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六章 下诏伐蜀
關燈
小
中
大
當漢、樂二城竣工的時候季節已來到酷暑六月,兩座軍城各由兩千漢中郡兵駐守,挨到天氣轉涼、時至初秋,駐軍、軍屬和百姓皆已全部入住進去,兩座軍城的人口大緻都在五六千人左右,馬谡治下算是新增了兩個小縣。
有了漢、樂兩座軍城,漢中腹部的防線算是得到了有力的加強,諸葛亮等人安心不少,目前萬事俱備、隻待敵來,衆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立刻與來犯的魏軍大戰一場。
依着曹叡君臣去年制定的伐蜀方略,此次攻打季漢動用的兵力将在十萬人之上,戰事規模如此之大,人員、糧草、軍資的調配自是動靜極大,難以瞞過季漢的細作。
當然曹叡君臣也沒想着瞞,出動十餘萬精銳之師進攻季漢,自是要以堂堂正正的氣勢平推過去,如此方能彰顯中原大國的煌煌天威。
尤其近三個月,曹魏連續不斷地往長安運送了數十萬石的糧草,征召的民夫也有二三十萬人,陣仗如此之大,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魏軍出擊就在這一兩個月内了。
六月十一,魏國太皇太後卞氏去世,皇帝曹叡依着以日易月的變通之制,用三十六日代替三年喪期的三十六月。
七月十八,服喪完畢。
五日後,曹叡召開朝會,大聚洛陽的文武百官,正式下诏出兵伐蜀。
叙完禮節,兩班坐定,曹叡用銳利的眼神望着殿下群臣,朗聲說道:「衆卿,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兵員糧草盡皆調配到位,眼下天氣涼爽、秋高馬肥,正是用兵征讨四方不臣之際,故朕決定依照既定方略發大軍攻打西蜀僞國,不知卿等意下如何?」 「臣等願聽陛下差遣。
」 這是早就定好的事,群臣自無異議。
曹叡颔首道:「卿等與朕同心協力,何愁蜀賊不滅?」接着向站立在禦座右前方的小黃門使了個眼色,高聲說道:「來人,宣诏。
」 「遵旨。
」 小黃門先向曹叡躬身拜了一拜,然後轉過身子,面向群臣,展開手中的帛書卷軸,用清脆響亮的聲音念道:「诏曰:朕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古有唐虞周秦,中有前後兩漢,今我大魏德配天地、功震四海,宇内萬邦無不臣服,惟有吳蜀二賊背天行事,跳梁荒僻,未歸王化。
更有甚者,西蜀逆賊不知天高地厚,數年來屢屢犯邊,趁朕一時不察,竊占疆土,邊陲百姓,深受其害,朕何其憂之! 蜀賊之惡,素所周知,多年抗逆,人神共憤。
先有劉備背恩,自竄巴蜀。
如今諸葛亮棄父母之國,阿殘賊之黨,神人被毒,惡積身滅。
亮外務立孤之名,而内貪專擅之實。
劉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
亮又侮易益土,虐用其民,是以利狼、宕渠、高定、青羌,莫不瓦解,為亮仇敵。
而亮反裘負薪,裡盡毛殚,刖趾适履,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
行兵于井底,遊步于牛蹄。
自朕即位,三邊無事,猶哀憐天下數遭兵革,且欲養四海之耆老,長後生之孤幼,先移風于禮樂,次講武于農隙,置亮畫外,未以為虞。
而亮懷李熊愚勇之智,不思荊邯度德之戒,驅略吏民,盜利祁山。
王師不備,為賊所襲,損兵折将,失陷城池。
賊勢猖獗,自取滅亡,亮也小子,震驚朕師。
猛銳踴躍,鹹思長驅。
朕惟率土莫非王臣,師之所處,荊棘生焉,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貞良,與夫Yin昏之黨,共受塗炭。
故先開示,以昭國誠,勉思變化,無滞亂邦。
大司馬曹真勇武忠壯、韬略非凡,輔佐朝政,襄助朕躬,今授之以
有了漢、樂兩座軍城,漢中腹部的防線算是得到了有力的加強,諸葛亮等人安心不少,目前萬事俱備、隻待敵來,衆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得立刻與來犯的魏軍大戰一場。
依着曹叡君臣去年制定的伐蜀方略,此次攻打季漢動用的兵力将在十萬人之上,戰事規模如此之大,人員、糧草、軍資的調配自是動靜極大,難以瞞過季漢的細作。
當然曹叡君臣也沒想着瞞,出動十餘萬精銳之師進攻季漢,自是要以堂堂正正的氣勢平推過去,如此方能彰顯中原大國的煌煌天威。
尤其近三個月,曹魏連續不斷地往長安運送了數十萬石的糧草,征召的民夫也有二三十萬人,陣仗如此之大,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魏軍出擊就在這一兩個月内了。
六月十一,魏國太皇太後卞氏去世,皇帝曹叡依着以日易月的變通之制,用三十六日代替三年喪期的三十六月。
七月十八,服喪完畢。
五日後,曹叡召開朝會,大聚洛陽的文武百官,正式下诏出兵伐蜀。
叙完禮節,兩班坐定,曹叡用銳利的眼神望着殿下群臣,朗聲說道:「衆卿,經過一年多的籌備,兵員糧草盡皆調配到位,眼下天氣涼爽、秋高馬肥,正是用兵征讨四方不臣之際,故朕決定依照既定方略發大軍攻打西蜀僞國,不知卿等意下如何?」 「臣等願聽陛下差遣。
」 這是早就定好的事,群臣自無異議。
曹叡颔首道:「卿等與朕同心協力,何愁蜀賊不滅?」接着向站立在禦座右前方的小黃門使了個眼色,高聲說道:「來人,宣诏。
」 「遵旨。
」 小黃門先向曹叡躬身拜了一拜,然後轉過身子,面向群臣,展開手中的帛書卷軸,用清脆響亮的聲音念道:「诏曰:朕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古有唐虞周秦,中有前後兩漢,今我大魏德配天地、功震四海,宇内萬邦無不臣服,惟有吳蜀二賊背天行事,跳梁荒僻,未歸王化。
更有甚者,西蜀逆賊不知天高地厚,數年來屢屢犯邊,趁朕一時不察,竊占疆土,邊陲百姓,深受其害,朕何其憂之! 蜀賊之惡,素所周知,多年抗逆,人神共憤。
先有劉備背恩,自竄巴蜀。
如今諸葛亮棄父母之國,阿殘賊之黨,神人被毒,惡積身滅。
亮外務立孤之名,而内貪專擅之實。
劉升之兄弟守空城而已。
亮又侮易益土,虐用其民,是以利狼、宕渠、高定、青羌,莫不瓦解,為亮仇敵。
而亮反裘負薪,裡盡毛殚,刖趾适履,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
行兵于井底,遊步于牛蹄。
自朕即位,三邊無事,猶哀憐天下數遭兵革,且欲養四海之耆老,長後生之孤幼,先移風于禮樂,次講武于農隙,置亮畫外,未以為虞。
而亮懷李熊愚勇之智,不思荊邯度德之戒,驅略吏民,盜利祁山。
王師不備,為賊所襲,損兵折将,失陷城池。
賊勢猖獗,自取滅亡,亮也小子,震驚朕師。
猛銳踴躍,鹹思長驅。
朕惟率土莫非王臣,師之所處,荊棘生焉,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貞良,與夫Yin昏之黨,共受塗炭。
故先開示,以昭國誠,勉思變化,無滞亂邦。
大司馬曹真勇武忠壯、韬略非凡,輔佐朝政,襄助朕躬,今授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