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稱帝之資

關燈
    借自己一家的實力對抗漢魏兩家。

     當然,這是最壞的打算,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輕易讓自己陷于兩線作戰的險境中去的。

     然而當下實力大增,他就有了信心為自己的名位更進一步做打算。

    立國稱帝是他夢寐以求的夙願,隻是這麼多年礙于大義,他并無多少正當的理由邁出這一步。

     曹魏雖是篡位,但畢竟在表面上是走了禅位流程的,而季漢以漢室延續自居,在血脈大義上也站得住腳。

     隻有東吳十分尴尬,既無禮儀背書,又非劉氏後裔,冒然稱帝,必定會讓天下人不服。

     所以孫權想要稱帝,唯一的辦法就隻有在功業上做文章,隻要能功高蓋世、威震海内,那麼他就有法理成為皇帝,盡管這個法理隻算勉強說得過去的,但有總比沒有的好。

     如今他先敗蜀漢、後勝曹魏,勉強可以向天下人宣稱功高望重,在他看來以此作為自己的晉階之資已是足夠。

     且若是一旦因為自己稱帝導緻漢吳聯盟破裂,他也有自信同時對抗季漢和曹魏兩方的進攻。

     故而現在的孫權心情大好,不住地與陸遜、顧雍、朱桓等人飲酒說笑。

     隻是一想到自己稱帝定會與季漢引起沖突,他又擔心地對陸遜問道:“伯言,此番石亭大捷雖是戰果豐碩,然而還是比不上西蜀上半年的街亭之戰,更加沒有如收取隴右那樣的拓土之功,若我東吳晉立帝業,難保西蜀不會接受啊?” “至尊不必心憂,此番我軍大敗魏賊,足以使天下人知曉我軍的強大。

     至于戰果不如西蜀,實乃東線魏賊兵多将廣之故,而西線僅有數萬魏賊,蜀人獲勝自是更加容易,天下人是看得清楚二者的區别的。

    ”陸遜半真半假地分析道。

     他乃東吳第一重臣,自是曉得孫權近期有稱帝的打算,故而明白自家主公是在擔心什麼,這才盡揀好聽的話給孫權打氣。

     實際上,在他心裡自是明白漢吳兩家的勝仗并不能簡單地以面對的魏軍多寡來論高低,畢竟西線魏軍的兵力盡管沒有東線多,但漢軍的兵力也隻有數萬人。

     再加上地勢地形、糧道轉運、兵員素質等因素,季漢的街亭大捷和東吳的石亭大捷哪一個的含金量更高,是不可能用一兩句話就說得清楚的。

     見孫權仍有疑慮之色,陸遜繼續鼓舞道:“且至尊英明神武,群臣賢明忠貞,百姓富庶安康,大軍兵精糧足,足以成就帝業、建百世之基。

     還請至尊不必心生顧慮,我王師既有舟船之利又有陸戰之威,足以抗衡北軍,此次大勝就是明證。

     至于西蜀,能接受此事自然最好,若不能我東吳又有何懼哉?無非是聯盟破裂,重演夷陵舊事罷了。

    ” 聽到陸遜提及夷陵之戰,孫權憶起當年将劉備打得僅以身免的英雄事迹,頓時信心大增,又想到昔日赤壁一役也曾大破曹操,更是再無顧忌,豪氣萬丈地說道:“伯言說的極是,劉備曹操都曾是孤的手下敗将,遑論劉禅曹叡兩個小兒?” “至尊明見!”陸遜贊道。

     他二人不約而同地将季漢實際的當家人諸葛亮給忽略掉了,舉杯相碰,對視一笑,又開心地慶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