裕王就是如此,敏銳的察覺到了周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