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分兵東進
關燈
小
中
大
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再加上諸葛亮若是有個什麼閃失,那對興複漢室的大業将是個沉重的打擊。
想到此節,趙雲瞥了姜維一眼,心想這姜伯約用起兵來竟然如此大膽,與魏延的風格倒是有些相像。
楊儀道:“伯約将軍,去攻曹真固然是個妙計,但正如你剛才說的那樣,我軍目前的糧草不足以支持長時間在長安腹地與魏軍交戰,一旦斷糧,我軍危矣。
” “這......” 姜維一時語噎,他光顧着謀劃如何殲滅曹真大軍去了,卻是忘了糧草不足這一節。
“現下楊使君已占了安陵等縣,他手中應該握有不少的糧草,隻要我軍能以最快的速度擊破曹真,糧草方面應該......應該不成問題。
” 姜維想了半晌,道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隻是他似乎也對就糧于敵的法子沒有多少自信,說話的語氣有些忐忑。
楊儀也聽出了他的心虛,笑道:“伯約将軍,你這個法子可不是什麼萬全之策啊。
” “這......” 姜維又是無言以對,朝主位上的諸葛亮看了一眼後又頗為尴尬地低下了頭。
其他人也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幾乎都覺得姜維之計有些冒險,一個不好恐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糧草方面不必擔心,吾早已密令馬谡從褒斜道内的邸閣起運一批糧草到斜谷口等候,我等路過斜谷口之時就可大大地補充一批軍資。
” 就在衆人彷徨無措之際,諸葛亮忽然道出的一番話給了衆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姜維更是喜出望外,由衷地贊道:“丞相果然是算無遺策,維不如也。
”頓了一頓,忽而驚問道:“莫非丞相也早有北渡渭水與楊使君他們合擊曹真的想法?” “不錯,此計吾與明之确實也謀劃過,隻是此計太過兇險,是否施行還是要視情況而定。
”諸葛亮颔首道。
趙雲聽到這裡面還有楊清的手筆,不由地在心中尋思:“明之這小子的确喜歡奇兵制敵,不過這小子與魏延不同,雖然同樣是弄險,但他至少會有六七分把握。
” “那依丞相之意,我軍先行進逼長安,然後再視戰場形勢,或回攻郿城、武功,或北上合擊曹真大軍。
”趙雲道。
諸葛亮微笑道:“正如子龍所言,戰場形勢千變萬化,豈可拘泥于一計一策?吾用兵雖以謹慎為先,但若是能一舉破敵,未必不能行非常之計。
” “丞相既已成竹在胸,何必又問詢我等?”趙雲佯作埋怨道。
諸葛亮大笑道:“哈哈,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集思廣益方能最大程度地彌補缺漏。
老将軍你看,安國、伯約他們不是都說的很不錯麼?” 趙雲撫須颔首地笑了笑,他自是明白諸葛亮的考校之意,關興、姜維二人乃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若能迅速成長,成就名将之姿,漢室不僅會興複有旺,更會長盛不衰。
關興和姜維也聽出了諸葛亮的良苦用心,頓時好生感動,二人互望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奮發圖強的決心。
軍議已定,諸葛亮當即開始部署任務,隻聽他朗聲喊道:“子龍老将軍聽令。
” 趙雲起身應道:“末将在。
” “命汝率領右軍留守陳倉大營,看住郭淮。
” “諾。
” 這個安排沒有出乎衆人的意料,在場之人中能擔負起分兵留守重任的非趙雲這位老将莫屬。
“其餘諸将各回本部做好準備,明日一早開拔東進。
” 諸将齊聲應道:“遵令。
”
想到此節,趙雲瞥了姜維一眼,心想這姜伯約用起兵來竟然如此大膽,與魏延的風格倒是有些相像。
楊儀道:“伯約将軍,去攻曹真固然是個妙計,但正如你剛才說的那樣,我軍目前的糧草不足以支持長時間在長安腹地與魏軍交戰,一旦斷糧,我軍危矣。
” “這......” 姜維一時語噎,他光顧着謀劃如何殲滅曹真大軍去了,卻是忘了糧草不足這一節。
“現下楊使君已占了安陵等縣,他手中應該握有不少的糧草,隻要我軍能以最快的速度擊破曹真,糧草方面應該......應該不成問題。
” 姜維想了半晌,道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隻是他似乎也對就糧于敵的法子沒有多少自信,說話的語氣有些忐忑。
楊儀也聽出了他的心虛,笑道:“伯約将軍,你這個法子可不是什麼萬全之策啊。
” “這......” 姜維又是無言以對,朝主位上的諸葛亮看了一眼後又頗為尴尬地低下了頭。
其他人也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幾乎都覺得姜維之計有些冒險,一個不好恐有全軍覆沒的可能。
“糧草方面不必擔心,吾早已密令馬谡從褒斜道内的邸閣起運一批糧草到斜谷口等候,我等路過斜谷口之時就可大大地補充一批軍資。
” 就在衆人彷徨無措之際,諸葛亮忽然道出的一番話給了衆人一個大大的驚喜。
姜維更是喜出望外,由衷地贊道:“丞相果然是算無遺策,維不如也。
”頓了一頓,忽而驚問道:“莫非丞相也早有北渡渭水與楊使君他們合擊曹真的想法?” “不錯,此計吾與明之确實也謀劃過,隻是此計太過兇險,是否施行還是要視情況而定。
”諸葛亮颔首道。
趙雲聽到這裡面還有楊清的手筆,不由地在心中尋思:“明之這小子的确喜歡奇兵制敵,不過這小子與魏延不同,雖然同樣是弄險,但他至少會有六七分把握。
” “那依丞相之意,我軍先行進逼長安,然後再視戰場形勢,或回攻郿城、武功,或北上合擊曹真大軍。
”趙雲道。
諸葛亮微笑道:“正如子龍所言,戰場形勢千變萬化,豈可拘泥于一計一策?吾用兵雖以謹慎為先,但若是能一舉破敵,未必不能行非常之計。
” “丞相既已成竹在胸,何必又問詢我等?”趙雲佯作埋怨道。
諸葛亮大笑道:“哈哈,所謂一人計短、二人計長,集思廣益方能最大程度地彌補缺漏。
老将軍你看,安國、伯約他們不是都說的很不錯麼?” 趙雲撫須颔首地笑了笑,他自是明白諸葛亮的考校之意,關興、姜維二人乃是年輕一輩中的佼佼者,若能迅速成長,成就名将之姿,漢室不僅會興複有旺,更會長盛不衰。
關興和姜維也聽出了諸葛亮的良苦用心,頓時好生感動,二人互望了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奮發圖強的決心。
軍議已定,諸葛亮當即開始部署任務,隻聽他朗聲喊道:“子龍老将軍聽令。
” 趙雲起身應道:“末将在。
” “命汝率領右軍留守陳倉大營,看住郭淮。
” “諾。
” 這個安排沒有出乎衆人的意料,在場之人中能擔負起分兵留守重任的非趙雲這位老将莫屬。
“其餘諸将各回本部做好準備,明日一早開拔東進。
” 諸将齊聲應道:“遵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