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七章 全軍西撤

關燈
    」 「是啊,郭使君,咱們總要有個應對,總不能在這裡幹坐着吧。

    」費曜雙手一攤,苦笑道。

     郭淮道:「以郭某愚見,我等現在不可輕舉妄動,隻能引兵遠遠跟在蜀軍後面,而大将軍可立即遣使将蜀軍西撤的消息急報儁乂将軍知曉,讓他改變行軍路線在半道截殺蜀軍。

     他一動手,我等就立即從後殺出,這樣兩路夾擊,雙管齊下,方有拖住蜀軍的可能。

    」 「善,此計大妙。

    」曹真贊道。

     費曜也附和道:「不錯,我們這裡的兵力還是太稀薄了,隻能與張合将軍一起動手才能成功。

    」 「一旦将蜀軍拖住,等骠騎将軍趕到,我軍依然可以憑借優勢兵力大破蜀軍。

    」郭淮道。

     曹真笑道:「哈哈,伯濟此計甚合吾意,就照君說的辦。

    另外,諸葛亮素來詭計多端,焉知他此番撤軍不是為了哄騙我等而故意做出來的假象? 要防備他趁我軍分兵出擊而突然殺回奪城,這一點務必要小心警惕。

    」 「大将軍思慮周全,淮不及也,此事确也不可不防。

    」郭淮躬身佩服道。

     曹真哈哈一笑,擺了擺手,謙虛了幾句,随即頒下數道軍令。

     先是派遣信使分向張合和司馬懿通報漢軍撤走的最新情況,然後命郭淮、顔斐留守長安,他自己則與費曜帶領騎兵三千、步卒兩千尾随漢軍西去。

     當然此時漢軍尚未走遠,他們隻是集結兵馬待命,準備等過個半天再出城追去。

     而留在城下斷後的楊清見魏軍沒有打開城門出擊的迹象,心中稍安,又挨了一個時辰後就引着部衆向大隊人馬追去。

     「丞相,楊使君遣人來報,魏軍并未從城裡殺出來,他已率領騎兵歸隊。

    」軍列中部,楊儀縱馬上前,對諸葛亮禀道。

     諸葛亮奇道:「哦?想不到曹真他們竟還真沉得住氣。

    也罷,傳令伯約,叫他把人撤了吧。

    」 「諾。

    」楊儀應道。

     原來諸葛亮不僅僅是讓楊清率領騎兵斷後,而且還讓姜維在一險要之地埋下了伏兵,若魏軍出城追擊,大軍就會反殺回去給予敵人重創。

     隻是可惜曹真等人極沉得住氣,沒能使諸葛亮如願,不過魏軍沒來糾纏也是好事,漢軍可以放心地大踏步西撤。

     卻說渭水南岸的張嶷收到撤軍命令後連夜率領四千漢軍退往安陵,雙方隔河對峙許久,魏軍早有懈怠,竟未有一絲察覺。

     張嶷與留守在安陵的偏将胡原順利會合後,兩股漢軍合兵一處自是統歸張嶷指揮。

    他一聲令下,五千兵馬沒有一刻耽誤,倍道兼程地往武功撤去。

     直到第二日天明,渭水北岸的魏軍方才發現對面的漢軍不見了蹤影,閻和得報登時大驚,本欲立即率部過河追殺,又恐漢軍有詐,隻好先命斥候過河打探。

     到得下午,斥候将軍情打探清楚,閻和得知就連安陵的漢軍也一并撤走後這才放下心來,領着數千魏軍終于渡過了這條阻攔他們多日的泾水。

     望着泾水感慨一陣後,閻和率軍趕到了安陵,好不容易回到了己方城池,可這時的他卻犯起難來,是該追擊張嶷大軍,還是該返回長安。

     思索良久,閻和終于下定決心,還是先率軍回到長安與曹真會合再說,漢軍退走的緣由尚不得知,不能輕易去追,遂在休整半日後領軍向長安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