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四章 招降納叛

關燈
    出去了。

     “伯岐,這安陵縣内也有不少屯田民吧?”楊清一邊踱步至外面庭院,一邊問道。

     張嶷緊跟着他的步伐,回道:“是有不少,剛才擒獲了一名僞魏派駐在安陵的典農都尉,據此人供述安陵境内的屯田民約有三千多戶、一萬多人。

    ” “好,那就和之前一樣,将這些飽受曹魏惡政欺淩的百姓們發動起來,将聲勢造得越大越好。

    ” 張嶷抱拳應道:“諾。

    ” 原來自西渡泾水進入扶風郡後,楊清就領着大軍繼續晝停夜行循着泾水悄然南下,關中腹地的魏兵大半都被抽調到長安去了,加之楊清他們又是走得偏僻道路,所以漢軍一路行來幾乎是暢通無阻地抵近長安附近。

     直到行進至乾縣、禮泉這些人煙稠密之地,漢軍再也隐藏不住蹤迹,被百姓發覺告訴給了魏人官府。

     不過此時漢軍已離長安隻有百餘裡,大軍基本沒有了繼續隐藏的必要,且大軍也到了補充糧草的時候,故而楊清索性光明正大地打出旗幟,一連攻破了長安以北的三座小城。

     為了将聲勢造得更大,楊清還臨時作了個決定,那就是盡可能地收降納叛,以最快速度增加己方的兵力。

     然而這些長安周邊縣城的魏兵實在太少,接連破了幾座城池也沒有招收到多少降兵,于是楊清就把主意打到了屯田民身上。

     這些年以來曹魏在關中設置了不少民屯,之前從漢中、武都等地的遷移的數萬戶百姓就被安置在了關中,他們中的不少人因遠離家鄉、家财散盡被迫從自耕農變成了屯田民。

     殘酷的民屯剝削早已使他們對曹魏的統治心生不滿,因此當楊清喊出分田地、複自耕的口号後,響應者頗多,楊清得以迅速武裝數千屯田民壯大進攻長安的聲勢。

     攻占了安陵之後,楊清的兵鋒繼續南下、逼近長安,接下來的幾天裡渭城、長陵、平陵等縣皆被漢軍打破,大量的錢糧軍資被漢軍收入囊中,而漢軍的兵力也切切實實地膨脹到了上萬人。

     更令楊清高興的是,随着己方的兵勢愈來愈盛,長安這個漢室氣息最為濃厚之地終于喚醒了不少百姓對四百年炎漢的記憶,一些心懷漢室的忠義之士也紛紛來投,引得長安城内的曹真等人日益恐慌。

     早在幾日前的軍議中,曹真等人在經曆過最初的慌亂之後也漸漸鎮定下來,他們認為楊清領兵偷偷潛至長安外圍雖是大大的出人意料,但目前的局勢仍在可控之中。

     長安城牆高大堅固,城内又還有七八千兵馬,完全不用擔心楊清的數千騎兵和他裹挾的幾千烏合之衆。

     至于長安周遭的城池就隻有暫時放棄,等閻和他們率軍回援之後再行收複。

     所以曹真在部署好應對之法後心下大定,現在唯一讓他擔心的是陳倉城外的諸葛亮大軍很有可能會趁機有所動作。

     故而他已去信給郭淮、費曜、秦基三人,命他們一定要堅守不出,并嚴密注意諸葛亮大軍的動向,扼守好渭水一線,絕不能讓諸葛亮大軍和楊清他們兵勢相接。

     曹真的想法固然很美好,但形勢的變化遠不是他所能左右的,眼下楊清在長安外圍不斷攻城略地、大肆收攬人心,已給曹魏對長安乃至關中的統治造成嚴重的威脅,他身為魏國宗室是絕不能置之不理的。

     因此,曹真現在以為一直守着長安不出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但主動出擊又無必勝的把握,左右為難之下隻好又喚來衆人一起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