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分割天下

關燈
    次日,孫權升殿,大聚文武,開啟了稱帝後的第一次朝會。

    衆臣拜畢,列為兩班,孫權随即給了侍立在旁的内侍一個眼神,内侍會意,當即打開早已拟好的诏書朗聲宣讀起來。

     孫權的第一道诏書是改黃武八年為黃龍元年,并大赦天下。

    第二道诏書是谥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母親吳氏為武烈皇後,兄長孫策為長沙桓王,并立長子孫登為皇太子。

     第三道诏書則是大封群臣,孫權繼續以顧雍為文官之首,把他從王國丞相晉升為帝國丞相。

     陸遜則被拜為上大将軍、右都護。

    這上大将軍是孫權專門為陸遜所置,官秩在大将軍之上,地位高于三公。

     至于大将軍則由諸葛瑾擔任,同時他也被孫權任命為左都護,與陸遜一道統率吳國大軍。

    隻是兩漢定制尊右卑左,東吳延襲之,因此諸葛瑾的軍職稍弱陸遜一籌。

     重臣步骘封為骠騎将軍,朱然封為車騎将軍、右護軍,全琮封為衛将軍、左護軍,而吳軍中另一位大将朱桓則被封為前将軍。

    朱桓的從弟朱據被封為左将軍,封爵雲陽侯。

     九卿方面,潘濬封為少府,賜爵劉陽侯。

    這潘濬在劉備任荊州牧的時候,做過治中從事,後來在呂蒙襲奪荊州一役中投降東吳,并很快就得到了孫權的信任和器重,如今更是平步青雲,升任少府,為孫權管理皇室私财。

     另有嚴畯任衛尉,阚澤為尚書,其餘文武官吏各有封賞,滿朝上下無不歡悅。

     七日後,孫權又和季漢使節陳震在南郊升壇歃盟,宣誓東吳與季漢二分天下。

     具體為徐州、豫州、幽州、青州屬于孫吳,而并州、冀州、兖州、雍州屬于季漢,至于司隸校尉部,則以洛陽為界,洛陽以東歸屬東吳,洛陽以西包括洛陽本身歸屬季漢。

     這份盟約與原先曆史略有不同,上一世曆史雖然季漢與東吳也是各占四州,但因為此世季漢已攻占了大半雍涼地盤,所以若再各取四州就對季漢有些不公平。

     為了彌補這個缺失,兩國在對司隸校尉部的劃分上較原先曆史稍稍做了些改變。

     原先曆史是以函谷關為界,而此世是以洛陽為界。

    函谷關是洛陽的西大門,如此劃分,季漢占據的司隸校尉部就比原先曆史大一些,且洛陽這個後漢國都也劃歸了季漢。

     曹魏地盤分割清楚後,孫權就以諸葛瑾遙領豫州牧,步骘遙領幽州牧,全琮遙領徐州牧,朱桓遙領青州牧。

     孫權稱帝已畢,漢吳兩國之間最大的政治阻礙不複存在,雙方盟交更上一層樓,在邊境對峙月餘的兩國大軍相繼撤離,劍拔弩張的氣氛就此煙消雲散。

     就在兩國邊地百姓都松了口氣、歡喜至極的時候,剛從永安前線返回江州的李嚴立即将督軍成蕃、參軍狐忠兩個心腹喚進府内議事。

     「日前,武昌那邊傳回最新消息,孫權已經完成稱帝,并與陳孝起一起登壇盟誓,相約兩國合力征讨曹魏、分割天下。

     如此一來我大漢與東吳對于正統大義、勢力範圍兩個最大分歧已被消弭,兩國短時間之内怕是很難再起争端,諸葛孔明又化解了一個大難題啊。

    」 在三個月前,孫權即将僭越稱帝的消息剛傳至蜀中的時候,李嚴就覺得這是一個打擊諸葛亮威信的絕好機會。

     孫權僭逆,必定有損漢室正統,諸葛亮如果不能阻止此事,定然會讓朝野上下大失所望,這樣一來他李嚴就可利用此事大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