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伐方略(上)

關燈
    馬谡清了清嗓子,朗聲說道:「丞相、諸位,谡以為下一次北伐王師當興兵四路,分進合擊,一舉收複整個關中。

    」 「是哪四路兵?」諸葛亮接口問道。

     馬谡道:「第一路以安定吳懿将軍、汧城廖化将軍率本部兵馬攻打馮翊郡,牽制漆城張合等北面之敵。

     第二路當以明之将軍、文長将軍、安國将軍率本部兵馬聯合東進,直取長安。

     第三路則是漢中兵馬,丞相可遣一上将領萬餘精兵從子午道北上斜攻潼關,以封住關中魏軍東逃之路并阻擋東面曹魏的援軍。

     第四路則由丞相親統漢軍主力北上,與明之将軍他們一起合攻長安。

     如此一來,四路兵馬四面夾擊,定叫關中魏軍顧此失彼、首尾不能相顧,且隻要潼關偷襲到手,東面魏軍即使再多,短時間之内也無能為力,隻能眼睜睜地看着我們收複整個關中。

     以上皆是在下的一些淺見,還望丞相和諸公指教。

    」說罷,起身團團向衆人行了一禮,拱手緻意。

     諸葛亮微笑着點了點頭,随即側過身子望着右邊的木架地圖思索起來,追問道:「幼常,汝以為四路大軍當動用多少兵馬?」 「谡以為下一次北伐事關我大漢能否收複長安舊都的大局,且曹魏定然不會坐視關中全境落入我手,勢必會全力來争,故而下次北伐王師當傾力以赴,兵馬不能少于十萬。

    」馬谡答道。

     衆人聽到馬谡的方略至少要發動十萬大軍,均是既驚訝又振奮,驚訝的是漢軍的實力不知不覺間已然得到大幅度的增長,建興初年尚隻有數萬之數,沒想到現在全國總兵力加起來已突破十萬之數了,雖然還比不上關羽敗亡前的全盛時期,但也相差不遠矣。

     衆人相信隻要季漢保持目前的上升勢頭再發展幾年,漢軍的實力定然會恢複到全盛狀态,甚至還會超過先帝剛取漢中時的盛況。

     想到自己能夠參加十萬大軍的北伐,衆人心中自是振奮不已,尤其趙雲、魏延、關興等武将更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恨不能立刻率領十萬兵馬奔赴北地與魏軍痛痛快快地厮殺一場。

     有人說,一個武将一生之中如果沒能參加一次雙方交戰兵力合計突破二十萬的戰事,那麼他的軍事生涯就是不完整的。

     在場衆将惟有趙雲、魏延等幾位老将有幸參加過這種大規模的會戰,而關興、姜維等年輕将領尚未經曆,不過下次北伐他們的戎馬生涯應當不再留有遺憾。

     諸葛亮心裡面也是感慨不已,經過數年的努力,他終于再一次為季漢攢起了十餘萬兵馬,不過越是到這種形勢大好的時候他就警醒自己要越加謹慎,絕不容再重蹈當年大意失荊州的覆轍。

     念及于此,他很快就看出馬谡的進兵方略雖然很完美,但對于形勢未免估計得過分樂觀,似乎沒有充分考慮到曹魏那邊的應對,遂又看向衆人問道:「其他人還有沒有妙計?」 「丞相,某有話說。

    」 諸葛亮尋聲看去,見是坐在楊清下首的魏延,點了點頭,笑道:「是文長啊,汝有何高見?」 「丞相,盡管幼常的四路夾擊之計謀劃得十分周到,但未免把襲奪潼關想的太簡單了些。

     魏軍原本就在潼關駐有重兵,自上次明之他們東攻長安之後,魏軍又加強了潼關的戒備,萬一我軍未能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