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四章 合圍長安
關燈
小
中
大
,從長安撤離的黃襲也傳來了消息,諸葛亮聽後點了點頭,揮手讓斥
候退下。
「丞相,曹真既已率殘軍逃回長安,我軍就應立即壓上,進逼長安,一舉恢複舊都。
」趙雲抱拳說道。
關興道:「如今長安附近的城池幾乎已全部落入我手,長安算得上是一座孤城,現下曹真手上的兵力不足萬人,這正是我軍克複長安的大好時機。
丞相,興贊同趙老将軍的提議,我軍宜迅速抵進長安,不給曹真喘息的機會。
」 形勢一片大好,衆将自是群情激昂,皆紛紛附和趙雲、關興二人的意見,揚言要一舉收複長安。
衆人暢談将長安收複後的美好前景,帳内氣氛頓時變得熱烈起來,就在大家議論不已的時候,楊儀突然站出來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隻是我軍糧草已然不多,怕是無法再支撐大軍圍攻長安了。
」 「對啊,怎麼把糧草這事給忘了?」 「以目前軍中糧草的存量來看,的确是無法再支撐起一場大戰了。
」 「讓漢中再轉運一批糧草送來,眼下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能輕言放棄啊。
」 「來不及了,遠水解不了近渴,等漢中糧草送到,我等早就餓死了。
況且戰事持續了近三個月,漢中的存糧怕是早已耗盡了。
」 ...... 想到因糧草告罄而浪費了這次收複長安的大好良機,衆人皆是心有不甘,不住地唉聲歎氣,隻是糧草實乃大軍命脈,就算衆将有心再戰,但總不能讓軍士們餓着肚子去與魏軍厮殺,那也無濟于事啊。
「丞相,維以為我軍既然要因糧盡而退回漢中,那麼都是南撤,何不如就往長安走一遭,攻他個三天,萬一魏軍抵擋不住,我等豈非賺到了? 三天過後,長安若是還未被攻破,那時我等再撤回漢中也來得及。
」就在衆人商議撤軍之際,姜維忽道。
趙雲等人聽了也覺此舉甚是妥當,以現在的糧草情況來看,進攻三天還是堅持得住的,就算攻不下來也是無傷大雅之事,于撤軍沒有什麼影響,遂紛紛向諸葛亮表示此計可行。
諸葛亮知衆将若不攻打一下長安,心中實有不甘,三日之期确也合适,隻是一想到整個戰局不好冒然下此決心,正躊躇間,忽聽帳外又有楊清的使者求見。
「啟禀丞相,大約一個時辰之前郭淮、秦基二人已率軍從渭城撤離,領兵往長安去了,楊使君已率軍進駐渭城,并建議丞相引軍南下、進攻長安。
我家使君說大軍糧草不足,攻打長安以三日為限最為合适,攻下來自然最好,攻不下也無傷大雅,大軍可順勢撤回漢中。
」 諸葛亮道:「吾知道了,汝下去休息吧。
」 「是。
」 待使者離開,諸葛亮笑着對衆人道:「哈哈,看來明之與伯約想到一塊去了。
也罷,既然諸位有心一試,就以三日為限,明日一早大軍進抵長安。
」 「謹遵丞相軍令。
」衆人皆興奮地應道。
第二日一早,諸葛亮讓一員偏将領兵一千留守安陵,以接應渭水南岸的張嶷,與趙雲、關興、姜維等人率領兩萬多漢軍南下,到得渭城與楊清會合,次日大軍抵達長安城下。
這時,黃襲也引三千兵馬歸來,三股部隊會師,兵力幾近三萬。
諸葛亮當即兵分三路,讓楊清、關興領八千軍攻打長安北門,趙雲、姜維領八千軍攻打長安西門,他自己則與楊儀、宗預等人以一萬兵馬攻打南門,隻留東門不攻,以怠敵軍鬥志。
三路大軍沒有一絲猶豫,稍作休整後,便對長安城發起了猛攻。
「丞相,曹真既已率殘軍逃回長安,我軍就應立即壓上,進逼長安,一舉恢複舊都。
」趙雲抱拳說道。
關興道:「如今長安附近的城池幾乎已全部落入我手,長安算得上是一座孤城,現下曹真手上的兵力不足萬人,這正是我軍克複長安的大好時機。
丞相,興贊同趙老将軍的提議,我軍宜迅速抵進長安,不給曹真喘息的機會。
」 形勢一片大好,衆将自是群情激昂,皆紛紛附和趙雲、關興二人的意見,揚言要一舉收複長安。
衆人暢談将長安收複後的美好前景,帳内氣氛頓時變得熱烈起來,就在大家議論不已的時候,楊儀突然站出來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隻是我軍糧草已然不多,怕是無法再支撐大軍圍攻長安了。
」 「對啊,怎麼把糧草這事給忘了?」 「以目前軍中糧草的存量來看,的确是無法再支撐起一場大戰了。
」 「讓漢中再轉運一批糧草送來,眼下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不能輕言放棄啊。
」 「來不及了,遠水解不了近渴,等漢中糧草送到,我等早就餓死了。
況且戰事持續了近三個月,漢中的存糧怕是早已耗盡了。
」 ...... 想到因糧草告罄而浪費了這次收複長安的大好良機,衆人皆是心有不甘,不住地唉聲歎氣,隻是糧草實乃大軍命脈,就算衆将有心再戰,但總不能讓軍士們餓着肚子去與魏軍厮殺,那也無濟于事啊。
「丞相,維以為我軍既然要因糧盡而退回漢中,那麼都是南撤,何不如就往長安走一遭,攻他個三天,萬一魏軍抵擋不住,我等豈非賺到了? 三天過後,長安若是還未被攻破,那時我等再撤回漢中也來得及。
」就在衆人商議撤軍之際,姜維忽道。
趙雲等人聽了也覺此舉甚是妥當,以現在的糧草情況來看,進攻三天還是堅持得住的,就算攻不下來也是無傷大雅之事,于撤軍沒有什麼影響,遂紛紛向諸葛亮表示此計可行。
諸葛亮知衆将若不攻打一下長安,心中實有不甘,三日之期确也合适,隻是一想到整個戰局不好冒然下此決心,正躊躇間,忽聽帳外又有楊清的使者求見。
「啟禀丞相,大約一個時辰之前郭淮、秦基二人已率軍從渭城撤離,領兵往長安去了,楊使君已率軍進駐渭城,并建議丞相引軍南下、進攻長安。
我家使君說大軍糧草不足,攻打長安以三日為限最為合适,攻下來自然最好,攻不下也無傷大雅,大軍可順勢撤回漢中。
」 諸葛亮道:「吾知道了,汝下去休息吧。
」 「是。
」 待使者離開,諸葛亮笑着對衆人道:「哈哈,看來明之與伯約想到一塊去了。
也罷,既然諸位有心一試,就以三日為限,明日一早大軍進抵長安。
」 「謹遵丞相軍令。
」衆人皆興奮地應道。
第二日一早,諸葛亮讓一員偏将領兵一千留守安陵,以接應渭水南岸的張嶷,與趙雲、關興、姜維等人率領兩萬多漢軍南下,到得渭城與楊清會合,次日大軍抵達長安城下。
這時,黃襲也引三千兵馬歸來,三股部隊會師,兵力幾近三萬。
諸葛亮當即兵分三路,讓楊清、關興領八千軍攻打長安北門,趙雲、姜維領八千軍攻打長安西門,他自己則與楊儀、宗預等人以一萬兵馬攻打南門,隻留東門不攻,以怠敵軍鬥志。
三路大軍沒有一絲猶豫,稍作休整後,便對長安城發起了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