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過個年可真累
關燈
小
中
大
九二年的春節,柳衙内忙了個一塌糊塗。
大年初一當然是在省委常委院過的,也隻有這一天,略略清閑一點。
登門拜訪的客人雖多,都隻是稍微坐一坐,聊上幾句,後來者一到,前面一撥馬上很識趣地起身告辭。
到了柳晉才這個級别,利用過年來聯絡感情的幹部,可以用“多如過江之鲫”來形容了。
然而正是因為登門拜訪的人員太多,誰也不能久坐不去。
大家都知道,這個“黃金時間段”,主要就是來露個臉的,讓柳書記對你有個印象。
除了大甯市的幹部,團省委也有一些人前來拜年問好。
柳俊現今不大不小也是個領導了,在團省委的分量越來越重。
趁現在羽翼未豐,門檻還比較低的時候擠上“車”來,對日後的仕途可是大有幫助。
不過來得稍微晚點的客人,卻是見不到柳衙内了。
柳俊無須在家陪客,他肩負着去其他幾位重量級大佬家裡拜年的重任。
先去了嚴玉成家裡,給嶽父嶽母拜過年,拉了嚴菲的纖纖小手,開始一家一家拜訪下去。
廖慶開、張光明、尹寶青、葉春林、組織部長楊宜安、省委秘書長周波、武秋寒、龍鐵軍和梁國強這些人家裡,都是要一一登門的。
以往過年的時候,這些重量級大佬家裡,都是柳晉才親自領了兒子登門拜年。
不過今年不一樣了,一則柳晉才就任省委常委一職亦已将近兩年,不再是省委的“新人”了。
二來柳衙内正式進入了機關,并且榮任副部長,小字輩中算得出類拔萃的人物,領着未婚妻去給叔叔伯伯們拜年,也不算失了禮數。
事實上,每一家大佬,對小“嚴柳”登門,均是足夠看重的,都客客氣氣與柳俊說了一會兒話。
常務副省長葉春林、組織部長楊宜安和省委秘書長周波家裡,柳俊是第一次登門。
這三位都是n省公認的廖系大員。
相對來說,楊宜安與嚴玉成比較靠攏,周波與葉春林關系稍微密切一些,但在大方向上,都是一條船上的人,逢到大事,那是要同進退的。
平日裡大家私下交流機會.不多,過年算得是一個機會。
雖說是“一條戰壕裡的戰友”,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區别。
楊宜安對柳俊嚴菲很是親切,笑容可掬,破例和他們交談了差不多二十分鐘左右,直到有新的客人登門。
葉春林與周波則是一種禮節性的客氣。
大家盡管同屬廖系,交情也隻尋常。
倒是去到張光明與尹寶青家裡,帶有朋友的性質。
嚴菲對這個差事,深以為苦。
隻是她也知道,這些禮數是一.定要講的。
好在是和小俊在一起,不是叫她一個人去拜年。
去武秋寒家裡,自然要叫上柳嫣一起。
大年初二,嚴柳兩家舉家離開大甯,回了向陽縣。
嚴.玉成回渡頭鎮,柳晉才回柳家山。
這一回,嚴菲卻是随着父母一道的,畢竟也有許多日子沒回老家瞧瞧了。
嚴玉成的父母已經過世,隻有解英的母親健在,與嚴菲的舅舅住在一起。
嚴玉成是回去給老嶽母拜年。
同理,柳晉才也一樣,給嶽父嶽母拜年。
柳晉才調任大甯市之後,原也起過心思想接兩位.老人家去省城打住幾天來着,但考慮到兩老年事已高,向陽縣到大甯市二百多公裡路程,來回颠簸,怕身體承受不住,隻得罷了。
柳晉才公務繁忙,平日裡阮碧秀倒是不時帶着孩子們回柳家山看看。
外公外婆的身子骨都還很硬朗,與柳俊上輩子.記憶中的情況略有出入。
柳俊記得九二年的時候,外公已經不良于行,隻能拄着拐杖在屋子裡頭慢慢走動,沒多久就過世了。
而這一輩子,外公基本上不需要拐杖,還能一口氣走出兩三裡地。
這個大概與生活條件的改觀大有關系。
如今的柳家山,.不但家家戶戶住别墅,吃穿不愁,醫院也直接建在了村裡,條件還很不錯,定期有醫生為老年村民體檢身體。
這猶罷了,還建起了老年人娛樂中心,外公外婆早已放下了家務與農活,兩位老人家每天相偕着去到老年活動中心,與其他老人聊聊天,擺擺龍門陣,有時候還能看看地方戲,一點不虞寂寞。
吃飯的時候,回到家裡去,自有保姆操持好熱飯熱菜。
無疑,柳書記的嶽父嶽母是村子裡最受人尊敬的老人之一,況且又都高壽。
走到哪裡,都有人笑眯眯地招呼三阿公三阿婆,有時鄰裡鄉親為些個小事情鬥嘴扯皮,也會恭請三阿公三阿婆去做調人。
雖說三阿公耳背,但坐在那裡就有煞氣,大家不敢争吵,隻有好好講道理。
兩位老人整天都樂呵呵的。
吃得好穿得暖,心情開朗,自然益壽延年。
一大幫子人回到柳家山,外公外婆樂得嘴都合不攏來,小寶寶嚴浩随着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去了渡頭鎮,明月卻由江友信和柳華帶到了柳家山,外婆一見,馬上掏出一個大大的紅包,顫巍巍的往明月胖乎乎的小手裡塞。
照那個紅包的厚度來看,就算全裝的是十元一張的鈔票,怕也有好幾十元。
假設是百元大鈔,那就更加不得了了。
柳俊不由慨歎不已。
想當初自己小的時候,過年大人給的壓歲錢也就是一毛兩毛,多不過五毛,那還是像他們這樣的幹部家庭,算得闊氣的。
若是尋常農戶,也就幾分錢罷了。
現如今,外婆一出手就是幾十幾百,世道是真真正正的變了啊! 柳俊上前給外公外婆拜過年,外婆馬上就問起來。
“小俊啊,你的那個對象呢?嚴家的閨女,怎麼沒來?” 呵呵,别看外婆年高,這個事情記得可清楚。
柳俊是她一手拉扯大的,非比一般的外孫,又是晉才的獨苗,外婆自然極是關心他的婚姻大事。
嚴菲那麼俊俏的閨女,留給老人家的印象可深了。
柳俊笑眯眯答道:“外婆,她随嚴伯伯回渡頭鎮了。
” “哦……哎呀,那個閨女可水靈了……小俊啊,你們什麼時候結婚啊?” 老人家念念不忘的就是這回事。
“外婆,過兩年吧。
過兩年就結婚。
” 外婆便有些不悅:“為什麼還要過兩年?你已經滿了二十二歲,吃二十三歲的飯了,照國家的規定,也可以結婚啦……” 柳俊不由大是訝異。
料不到連外婆也懂得《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婚齡了。
看來柳家山進步的絕不僅僅是物質文明,這個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成就呢。
“外婆,現在城市裡提倡晚婚晚育,規定男子年滿二十五歲,女子年滿二十三歲,才可以結婚呢。
” 柳俊笑着答道。
九十年代,一些地方确實是有這麼個“提倡”。
說是“提倡”,其實在許多國家單位,是帶着點強制性質的。
國家幹部身份的話,就得遵守這個規定。
“二十五才能結婚?那還不老了?” 外婆嘀咕道。
大家不禁莞爾。
不過聽說是單位的規定,外婆也就不多說了。
老人家知道在單位上的人,要遵守規定呢。
說不定這個“不通”的規矩,就是她女婿柳晉才定下來的,那就更得遵守了。
柳家山的鄉親們得知消息,不一會家裡的小别墅就擠滿了來拜年的人。
五伯柳晉文和柳兆玉,還有幾位嫡親堂哥柳兆時、柳兆敏、柳兆和,大表哥阮偉德,七伯柳晉平都趕了過來叙話。
這幾位,都是現今柳家山風頭最健的大人物。
二堂哥柳兆敏繼續在寶州市承包農機廠,已經将農機廠經營成一個大型集團公司,三堂哥柳兆
大年初一當然是在省委常委院過的,也隻有這一天,略略清閑一點。
登門拜訪的客人雖多,都隻是稍微坐一坐,聊上幾句,後來者一到,前面一撥馬上很識趣地起身告辭。
到了柳晉才這個級别,利用過年來聯絡感情的幹部,可以用“多如過江之鲫”來形容了。
然而正是因為登門拜訪的人員太多,誰也不能久坐不去。
大家都知道,這個“黃金時間段”,主要就是來露個臉的,讓柳書記對你有個印象。
除了大甯市的幹部,團省委也有一些人前來拜年問好。
柳俊現今不大不小也是個領導了,在團省委的分量越來越重。
趁現在羽翼未豐,門檻還比較低的時候擠上“車”來,對日後的仕途可是大有幫助。
不過來得稍微晚點的客人,卻是見不到柳衙内了。
柳俊無須在家陪客,他肩負着去其他幾位重量級大佬家裡拜年的重任。
先去了嚴玉成家裡,給嶽父嶽母拜過年,拉了嚴菲的纖纖小手,開始一家一家拜訪下去。
廖慶開、張光明、尹寶青、葉春林、組織部長楊宜安、省委秘書長周波、武秋寒、龍鐵軍和梁國強這些人家裡,都是要一一登門的。
以往過年的時候,這些重量級大佬家裡,都是柳晉才親自領了兒子登門拜年。
不過今年不一樣了,一則柳晉才就任省委常委一職亦已将近兩年,不再是省委的“新人”了。
二來柳衙内正式進入了機關,并且榮任副部長,小字輩中算得出類拔萃的人物,領着未婚妻去給叔叔伯伯們拜年,也不算失了禮數。
事實上,每一家大佬,對小“嚴柳”登門,均是足夠看重的,都客客氣氣與柳俊說了一會兒話。
常務副省長葉春林、組織部長楊宜安和省委秘書長周波家裡,柳俊是第一次登門。
這三位都是n省公認的廖系大員。
相對來說,楊宜安與嚴玉成比較靠攏,周波與葉春林關系稍微密切一些,但在大方向上,都是一條船上的人,逢到大事,那是要同進退的。
平日裡大家私下交流機會.不多,過年算得是一個機會。
雖說是“一條戰壕裡的戰友”,多多.少少還是有點區别。
楊宜安對柳俊嚴菲很是親切,笑容可掬,破例和他們交談了差不多二十分鐘左右,直到有新的客人登門。
葉春林與周波則是一種禮節性的客氣。
大家盡管同屬廖系,交情也隻尋常。
倒是去到張光明與尹寶青家裡,帶有朋友的性質。
嚴菲對這個差事,深以為苦。
隻是她也知道,這些禮數是一.定要講的。
好在是和小俊在一起,不是叫她一個人去拜年。
去武秋寒家裡,自然要叫上柳嫣一起。
大年初二,嚴柳兩家舉家離開大甯,回了向陽縣。
嚴.玉成回渡頭鎮,柳晉才回柳家山。
這一回,嚴菲卻是随着父母一道的,畢竟也有許多日子沒回老家瞧瞧了。
嚴玉成的父母已經過世,隻有解英的母親健在,與嚴菲的舅舅住在一起。
嚴玉成是回去給老嶽母拜年。
同理,柳晉才也一樣,給嶽父嶽母拜年。
柳晉才調任大甯市之後,原也起過心思想接兩位.老人家去省城打住幾天來着,但考慮到兩老年事已高,向陽縣到大甯市二百多公裡路程,來回颠簸,怕身體承受不住,隻得罷了。
柳晉才公務繁忙,平日裡阮碧秀倒是不時帶着孩子們回柳家山看看。
外公外婆的身子骨都還很硬朗,與柳俊上輩子.記憶中的情況略有出入。
柳俊記得九二年的時候,外公已經不良于行,隻能拄着拐杖在屋子裡頭慢慢走動,沒多久就過世了。
而這一輩子,外公基本上不需要拐杖,還能一口氣走出兩三裡地。
這個大概與生活條件的改觀大有關系。
如今的柳家山,.不但家家戶戶住别墅,吃穿不愁,醫院也直接建在了村裡,條件還很不錯,定期有醫生為老年村民體檢身體。
這猶罷了,還建起了老年人娛樂中心,外公外婆早已放下了家務與農活,兩位老人家每天相偕着去到老年活動中心,與其他老人聊聊天,擺擺龍門陣,有時候還能看看地方戲,一點不虞寂寞。
吃飯的時候,回到家裡去,自有保姆操持好熱飯熱菜。
無疑,柳書記的嶽父嶽母是村子裡最受人尊敬的老人之一,況且又都高壽。
走到哪裡,都有人笑眯眯地招呼三阿公三阿婆,有時鄰裡鄉親為些個小事情鬥嘴扯皮,也會恭請三阿公三阿婆去做調人。
雖說三阿公耳背,但坐在那裡就有煞氣,大家不敢争吵,隻有好好講道理。
兩位老人整天都樂呵呵的。
吃得好穿得暖,心情開朗,自然益壽延年。
一大幫子人回到柳家山,外公外婆樂得嘴都合不攏來,小寶寶嚴浩随着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去了渡頭鎮,明月卻由江友信和柳華帶到了柳家山,外婆一見,馬上掏出一個大大的紅包,顫巍巍的往明月胖乎乎的小手裡塞。
照那個紅包的厚度來看,就算全裝的是十元一張的鈔票,怕也有好幾十元。
假設是百元大鈔,那就更加不得了了。
柳俊不由慨歎不已。
想當初自己小的時候,過年大人給的壓歲錢也就是一毛兩毛,多不過五毛,那還是像他們這樣的幹部家庭,算得闊氣的。
若是尋常農戶,也就幾分錢罷了。
現如今,外婆一出手就是幾十幾百,世道是真真正正的變了啊! 柳俊上前給外公外婆拜過年,外婆馬上就問起來。
“小俊啊,你的那個對象呢?嚴家的閨女,怎麼沒來?” 呵呵,别看外婆年高,這個事情記得可清楚。
柳俊是她一手拉扯大的,非比一般的外孫,又是晉才的獨苗,外婆自然極是關心他的婚姻大事。
嚴菲那麼俊俏的閨女,留給老人家的印象可深了。
柳俊笑眯眯答道:“外婆,她随嚴伯伯回渡頭鎮了。
” “哦……哎呀,那個閨女可水靈了……小俊啊,你們什麼時候結婚啊?” 老人家念念不忘的就是這回事。
“外婆,過兩年吧。
過兩年就結婚。
” 外婆便有些不悅:“為什麼還要過兩年?你已經滿了二十二歲,吃二十三歲的飯了,照國家的規定,也可以結婚啦……” 柳俊不由大是訝異。
料不到連外婆也懂得《婚姻法》規定的法定婚齡了。
看來柳家山進步的絕不僅僅是物質文明,這個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成就呢。
“外婆,現在城市裡提倡晚婚晚育,規定男子年滿二十五歲,女子年滿二十三歲,才可以結婚呢。
” 柳俊笑着答道。
九十年代,一些地方确實是有這麼個“提倡”。
說是“提倡”,其實在許多國家單位,是帶着點強制性質的。
國家幹部身份的話,就得遵守這個規定。
“二十五才能結婚?那還不老了?” 外婆嘀咕道。
大家不禁莞爾。
不過聽說是單位的規定,外婆也就不多說了。
老人家知道在單位上的人,要遵守規定呢。
說不定這個“不通”的規矩,就是她女婿柳晉才定下來的,那就更得遵守了。
柳家山的鄉親們得知消息,不一會家裡的小别墅就擠滿了來拜年的人。
五伯柳晉文和柳兆玉,還有幾位嫡親堂哥柳兆時、柳兆敏、柳兆和,大表哥阮偉德,七伯柳晉平都趕了過來叙話。
這幾位,都是現今柳家山風頭最健的大人物。
二堂哥柳兆敏繼續在寶州市承包農機廠,已經将農機廠經營成一個大型集團公司,三堂哥柳兆