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九章 大破魏騎
關燈
小
中
大
其實,楊清他自己哪有什麼妙法能提高騎兵的戰力,無非是再一次借助後世的智慧罷了。
當今之世,騎兵在裝備上雖然已經有了馬镫,但主要以布質馬镫為主,鐵質的雙邊馬镫尚未出現。
而且在鞍具上面也比較簡陋,所謂的馬鞍也大都是一個放在馬背上的小布包或者方形的軟墊子,盡管這樣也能讓騎兵騎乘時感到舒适,然而與高橋馬鞍帶來的便利相比還是遠遠不如。
所謂高橋馬鞍乃是一種中間低兩端高的馬鞍,這種前後突起的裝置能夠将騎兵的腰臀前後夾住,有效防止騎兵的身體前後滑動的幅度過大。
在現今高橋馬鞍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的時代,騎兵想要保持縱向的平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若坐騎突然止步,則騎兵就很有可能順勢向前摔出,而若是坐騎突然揚起前蹄,那麼騎兵就有可能順勢往後摔下來。
所以當下的騎兵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就必須依賴雙手的幫忙,如此一來就極大地限制了騎兵的戰鬥力。
而有了高橋馬鞍之後,騎兵的雙手也就被解放出來,再配以鐵質雙邊馬镫的幫助,騎兵将真正成為戰場上的王者。
楊清之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将雙邊馬镫和高橋馬鞍這兩大殺器搞出來,就是因為漢軍目前的騎兵規模還不算大,一旦操之過急,反而會有弄巧成拙的可能。
因為雙邊馬镫和高橋馬鞍這兩大新式馬具雖然對提高騎兵的戰鬥力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但其本身并沒有多高的技術含量,一旦推廣使用,他人仿造起來甚為容易。
而眼下曹魏騎兵不僅數量比漢軍多,軍士的經驗也比漢軍豐富,若是雙邊馬镫和高橋馬鞍被他們學了去,反而會讓魏騎如虎添翼,到那時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楊清打算等季漢這邊的騎兵達到一定規模後,在一次決定性的大戰中才将雙邊馬镫和高橋馬鞍這兩大利器亮出來,這樣才能最大發揮這兩大利器的作用。
盡管這次阻攔魏騎增援涼州也是一件頗為重要的戰事,但楊清還是忍住了借助雙邊馬镫和高橋馬鞍來迅速提高自家騎兵戰力的沖動,畢竟憑借目前的兵力和布置他有自信、有把握擊敗當面之敵。
“使君,魏軍大舉壓上了。
”忽然,柳隐指着山下說道。
這時,山下的戰況為之大變,魏軍在經過一番試探之後終于放下戒心發起了總攻。
魏軍主将蘇尚隻留下一千騎作為預備隊,剩下的三千騎全都派了出去,分為左右兩翼向漢軍大陣殺來,副将董弼也親自帶頭發起了沖鋒。
楊清見狀微微一笑,語氣輕松地道:“好啊,魚兒終于上鈎了。
” 又對張嶷、柳隐吩咐道:“伯岐、休然,該下去做好準備了,隻要我一聲令下,汝二人就立刻率軍殺出,一舉擊破這股魏軍。
” “諾。
” 張、柳二人齊聲領命後,自去整備兵馬不提。
楊清則仍在半山腰觀察山下戰況,一旦時機成熟,他就會命令隐藏在山内的三千騎兵出動,給魏軍以緻命的一擊。
“盾牌手穩住、穩住!” “長矛手握緊手中的兵器!” “弓箭手上前攢射!” ...... 山下大陣中的高台上吳懿來回走動,不斷揮舞手中令旗,指揮着東南西北四方軍士迎戰。
四千魏軍精騎大舉壓上果真氣勢
當今之世,騎兵在裝備上雖然已經有了馬镫,但主要以布質馬镫為主,鐵質的雙邊馬镫尚未出現。
而且在鞍具上面也比較簡陋,所謂的馬鞍也大都是一個放在馬背上的小布包或者方形的軟墊子,盡管這樣也能讓騎兵騎乘時感到舒适,然而與高橋馬鞍帶來的便利相比還是遠遠不如。
所謂高橋馬鞍乃是一種中間低兩端高的馬鞍,這種前後突起的裝置能夠将騎兵的腰臀前後夾住,有效防止騎兵的身體前後滑動的幅度過大。
在現今高橋馬鞍還沒有被發明出來的時代,騎兵想要保持縱向的平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若坐騎突然止步,則騎兵就很有可能順勢向前摔出,而若是坐騎突然揚起前蹄,那麼騎兵就有可能順勢往後摔下來。
所以當下的騎兵為了防止出現這種情況,就必須依賴雙手的幫忙,如此一來就極大地限制了騎兵的戰鬥力。
而有了高橋馬鞍之後,騎兵的雙手也就被解放出來,再配以鐵質雙邊馬镫的幫助,騎兵将真正成為戰場上的王者。
楊清之所以直到現在還沒有将雙邊馬镫和高橋馬鞍這兩大殺器搞出來,就是因為漢軍目前的騎兵規模還不算大,一旦操之過急,反而會有弄巧成拙的可能。
因為雙邊馬镫和高橋馬鞍這兩大新式馬具雖然對提高騎兵的戰鬥力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但其本身并沒有多高的技術含量,一旦推廣使用,他人仿造起來甚為容易。
而眼下曹魏騎兵不僅數量比漢軍多,軍士的經驗也比漢軍豐富,若是雙邊馬镫和高橋馬鞍被他們學了去,反而會讓魏騎如虎添翼,到那時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楊清打算等季漢這邊的騎兵達到一定規模後,在一次決定性的大戰中才将雙邊馬镫和高橋馬鞍這兩大利器亮出來,這樣才能最大發揮這兩大利器的作用。
盡管這次阻攔魏騎增援涼州也是一件頗為重要的戰事,但楊清還是忍住了借助雙邊馬镫和高橋馬鞍來迅速提高自家騎兵戰力的沖動,畢竟憑借目前的兵力和布置他有自信、有把握擊敗當面之敵。
“使君,魏軍大舉壓上了。
”忽然,柳隐指着山下說道。
這時,山下的戰況為之大變,魏軍在經過一番試探之後終于放下戒心發起了總攻。
魏軍主将蘇尚隻留下一千騎作為預備隊,剩下的三千騎全都派了出去,分為左右兩翼向漢軍大陣殺來,副将董弼也親自帶頭發起了沖鋒。
楊清見狀微微一笑,語氣輕松地道:“好啊,魚兒終于上鈎了。
” 又對張嶷、柳隐吩咐道:“伯岐、休然,該下去做好準備了,隻要我一聲令下,汝二人就立刻率軍殺出,一舉擊破這股魏軍。
” “諾。
” 張、柳二人齊聲領命後,自去整備兵馬不提。
楊清則仍在半山腰觀察山下戰況,一旦時機成熟,他就會命令隐藏在山内的三千騎兵出動,給魏軍以緻命的一擊。
“盾牌手穩住、穩住!” “長矛手握緊手中的兵器!” “弓箭手上前攢射!” ...... 山下大陣中的高台上吳懿來回走動,不斷揮舞手中令旗,指揮着東南西北四方軍士迎戰。
四千魏軍精騎大舉壓上果真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